“民情日記”如何傳承發展?多方專家共聚浙江嵊州出謀劃策
12月18日,“民情日記”再出發——“民情日記”的傳承發展建言獻策研討會在浙江嵊州舉行,為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創新賦能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浙江樣板提供智力支撐。
1998年,“民情日記”誕生於嵊州市雅璜鄉(現石璜鎮雅璜村)的田間地頭,成為聯繫服務群眾、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一劑良方。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發端于嵊州雅璜鄉的“民情日記”活動,要求鄉幹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連百家心;辦百家事,致百家富”。這一轉變幹部作風、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群眾工作方法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直以來,嵊州市在傳承發展中常寫常新,相繼推出了“民情微群”“民情腳印”“民情大腦”,推動“民情”向“企情”“社情”拓展,並高標建成“民情日記”實踐中心、教研中心,創新打造“民情服務中心”。近三年來,“民情日記”工作先後榮獲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全國縣域改革案例20佳、全省共富最佳實踐等高層級榮譽20多項。
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嵊州市對“民情日記”進行了全面升級和拓展。活動現場,嵊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潘超英發佈了“民情大腦”平臺。
會上,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斌,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楊發祥,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工業大學公管學院院長吳結兵,浙江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浙江大學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潔瓊等多位領導和專家也齊聚一堂,圍繞“民情日記”的時代價值和實踐意義,以及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民情日記”如何繼續創新發展,持續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百姓幸福感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民情日記”是新時代群眾工作的寶貴財富,需持續創新,以更加高效、智慧的方式服務群眾,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