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區錨定“優無止境”以營商環境之“優”謀高品質發展之“進”
近年來,大足區以打造“全市一流、渝西領先”的營商環境為目標,紮實開展政務、市場、法治、創新、要素保障“五個環境”提升行動,堅定不移貫徹“1224”服務理念,讓辦事不求人、不受氣、不為難成為大足更加鮮明的標識,全區營商環境顯著提升,企業獲得感明顯增強。今年前三季度,大足實現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9%,增速排“橋頭堡”城市第1位。
再造流程,經營主體更活躍
因地制宜“創新辦”。積極爭取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支援,將五金、汽摩等兩千余种經營行業大類,全部歸集到涵蓋製造、研發、設計、銷售等具有大足特色的12個經營範圍“套餐政策包”內,使該類經營主體設立時間更短、精準度更高,影響力更廣。目前,轄區五金類經營主體達1.5萬戶,形成西部最大、配套最全、輻射最強的五金生産加工基地和産品集散地。
電子登記“隨時辦”。設置“營業執照辦理全鏈條一站式”服務流動辦照點,並由專人進行全程指導服務,實現個體工商戶設立、變更、年報、簡易登出線下“網上辦、就近辦、馬上辦”。今年以來,辦理個體戶營業執照7395余戶。承諾辦結時間比法定時間減少91.3%,全程網辦比達到95%,平均跑動次數降低到0.12次,即辦程度達到95%以上。建立部門聯席會議機制,協調解決電子營業執照在政務服務高頻事項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堵點”、“難點”,目前電子營業執照在政府平臺身份認證等超過30個部門和領域得到應用,在經營主體辦理高頻服務事項過程中“減填報”、“減材料”發揮巨大作用。今年以來,全區下載電子營業執照18403次,累計調用電子營業執照應用27783次。
事權下放“就近辦”。將企業開辦10個具體審批事項下放到鎮街市場監管所,進一步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近辦”和“網上辦”,縮小登記服務“半徑”。圍繞群眾辦事需求,將涉及面廣、辦理量大、辦理頻率高,且與企業群眾關聯度較高的政務服務“單項事”整合為企業和群眾視角下的“一件事”,大幅提升企業群眾辦事的便捷度、體驗度和滿意度。目前已上線運作企業開辦、企業變更登記、企業登出登記等11個“一件事、一次辦”場景。2024年1—11月,全區經營主體達84050戶、增長11.55%,其中民營企業達22183戶、增長8.85%,民營企業佔全區企業總數的96.25%。
內通外聯,市場環境更開放
擴大對外貿易,增動力。2022年9月,重慶市大足龍水五金市場正式列入第六批國家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名單。試點兩年多以來,成功開發市場採購貿易綜合管理系統、“渝採通”一站式跨境貿易服務平臺,暢通“1039+中歐班列、中老班列、跨境公路、江海聯運”出口通道,實現市場採購貿易出口額“從零到億”的突破。截至目前,市採綜合管理系統備案用戶存量累計達到200家,服務企業877家。成功開行“重慶大足—白俄羅斯明斯克”市採專列24個(貨值7億元),市採累計出口5381票、26.38億人民幣。
加速電商孵化,優服務。打造大足區跨境電商企業孵化園,建設跨境電商綜合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業務諮詢、關務服務、政策普及和業務培訓等服務。截至目前,大足區跨境電商企業孵化園累積簽約入駐跨境電商企業52戶,服務企業入駐阿里巴巴國際站、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共91戶,其中已有18家企業取得跨境電商實績。
深化數字改革,提效率。實行“全程網辦”,推廣“不見面”開標,規範化開展跨區域遠端異地評標,進一步提升交易透明度。2024年1—11月,交易101宗項目,全部採用“電子化+不見面開標”方式,共計1054家(次)投標單位通過不見面開標系統“線上”參與交易活動,電子化率100%。
推廣投標保函,降成本。在工程建設招投標領域全面推行以銀行保函、電子保函、擔保保函、保證保險等非現金方式繳納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低價風險擔保等。今年以來,共採用各類保函、保險共計1162筆,釋放企業佔壓資金約7.36億元,切實降低經營主體的交易成本。
“個性定制”,政務服務更優質
當好服務企業“店小二”。堅決貫徹“1224”服務理念。“1”即“一個目標,包企業滿意”;“2”即“把企業家當自己人、把企業的事當自己的事”;“2”即“幫辦墻內事、包辦墻外事”;“4”即“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説到做到、服務週到”。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供企業之所需,以真心投入、真情服務打造投資洼地,精心築巢引鳳。今年1—11月,共簽約招商項目78個,正式合同額323.6億元,其中投資5000萬以上招商項目74個,正式合同額322.8億元。簽約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等競爭力較強的企業22家,佔比28.2%。
選好辦理事項“集中地”。集中辦理企業群眾申請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醫保、社保、稅務、不動産登記、婚姻登記、公安出入境等分領域單位整體入駐區政務服務中心,進一步推動線下“只進一門、就能辦成”;推出“工作日延時服務、週末預約服務”,打造“7*24小時自助辦理區”;創新推出“一枚公章管全部”,在全市推行109項公安戶政業務在區政務服務中心跨鎮街通辦,為辦事群眾提供星級服務,讓政務服務更有溫度。
做好幫辦代辦“跑腿人”。整合政務服務資源,全面推行“網格化+政務服務”模式,在全區建立“1+27+N”的區、鎮(街)、村(社)三級幫代辦服務隊伍,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覆蓋”的政務服務網格化管理體系,免費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保姆式“一對一”服務,幫助群眾實現“不出村、不出鎮”就能辦成事、拿到證,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同時,在推行“幫代辦”和“免費郵政快遞”服務的基礎上,對全區老弱病殘及7個偏遠鎮73個村推出“群眾點單、郵政到府攬件”幫代辦服務,讓辦事群眾少跑腿、零跑腿,切實提升企業群眾的體驗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當好諮詢投訴“協調員”。堅持做到每天巡查政務服務大廳,對工作紀律、服務態度、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督導,每天隨機選擇10名辦事群眾對窗口和工作人員服務滿意度進行評價,設立諮詢服務與“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現場受理、協調解決辦事企業和群眾在政務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訴求。工程建設領域常態化開展日常業務“每週一課”,讓部門之間的業務互動起來、讓群眾跑動的腳步放慢下來。落實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管理制度,做到評價、反饋、整改、監督全流程有機銜接,反饋、整改率保持100%。強化監督,架起政民企“連心橋”,充分發揮紀檢專員、政務服務社會監督員的督查“利器”作用,助力政務服務跑出“加速度”。(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