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青工委與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聯合舉辦讀書分享會
風起喻家,梧桐低語。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與華中科技大學聯袂攜手,共同聚焦於人工智慧與司法交融前沿,以書為媒,暢遊“法律人的元宇宙”,在法官和法學學者之間激起一場思維交鋒的智慧浪潮,探尋司法之力如何助力文明發展的未來道路。
參觀華中科技大學智慧製造裝備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12月14日,省法院青年工作委員會與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聯合開展讀書分享會,以期引導廣大法官和法學學者就人工智慧時代司法創新進行深入思考與研討交流。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遊勸榮與參加分享會的同志們合影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遊勸榮出席活動並講話。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首先對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援華中科技大學特別是法學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表示衷心感謝。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安排部署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法學院校教育培養機制改革任務,為法學教育改革指明瞭方向、明確了要求。
為推動法治湖北建設,華中科技大學與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20年8月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自協議簽訂以來,雙方在法治建設、資訊化建設、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融合發展等領域取得系列成果。聯合建立了湖北司法大數據研究中心、湖北審判管理中心等多個基地,共建共用智慧法庭。共同發起舉辦了三屆以“人工智慧與司法大數據”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法學院與湖北司法大數據研究中心聯合創辦了《數字法律評論》輯刊併入庫哈佛大學圖書館收藏。
尤政對活動提出三點希望:一是站穩人民立場,堅守初心使命。司法為民是黨領導人民司法事業發展中形成並始終踐行的優良傳統,是須臾不可忘記的重要歷史經驗。我們在研討“人工智慧與司法未來”,探索新技術賦能司法建設過程中,只有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堅守司法為民的初心使命,才能找到符合民情、體現民意、贏得民心的“答案”。二是聚焦實際問題,回應人民關切。希望讀書會突出問題導向,聚焦司法工作中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在深入的思想碰撞中,推進法學理論研究與司法實務實踐充分結合,激發科技創新融入司法服務的新質生産力,讓人民群眾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三是勇攀知識高峰,激發創新活力。希望大家通過一次次思想碰撞激發創新活力,充分發揮華中科技大學資訊科技優勢、法學學術優勢和湖北省法院司法實踐與法治理論深度融合的優勢,爭取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法治力量。
遊勸榮院長在講話中感謝華中科技大學長期以來對湖北法院工作的關心、支援、幫助和監督,特別是為湖北審判事業的科學發展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法律人才。近年來,湖北法院加強與華中科技大學深度合作。華中科技大學充分發揮人工智慧、電腦、法學研究等領域學科優勢,幫助湖北法院推進資訊化改造與智慧法院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有力提升了司法效率,推動了司法公正。
遊勸榮指出,此次讀書活動圍繞“人工智慧與司法未來”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雙方分享者在科技、法學和司法實踐方面進行了思想碰撞,見解深刻令人驚喜。此外,此次讀書活動搭建了廣闊的司法實踐和科學技術合作平臺,今後要在人工智慧領域與華中科技大學進一步合作,聚焦提升審判品質、提升司法服務水準、提升司法工作效率開展更多的合作項目,共同拓展司法實踐與科學技術融合的合作空間。
遊勸榮院長在講話中提出三點期望:一是期望今後有更多的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報考湖北法院系統,努力成為湖北司法審判的領軍人才。二是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的迅猛發展,帶來了人文倫理、資訊安全等方面的挑戰,給人民法院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期望大家緊跟發展浪潮,轉變思想觀念,打破資訊繭房,推動相關問題的突破,建立完善的制度措施,走出一條建設性的科技發展和法治發展的道路。三是全省三級法院的司法實踐、司法案例,是開展司法和社會治理研究的寶藏富礦,可以為大數據等相關研究提供寶貴的翔實資源。期望雙方共同研究,分析出社會經濟發展的走勢,社會文明進步的方向,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促進國家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進一步加強院校合作,共同培養具有專業法律知識,兼具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富有未來視野的複合型法律人才。
在科技浪潮洶湧澎湃的當下,人工智慧宛如一顆璀璨星辰,照亮了新時代發展的諸多路徑。當司法領域邂逅人工智慧這一前沿科技,一場深刻的變革正悄然拉開帷幕。
在本次分享訪談中,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法學學者和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的湖北法院幹警共同探討,每組2位嘉賓,在“法律人的元宇宙”主題下,分為4個“人工智慧”相關話題,以書為引,探尋人工智慧賦能司法的嶄新路徑,研討智慧時代如何更好保護智慧財産權與數字權利,共繪未來法治的絢爛藍圖。
下面,讓我們透過文字,一起共赴這場精彩訪談……
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代表,已廣泛運用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發揮人工智慧技術優勢,提高司法裁判效率,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時代對司法裁判工作的要求。面對正在高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技術,我們既要積極探索實踐其在司法裁判領域中的應用場景,又要避免其可能帶來的風險。我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改變司法裁判的形態,促進司法裁判以更高的效率守護社會公平正義。
審判工作現代化需依託國家治理、基層治理及司法治理的現代化。人工智慧,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慧,在審判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如輔助立案、調解宣傳等,提高立案材料生動性,助力調解,展現其在訴源治理及審判現代化中的潛力。
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在改變和重塑著人類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同時,也對智慧財産權保護理論和思維提出了多重挑戰。在智慧財産權創造主體複合疊加、權利客體多維並存,利益訴求衝突對立的背景下,唯有勤學不怠,在“知識海洋”中遨遊,煉就“識見不凡”的本領,平衡把握科技創新高度和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的辯證關係,方能助推“産業振興”發展,保障“權利價值”實現,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生成式人工智慧正引發新的人工智慧革命,影響經濟、政治等領域。在智慧財産權領域,帶來人機交互、資訊聚合等機遇,但也存在就業替代、隱私洩露等風險。需重新思考AI生成內容,完善法律規範及監管,平衡AI發展與控制,構建新型法律範式,保障産業健康發展。
過去,人工智慧只在人們想像出來的藝術作品中。如今,讓電腦或機器像人類一樣行動,近在眼前。人工智慧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改善個人工作生活方面成效顯著,同時也給數字權益保護帶來不少風險。法院應當充分發揮司法引領作用,解決好涉人工智慧案件的法律適用、事實認定、責任認定等方面的難題,處理好因人工智慧技術興起而引發數字權利保護問題,做到既規範技術風險,也釋放其創新潛力,確保人工智慧向善、造福全人類。
新興資訊權利呈現名稱多樣化、難以歸類、保障方式跨部門法等特點。確權構想包括傳統權利相容、通過“權利束”或“權利樹”確權、設置義務清單間接確權及依據場景動態確定權利邊界。司法適用難點在於理論與政策抽象、司法領域資訊行為複雜,涉及公共利益、特殊資訊處理及跨境資訊採集等。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庫應用,可以實現類案檢索比對更加精準、司法數據分析更加全面、規範化量刑更加科學、文書自動生成更加便捷,機器可以替代的場景越來越多。但是,司法裁判的意義和生命力更在於法官在司法活動中展現出來法律的思辨、價值的博弈、人性的剖析和社會風尚的引領,而這些恰恰是機器所不能及的。科技賦能,是讓法官集中精力把寶貴的時間用來做人類更擅長的事情,比如去共情、去創造、去愛。法律人,永遠不會被替代。
人工智慧快速發展對司法人才培養提出挑戰,需培養精通法律知識並具備技術素養的複合型人才。重點在於革新法學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包括重視技術價值觀、數字人文等培養,強化法律思維、人工智慧技術等學習。通過多維度改革路徑,培養適應未來需求的法律人才,推動法律行業發展。
提問互動環節
互動一: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 2024級法學碩士 明蕾
在未來司法裁判活動中,人工智慧技術在哪些環節有更大的應用空間或潛能,以及在此過程中如何確保法官裁判的獨立性與中立性?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實驗中心工程師 劉佳
目前通過AI的搜索引擎,司法工作者可以快速地檢索到法律條文、案例資料、判例文書等相關內容,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未來AI可能實現輔助判決,依據司法條文和案例進行智慧推理,為法官做出較為恰當的判決提供幫助,實現人機協作。為了在此過程中確保法官裁判的獨立性與中立性,首先,審判人員應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合理使用人工智慧作出的輔助分析,依據事實與法律,公正審理每一樁案件。其次,還要建立完善的監督和制約機制,對法官的審判活動進行定期評估、審查和監督,對於違反中立原則的法官,應當依法追究其責任。
互動二: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2024級博士生 周倩文
第一,法院對學生的期待有哪些?第二,作為一名學生需要在哪幾個方面努力才能更好適應司法工作的要求?
省法院政治部人事處處長 汪利鋒
我們期待的優秀學子應具備多方面的素質:一是有堅定的法治信仰,在面對各種複雜案件時堅守原則,不偏不倚地維護法律的公正與權威;二是能夠保持對法律的熱愛,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保持熱情,持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三是具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靈活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四是能吃苦,要在工作中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孝南區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挂職)吳亦偉
從書齋到社會,從學院到法院,“學以致用”還不夠,“持續學習”才是妥善處理實踐中每一個新問題、疑難問題的金鑰匙。一是“學調研”。要發現真問題、共性問題,推動問題在省級層面得到解決。二是“學辦案”。通過辦理案件感受觀點的針鋒相對,提高判斷能力。三是“學協調”。要協調好法院與群眾的關係,協調好上下級法院、法院與政府的關係,協調好行政事務與司法辦案的關係。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汪習根教授點評指出,本次讀書會既是法學院與法院的高端對話,也是科技與司法的對話,還是現代與未來的對話,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成果豐碩,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聚焦數字司法,引領時代潮流。人工智慧時代,科技格局迅猛崛起,司法系統如何作為?人才培養如何適應?八位發言人通過人文與科技的交鋒對話給出了答案。二是更新司法思維,創新法律方法。發言人闡述了人工智慧給司法帶來的困惑與挑戰。需要我們優化法律調節方式、創新司法思維予以應對。三是促進AI向善,弘揚司法文明。分享的話題從國家治理延伸到司法治理、基層治理、審判治理再到具體的案件治理,系統地回答了人工智慧時代如何展示司法魅力,實現司法文明。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姜芳,研究生院副院長兼招辦主任陳瑞學,法學院副院長徐軍華,法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歡歡,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陳旗,武漢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俞薇,沙洋人民法院黨委書記、院長陳靜,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人事處處長汪利鋒,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嚴開元,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資訊管理處處長徐光武,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傳處處長文燕,以及來自全省三級法院的50余名青年幹警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180余名學生代表參加了此次分享活動。
法治之光閃耀時代征程,科技浪潮推動司法創新。一次讀書分享會,四場對話,從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宏觀視野,到智慧財産權、數字權利司法保障的關鍵環節,再到未來司法人才培養的長遠佈局,每一個話題都承載著法治進步的希望。這不僅是一場知識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接力,激勵著法律人繼續探索人工智慧時代文明發展的法治通途,為推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權益不懈奮鬥,讓法治之光在科技浪潮中閃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中國法治新媒體 夏鴻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