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和平之夜”接力誦讀:“聲聲”不息,和平有你
2024年12月12日晚,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夜,南京中山門。
這裡是“12•12 和平之夜”接力誦讀活動現場。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點是中山門。中山門是南京明城墻的十三座城門之一。1937年南京保衛戰中,負責防禦中山門的中國守軍誓死不退,日軍被一次次擊退。直到1937年12月12日夜,守城部隊在接到撤退命令後,才主動撤出中山門。”
清冷夜色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原副會長徐康英肅然而立,開始誦讀,身旁是神情肅穆的青年學生。
“日本人進城以後,殺人放火,把小娃用刺刀刺死。一進城的時候就到處找敗兵,只要看到你手上有老繭,就説你是敗兵,用繩子拴著到江邊殺了。大屠殺,殺死多少人啊,大方巷那個河裏都是死人。”
學生低沉的誦讀聲緩緩響起。他們誦讀的內容來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王秀英口述生活史《被改變的人生》,字字血淚瞬間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87年前那個至暗時刻。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7週年。記憶是凝固的歷史,但它們不是靜止的;聲音是即時的情緒,但它們是可以被傳承的。守一座城,為和平發聲;奠三十萬殤魂,祭八十七年乾坤。
12月12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夜——我們以文字的靈魂、聲音的力量,行祭之禮,在歷史痛感中砥礪前行,不忘歷史,矢志復興。
作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後主題教育活動,“12·12 和平之夜”接力誦讀已經舉行了6年。今年的主題是“勿忘國恥 圓夢中華”,在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下,由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主辦,週末報社聯合南京詩詞學會、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承辦,以“金陵城殤”“不屈抗爭”“銘記歷史”“警醒後人”“祈願和平”“圓夢中華”6個篇章為線索片段,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匯聚和平之聲。
12月6日,“和平之聲 雲上共讀”線上平臺已經率先啟動。
6個篇章,6位領讀者——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原副會長徐康英,“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呂晶,紫金草文化傳播使者、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黃葒,全國“紅領巾獎章”五星章、江蘇好少年、在寧學生代表廖翌軒,南京電視臺主播韓永聯,他們邀請所有南京市民,用聲音接力,為和平發聲。同時線上平臺也設置了“共讀寄語”欄目,請參與活動的每一個人,以文字的形式,留下國家公祭日最想説的話和最深刻的記憶,一同作為歷史記憶傳承的見證者。
12月12日19點,“和平之夜”接力誦讀現場活動開始。6位領讀者和青年學生一起,分別在中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挹江門叢葬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金陵大學難民收容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漢中門叢葬地、和平門、中華門六個地點接力誦讀,從黑夜到黎明,聆聽那段血與火的歷史,用聲音守護這座城。
六個歷史記憶之地,記錄了87年前這座城市遭受的苦難,也見證了全體中華兒女攜手同心凝聚磅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魏特琳日記》——魏特琳教授的筆墨集中于收容了萬餘名婦孺難民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以女性的敏感與細膩,感同身受地寫出了女性的恐懼、掙扎、苦難、屈辱與反抗;《被改變的人生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生活史》——倖存者字字血淚,大量翔實縝密的歷史檔案資料,還原了南京大屠殺前後南京市民的生活場景與人生故事,揭露了日軍侵略暴行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給死者》——悲憤憂傷的文字直抵人心,回到鮮血染紅的那個最冷的冬月,耳聞號哭之聲,目睹慘絕之事……《最後的南京,我的1937》《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梅秀英:得到美國人“華小姐”的庇護》《1937年,南京記憶》……字裏行間,是振聾發聵的聲音。
2014年12月13日,首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舉行,77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集體朗誦《和平宣言》,從此,朗誦《和平宣言》成為每年國家公祭儀式上的重要環節。《和平宣言》的作者、詩人馮亦同,也是多次參與“和平之夜”接力誦讀的領讀者。《母親與墻》《江東門的沉思》《紫金花》《江東門的鐘聲》……他用最厚重的情感和最有力的文字寫下了一系列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作品,膾炙人口。2023年詩人溘然長逝,但他留下的這些詩篇依舊在“和平之夜”活動上被誦讀,也印證了接力活動“聲聲”不息。
“外婆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日本政府承認南京大屠殺,最經常挂在嘴邊的就是永遠要和平。”領讀者之一、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外孫女夏媛講述了87年前外婆一家9人被日軍殺死7人、轉瞬家破人亡的往事。如今,夏媛和兒子李玉瀚多了一個身份——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外婆常跟我説,她走了以後,我要把這個責任接下來,告訴更多的年輕人這段歷史,為30萬遇難同胞發聲。歷史不被遺忘,慘劇才能永不再發生。”
銘記,不只為民族的悲愴;紀念,只願吾輩更加自強。
接力誦讀活動現場設置了“和平郵局”留言點,現場參與者可以在和平主題的明信片上寫下感悟,蓋上紫金草印章,投進郵筒。一封封寄託哀思與祝福的明信片,傳遞中國人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理念。從最黑暗到最光明,在誦讀中我們感悟歷史,成為新時代和平的守護者。
“聲聲”不息,和平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