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威海):從一塊“鋰電池”看創新之變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聯合多家企業共同申報的“高比能長壽命富錳磷酸錳鐵鋰研發與産業化”項目,成功獲得了2024年度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推進項目關鍵技術攻關的,正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先進鋰電池技術研究中心。
“這款材料不同於市場現有的材料,材料中錳的比例很高,這就意味著可以比市場上50%同類産品擁有更高的低壓平臺。”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先進鋰電池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蘇新表示,項目現在處於中試往量産導入階段,正根據各方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打磨,做到既有高能量密度,又滿足長壽命、低溫、高功率等性能要求。
圍繞關鍵技術不斷攻堅克難,全面賦能新能源産業電池材料高品質發展,是先進鋰電池技術研究中心的初衷。著眼電極材料、電解液配方等影響鋰電池性能的因素,研究中心不斷精進。
低溫下性能下降是制約鋰電池應用的重要問題。在該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從電解液配方入手,不斷改善電池低溫性能。如今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研究中心開發的電解液,以及與之相匹配的材料,可以達到低溫下80%以上的保持率。
不僅研發的鋰電池性能更好,研究中心還實現了報廢鋰電池的綠色回收。“我們把正極材料跟傳統的濕法回收相結合,讓電池廢料再生為高性能電池材料,不會産生大量的酸鹼廢液。這個方法的優點在於,回收的附加值會比較高,而且是幾乎零污染、零排放,從而幫助鋰電池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蘇新表示,研究中心正在努力讓鋰電池能夠綠色、低能耗地迴圈起來,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于淑儀 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