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則全勝——龍岩市提升“五種能力”、持續拓展提升“長汀經驗”,向全域水土保持高品質發展先行區邁進
連日來,長汀縣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深入新橋、庵傑等汀江上游鄉鎮,開展2024年國家重點水土保持工程項目階段性驗收。今年1—10月,該縣策劃實施“六大工程”項目26個,累計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態恢復面積11.28萬畝。
放眼全市,截至10月底,今年以來龍岩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0.15萬畝、佔省下達任務的110%。“這是我們著力提升‘五種能力’、持續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的成果。”昨日,市水利局副局長盧曉香告訴記者。
龍岩市始終把鞏固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列為市委市政府“十項重點改革”、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2023年4月,龍岩市率先在全國市級層面研究出臺《龍岩市鞏固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著力提升差別化防控能力、精準化監管能力、系統化治理能力、産業化供給能力、多元化支撐能力,持續鞏固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爭創龍岩市全域水土保持高品質發展先行區。提升“五種能力”,成為全市上下推動水土保持工作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具體舉措:
——突出預防保護,差別化防控能力全面提升。龍岩市按照水土流失輕重,劃定一、二、三類重點縣分別給予不同的補助標準進行精準治理、深層治理,全市累計減少水土流失面積210.9萬畝;率先編制龍岩市水土保持高品質發展規劃,出臺《龍岩市長汀水土流失區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在全省率先深化林權制度改革、制定林木蓄積量增長激勵機制、暫停砍伐闊葉樹、禁止煉山造林等舉措,運用法治手段鞏固和提升治理成果。
——壓實主體責任,精準化監管能力全面提升。龍岩市明確24個成員單位水土保持責任清單,在全省率先實行河湖長制、林長制,開展人為水土流失問題整治攻堅行動,水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等部門建立聯合行動機制,農林開發實行“聯審聯驗+承諾制”管理;探索“天上看、地下查、網上管”全過程、無死角監管模式,實現生産建設項目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提醒、整改、銷號”閉環式管理,近年來違規圖斑累計下降78%。
——注重綜合施策,系統化治理能力全面提升。龍岩市出臺《山水龍岩建設工作方案》,整合部門資金,統籌推進水土流失治理、造林綠化、中小河流治理、農村環境整治等工程,實施閩江和九龍江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汀江流域生態保護等項目1158個,完成投資392億元,打造了一批幸福河湖,2024上半年閩江流域(龍岩段)國省控小流域斷面首次實現全域二類水;統籌推進水土流失治理與鄉村振興建設,成功打造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110個、實績突出村52個,建成市級“美麗庭院”6000戶,創建國家級綠色礦山8家、省級12家,長汀縣創建“綠盈鄉村”287個,入選“中國最美縣域”。
——著力綠色發展,産業化供給能力全面提升。龍岩市在水土流失區建成油茶、楊梅等特色産業基地22.71萬畝,全市實現林藥、林菌、林花、林禽等林下經濟經營面積1081萬畝、産值達262億元,帶動18.7萬戶農戶參與;全力打造以“森林人家”為主的生態旅遊,現有“森林人家”322家,全年實現生態旅遊社會總産值91.64億元,生態旅遊直接收入11.76億元;積極培育和開發水土保持項目碳匯,全國首單和跨省首單在長汀成功落地。
——健全完善機制,多元化支撐能力全面提升。龍岩市在全省率先出臺森林碳匯賠償機制,龍岩市適用案件刑事案件46件,累計認購碳匯量1.2萬噸。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山林經營權流轉、項目傾斜、資金扶持等政策,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全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水土流失治理,參與治理企業或大戶3841家,全市累計引進社會資本9.26億元。建立“四站二院一中心”科研平臺,吸引12名博士45名研究生,實施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研究課題8項,獲得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頂層設計規劃、系統思維推進,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2023年,全市水土保持率從2000年的90.13%提升至94.27%,分別高於全國、全省21.71個百分點和1.32個百分點;2023年森林覆蓋率79.21%,連續45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市主要流域76個國省控斷面I—III類水質比例達100%;原水土流失區維管束植物從上世紀80年代的110種增加到現在的340種,鳥類從100余種恢復到306種;龍岩市水土保持創新工作有八項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我們將繼續做好‘五種能力’提升,繼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前頭、作示範,持續走好從精準治理到系統治理轉變、從水土流失深層治理到生態屏障構建、從綠色生態到綠富共贏發展、從改革創新到長效機制建立、從試點突破到示範先行轉變的路子,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豐富充實‘長汀經驗’。”市水利局局長熊瑞春表示。
“五種能力”持續提升,閩西水土保持工作加速由“治”到“防”轉變、由“量”到“質”提升、由“綠”到“優”深化,向著全域全國水土保持高品質發展先行區的目標穩步邁進!(黃俊 林加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