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滾動新聞>

累計為患者減負超過8800億元——“藥箱子”再升級 醫保藥品目錄七年持續“上新”

2024-12-04 16: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5年1月1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將正式實施。此次共新增91種藥品,其中89種以談判/競價方式納入,另有2種國家集採中選藥品直接納入,同時,調出43種臨床已替代或長期未生産供應的藥品。腫瘤、慢性病、罕見病、兒童用藥等領域的保障水準得到進一步提升。

國家醫保局成立7年以來,醫保目錄持續“上新”,多措並舉“騰籠換鳥”,及時將創新藥納入目錄,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大幅提升了群眾用藥保障水準,減輕了患者醫藥費用負擔。

七年持續納新

累計新增835個藥品

自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在堅持“保基本”的前提下,通過“一年一調”的目錄常態化調整,及時將新藥、好藥以合理價格納入目錄。據監測數據,截至2024年10月,協議期內談判藥品累計惠及患者8.3億人次,為患者減負超8800億元。

據統計,自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連續7輪醫保談判累計新增835個藥品,目錄內的西藥和中成藥數量從2017年的2535種增加到2024年的3159種,大量新機制、新靶點藥物被納入了目錄範圍,涵蓋了新冠感染、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罕見病、兒童用藥等臨床治療領域。

“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縮短準入週期,人民群眾用藥可及性大幅提高。”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院長常峰表示,國家醫保局建立了適應新藥準入的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打造了創新藥進醫保的年度通道,創新藥進入國家醫保的頻率從原來的最長8年縮至1年。

為什麼大量新藥納入仍不會造成醫保基金“不足”?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黃心宇表示,醫保目錄調整堅持 “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評審階段,我們組織專家對臨床價值不高、納入目錄必要性不強的藥品從嚴把握,防止“渾水摸魚”;對部分已在目錄內但費用偏高、基金支出量大、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品種進行再談判,進一步降低價格,減輕患者和基金負擔。在談判底價測算階段,研究確定合理的基金預算並將其作為目錄調整的“硬約束”,對費用高、基金支出大的品種適當提高降幅,體現“以量換價”。

實際上,在835種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同時,438種療效不確切或易濫用、臨床已被淘汰、長期未生産供應且可被其他品種替代的藥品被調出目錄。此外,除了調出品種釋放部分醫保空間外,國家藥品、耗材集中採購也騰挪出了更多空間。

中國藥學會的監測顯示,與2015年相比,2023年樣本醫院金額及用量排名前二十位的藥品發生了巨大變化,原來大量療效不確切、價格昂貴的“神藥”已完全被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創新程度高且價格適宜的品種替代,我國臨床用藥結構和品質顯著提升。比如“藥品濫用重災區”抗生素的使用強度指標從2018年的37.8持續下降到2022年的33.8,用藥合理性大幅提升。

“好鋼用在刀刃上”

“全球新”漸成趨勢

“今年目錄調整範圍以新藥為主,新增的91種藥品中有90種為5年內新上市品種。”黃心宇表示,醫保目錄調整大力支援藥品創新,今年醫保談判包括1類化藥、1類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和3類中成藥在內的“全球新”作為重點支援對象,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

據悉,今年新增91種藥品中38種是“全球新”的創新藥,無論是比例還是絕對數量都創歷年新高。在談判階段,創新藥的談判成功率超過了90%,較總體成功率高16個百分點。

全球首個且唯一獲批用於12歲及以上糖皮質激素治療應答不充分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的ROCK2抑製劑——易來克(甲磺酸貝舒地爾片)此次成功進入醫保。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德沛表示,近年來,我國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快速發展,2023年全年移植數量位列全球第一。在移植體量和療效逐步提高的同時,cGVHD的規範管理仍是現階段臨床的重要挑戰。隨著ROCK2抑製劑等創新藥物的問世,難治性cGVHD的纖維化治療難點將可能得到有效逆轉。這類藥物納入醫保目錄,將有助於改善更多cGVHD患者的生存和生活品質。

諾華中國的罕見病創新藥物飛赫達(鹽酸伊普可泮膠囊)也成功納入,這是全球首個且唯一獲批的特異性補體旁路b因子抑製劑和成人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pnh)口服單藥療法,為pnh患者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提供了可能,也讓更多罕見病患者和家庭看到了希望。

“全球新藥中國首發漸成趨勢。”復旦大學教授、2024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藥物經濟學專家組組長陳文表示,2017年僅有9%的藥品選擇在中國首發上市,2023中國首發上市的藥品佔比增加到29%,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首發上市國家。

醫保基金“真金白銀”

支援創新藥發展

黃心宇介紹,國家醫保局成立7年來,在堅持保基本的基礎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援創新藥發展。7輪調整,累計將149種創新藥(含1類化藥、1類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和3類中成藥,以及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支援藥品)納入醫保目錄。

監測表明,截至2024年10月,醫保基金對協議期內藥品支付累計超3500億元,帶動相關銷售超過5100億元。

“隨著品種增多和進目錄後持續放量,醫保基金對協議期內藥品的支付金額逐年上漲。今年前10月醫保基金對協議期內談判藥品支付約920億元,按相同週期計算,是2019年的21倍。”黃心宇直言,醫保基金是“真金白銀”地在支援創新藥發展。

的確,在醫保目錄調整頻次的改變下,創新藥納入醫保時間不斷縮短。

常峰表示,近年來,創新藥上市當年即入醫保的例子屢見不鮮。2024年206個目錄外獨家申報藥品中,共有115個藥品上市不滿一年,其中更有66個藥品是在上市當年即進行了醫保準入申請。新藥從獲批上市到納入目錄獲得報銷的時間已從原來的5年左右降至1年多,根據2023年醫保談判數據統計,80%以上的創新藥能在上市後2年內進入醫保。

金賽藥業政策事務部負責人介紹説:“金賽藥業今年6月獲批上市的新藥金賽欣黃體酮注射液(II)此次正式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成為輔助生殖領域第一個國談藥品。”

該負責人表示,醫保藥品談判踐行了“支援真創新、真支援創新”,尤其是高品質創新和國産創新。金賽欣此次正式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將優化輔助生殖領域的用藥選擇,提升藥品可及性,有助於這一國産創新藥的普及,惠及更多患者。

陳文表示,醫保藥品談判將眾多優質創新藥品納入醫保目錄,極大激發了醫藥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他用一系列數據説明瞭近年來我國醫藥創新發生的變化。我國創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受理量從2017年的483件增加到2023年的2255件,其中創新化藥和創新生物製品IND數量分別達到了1368件和833件。2013年我國新藥研發管線的全球市場佔比僅為3%,2023年翻了將近10倍,佔比達28%。

特別是2018年醫保談判之後,我國新藥研發管線的全球市場佔比顯著增加,我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開展臨床試驗的國家地區。2023年創新藥新藥上市申請(NDA)受理量為132件,相比于2017年翻了6倍。(記者 梁倩 鄧婕)

【責任編輯:鄭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