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委黨校科級幹部進修班開展市情調研 領略晉江文旅經濟生態文明之美
文化賦能保護,融合開創未來。11月29日,泉州市委黨校第101期科級幹部進修班44名學員走進晉江梧林傳統村落及藍色海灣棲生園開展市情調研,領略晉江生態文明建設的獨特魅力以及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豐碩成果。
梧林傳統村落現存明朝百福墻、清朝官式紅磚大厝、近現代哥特式和羅馬式洋樓、番仔樓等各式古建築89幢,有“華僑建築博物館”的美譽,是典型而完備的閩南傳統村落、僑鄉文化突出的代表、海外華僑家國情懷的例證,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在講解員的詳細解説中,學員們走訪了朝東樓、梧林僑史館和僑批館、胸懷祖國樓等華僑歷史建築,了解梧林傳統村落活化保護,整合古厝、洋樓、土地的開發建設過程;聆聽愛國華僑先國後家的感人事跡;駐足欣賞古厝建造技藝裏凝聚的傳統文化精華。
學員們表示,沉浸式行走在梧林傳統古村落,透過一磚一瓦,深刻地感受僑厝煥新,對留住鄉愁、守護文化生態、傳承中華文明根脈有了更為直觀生動的深入認識。
眼下正是候鳥遷徙季節,冬日裏的泉州灣河口濕地晉江段迎來了萬鳥翔集,或棲息覓食,或追逐嬉戲。近處不時有珍稀鳥類自由翱翔,遠處則是高樓林立的泉州市區,不少學員驚嘆,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生態畫卷。
“‘泉州市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項目是2020年中央海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位於泉州灣海域,之前存在互花米草入侵、生物多樣性降低、硬質護岸生態服務功能減弱等問題。”在藍色海灣棲生園,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晉江市在福建省、泉州市指導下,以中央財政資金支援項目為示範引領,以林長制為抓手,開展泉州灣“藍色海灣”綜合整治。經過整治修復,如今的泉州灣南部晉江海域由海向陸形成了紅樹林—潮溝—光灘交錯的生態濕地、生態海堤、喬灌草植被海岸防護帶的生態安全格局,實現生態、生産、生活“三生”空間的協同相融,讓百姓在綠水青山、碧海銀灘中共用生態、生産與生活之美,擦亮泉州灣濱海生態廊道“金名片”。2024年11月7日,自然資源部發佈《2024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共推廣10個典型案例;其中《福建省泉州市晉江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案例》成功入選,係福建省唯一。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本次實地調研,學員們表示將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國家生態文明戰略,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理念,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泉州高品質發展,加快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供稿人:許建林 陳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