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滾動新聞>

浙江城鄉風貌提升下的共富畫卷

2024-12-02 15:55

來源: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古人云:“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裡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自然饋贈、有“百工競巧、商賈雲集”的繁華盛景、有“崇文尚禮、義行天下”的人文風尚……浙江,自然景觀、人文歷史、商業生活交相輝映,是無數人心中的理想棲居之所。

推進浙江城鄉風貌提升,是邁向共同富裕的關鍵一環。從杭州西湖到烏鎮水鄉,自雁蕩奇山至舟山群島,浙江城鄉正經歷一場劃時代的蛻變。近百個“新時代富春山居圖樣板區”、千余個未來社區、近千個未來鄉村、千余個美麗城鎮正共繪“全域共富、城鄉和美、品質提升”的瑰麗畫卷。

浙江城鄉風貌提升,有何特色亮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浙江城鄉恰似人間天堂的現實映照。

城市不語,卻因歲月沉澱的歷史人文熠熠生輝。杭州南宋禦街古巷蜿蜒、舊坊錯落,今人仍能沉浸于舊時歲月的繁華盛景;紹興柯橋古鎮運河綿延、古橋橫臥,腳下的青石板中仍可感受千百年傳承的古樸醇厚……浙江城市,在現代化的都市風貌中,完好保存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鄉村不言,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風貌自古留存,是浙江人民勤勞智慧的“活化石”。體驗遊埠街頭的早茶習俗,各式精巧的點心裏藏著當地百姓生活的熱情和巧思;輕撫武義古城文昌閣的一磚一瓦,先輩的刻苦與聰敏浮現眼前,村風民俗傳承著中華美德的精神火種……浙江鄉村,人與山水和諧共生、人與傳統相依相偎,鑄就了綿延不絕的文明脈絡。

“山水相依、新舊交融、快慢有序、內外兼修”,行走在浙江城鄉,這是采風團隊眾人最深刻的體會,也是浙江城鄉風貌提升形成的特色亮點。

快與慢。城鄉風貌提升進程中,相較于項目建設的“快節奏”,文化的滋養與沉澱則較為“緩慢”。如何在城鄉面貌的煥新之時,兼顧文化的深度挖掘與傳承?

“在整島保護與合理開發的理念下,保持住我們離島的特色,大家來到這裡,就是享受不同於城市的節奏和氛圍。” 溫州鹿西鄉黨委委員金許陽表示,鹿西-大門片“離島慢城”縣域風貌樣板區堅持“漁旅融合”,在建築風貌上以海藍色的民宿立面與金沙、碧海、紅帆相互交融,營造鬆弛的離島氛圍,通過全方面營造海島慢生活文化,旅遊綜合收入已超 3900萬元。

新與舊。城鄉風貌提升是新舊融合的精心雕琢,是傳承與創新並重。如何更正“重新建、輕保護,重現代、輕傳統”的觀念偏差,不盲目追求時尚元素堆砌,而是以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與利用來還原城鄉風貌的和諧統一?

千年古樹、傳統民居、石階廊橋......進入景寧畬族自治縣的大漈鄉像是來到了世外桃源,整個村落充滿了意境。始建於南宋的時思寺屹立至今,依稀可見宋時光華。

“結合宋風古韻的風貌特色,我們以千畝茭白之勢造宋風古韻之姿,把雪花漈、柳杉王、時思寺古建築群以及護關橋、宗族祠堂、胡橋、老街等地標景點串點成線,讓春賞杜鵑、夏納涼、秋嘗茭白、冬賞雪成為大漈鮮明的旅遊標誌。” 大漈鄉黨委委員、副鄉長林步禹講述了大漈鄉圍繞“宋韻”的筆意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風貌蝶變和文旅特色。

表與裏。城鄉風貌是外在形象,居民生活品質與文化認同則是內在核心。外在景觀打造以外,“裏子”工程如公共服務設施、鄉村教育醫療資源配置等同樣重要。如何讓城鄉既有新貌,又失升騰的煙火氣息與人文溫度?

“通過幸福滿倉的持續運營,構築起一個充滿活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社區生態,讓社區對居民而言不僅只是一個居住的場所,更是一個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萬和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葛晨昀介紹,通過租賃、置換、共建等方式,萬和社區將原先零散在各處的社區服務空間化零為整,建成場地面積超 2100 平方米的“果嶺幸福滿倉”共同體,健身房、理髮屋、書畫室、社區食堂、大型商超等豐富配套滿足了全年齡段居民的不同需求。搭配共同體的投用,萬和社區還獨創了“1+8+X”積分體系,居民們通過積分可直接兌換到超市的消費優惠券及多樣的社區配套服務。據統計,截至目前,萬和社區已發放積分超 25000 分。

浙江城鄉風貌提升,有哪些具體做法?

浙江在城鄉風貌提升進程中,積極探索多元路徑,多維度精準發力,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致力於打造獨具魅力與高品質的城鄉環境,在地域特色彰顯、小微空間利用以及數智化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城鄉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有力推動了全省城鄉風貌向著更優更好的方向轉型升級。

在城鄉風貌提升的過程中,著力突出地域特色。各地深入挖掘自身的山水、民俗、産業等優勢資源,融合自然、傳統與現代元素,打造獨特標簽。

如金華蘭溪市遊埠古鎮,在保護傳統文化與古跡基礎上創新古鎮小吃、挖掘攝影文化,推出“早茶+攝影”兩大IP及“肉沉子”“小肉餅”“貫休酥”等網紅爆款。據遊埠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樓子候介紹,今年古鎮街上早茶店從16家增加至38家,引進了半壁江山、安若民宿、一醬一菜、旅拍等精品業態,新增就業崗位 500 余個,促進村集體增收與村民共富,激發古鎮新活力。

在城鄉風貌提升的過程中,注重利用小微空間。喚醒活化邊角空間、城市公園綠地、橋下空間等小微空間,並在其中植入豐富的應用場景。以舟山新城千島街道茶山浦社區為例,將公園廢棄車廂改裝成咖啡館,在綠地上搭建休閒帳篷、設置集裝箱改建的咖啡房、打造房頂觀景平臺與沿河垂釣場,集納自然景觀與城市休閒功能,為年輕人提供了新的休閒場所,深受歡迎。

在城鄉風貌提升的過程中,強化數智創新賦能。借助數智化平臺達成項目建、管、運、營一體化,提升治理效能並保障項目可持續運營。如寧波高新未來社區,匯集“人—房—物—事”關鍵基礎數據構建智慧服務平臺,推動公共服務線上線下整合供給。據統計,目前該平臺已註冊用戶超9500人,便民小程式上線80余個應用模組,訪問總量突破160萬次。依託其中開發的社區畫像模組,高齡老人、低齡兒童、殘疾人等六類重點服務人員可享受個性化服務,推動治理資源和服務供給精準匹配;居民“隨手拍”“明珠報修”等模組則實現了社區治理“線上智管”,已累計處理解決群眾吹哨事件300余件。

浙江城鄉風貌提升,形成了哪些經驗成果?

近年來,浙江持續擦亮“共富基本單元”名片,聚力打造“浙裏安居”品牌,推動實現住有宜居,創造優良人居環境,提高百姓生活品質,加速構建中國式現代化城鄉品質省域樣板。

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全省各地真抓實幹,穩步推進,成效明顯。杭州上城-拱墅“杭兒風”特色文商旅品質風貌樣板區串聯起西湖、運河兩大世界文化遺産,兼具了“煙火氣”和“新風尚”;寧波象山大目灣依託亞運、海洋、新城三大要素,全面呈現亞帆盛景、濱海風貌、共富人居三大圖景;溫州鹿城濱江街道新田園未來社區以“共用社·幸福裏”建設為契機,一體推進重點單元創建和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治理;嘉興海寧鹽官鎮有機重塑古城區域風貌,創新引入“音樂”IP,實現新潮元素與古樸街巷的碰撞融合......

今年內,浙江還公佈了首批街道“全域未來社區”建設的試點名單,遴選出 25 個以街道為基本單元的全域未來社區試點建設,探索實現公共服務設施佈局、人居環境品質、可持續運營、治理水準提升等四個方面的統籌;成功舉辦第二屆“現代美鎮大家談”活動,百餘位全省各地的美麗城鎮辦分管負責人及鄉鎮書記、鎮長齊聚一堂,在深度交流中“碰撞”出可以在全省進行複製、借鑒、推廣的現代化美麗城鎮建設新思路。

在城鄉風貌提升中,浙江持續探索“內外兼修”的實踐之路,形成了哪些經驗?

精準規劃,通過深入開展資源普查,全面掌握各類資訊並構建全民參與機制,同時實現精細化管理。例如,溫州五馬街歷史文化街區聯合多部門,對街區的建築風格、商業業態、文化活動等進行統籌規劃,打造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城市名片,守護一城記憶;還有紹興柯橋古鎮,在規劃時充分挖掘水鄉特色與歷史底蘊,對河道水系、古橋古街進行精心梳理與修復,重現“人家盡枕河”的江南水鄉風貌。

保護優先,各地重視守護歷史文化遺産,包括整體風貌與個體建築、非遺等,整合資源,強化政策、資金支援與人才保障。富陽新登以“城市原真性”為原則推進古城的有機更新與風貌建設,做到應保盡保、修舊如舊,通過“微尺度”的局部改造活化利用古城空間;湖州南潯古鎮多年來也致力於古建築的保護修繕,對百間樓等歷史建築進行精心呵護,同時傳承湖筆製作等非物質文化遺産,讓古鎮在現代社會依然散發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

特色挖掘,秉持特色發展與差異競爭理念,因地制宜挖掘資源魅力並創新轉化。嘉興鹽官鎮借“一城故事一江潮”主題引入 IP 辦節事、串線路,如今年試運營的潮樂之城,水幕瀑布墻再現錢江潮水奔騰壯闊;杭州桐廬莪山鄉緊扣畬族元素,定位文旅特色,關停礦山與整治石材企業,利用騰出空間建成畬鄉文創中心等特色文化場館,培育稻香沈冠等産業特色村,讓畬族風情成獨特風景。

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活態傳承”,避免將居民生活與風貌建設分離,協調好環境、風貌、傳統與現代生活關係,留住城鄉生活溫情與煙火氣。例如台州臨海紫陽古街,在風貌提升過程中,充分尊重居民意願,保留了傳統的居住功能,同時改善基礎設施,引入特色小店與民俗文化展示,讓居民生活與旅遊發展相得益彰,使古街成為充滿生活氣息與文化魅力的特色街區。

助力共富,在風貌提升中催生新質生産力與新産業經濟,推動城鄉向共富發展邁進,促進公共服務設施佈局等多方面統籌提升。如首批街道“全域未來社區”試點建設及相關交流活動也為全省提供了可複製推廣的思路與經驗。像寧波鄞州下應街道作為試點之一,通過整合社區資源,發展社區商業與養老、托育等産業,不僅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還創造了新的就業與經濟增長點,為城鄉共富探索出有效路徑。

如繁星點點般散佈在浙江大地的城市與鄉村,既是浙江人民的生活場所,又是精神家園。

如何使浙江城鄉既有歷史文脈傳承,又有現代活力迸發?如何讓這些我們“生於斯長于斯”的地方、讓我們“難以忘懷的根”,留住可回首的美好、走向可期待的未來,有待持續探索和實踐。

(圖文:姜藤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責任編輯:鄭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