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經驗:野動文化+】②興城市·文旅融合打造新地標
【編者按】文化賦能保護,融合開創未來。10月25日至27日,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調查規劃院、福建省林業局、泉州市林業局、晉江市人民政府和紅樹林基金會(MCF)等共同主辦的2024全國“愛鳥周”自然筆記總結暨福建省首屆野生動物文化交流活動在晉江成功舉行。為深入貫徹國家生態文明戰略,加快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即日起,晉江市林長辦、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推出【晉江經驗:野動文化+】系列專題,從優生態、興城市、強産業、惠民生等多維角度,深入挖掘晉江野生動物文化內涵,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
近年來,福建省晉江市充分挖掘獨特的濱海野生動物文化資源,以“林”治害,提升城市生態新顏值,處處“植被豐茂、魚鳥翔集”,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獲評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市等稱號,實現從産業之城到生態之城、從歷史名城到親海勝地的華麗蝶變。
自然教育再發動,引領美好生活新範式
本次文化交流活動薈萃各類文化産品,通過展覽、互動體驗、集章打卡等形式,展示豐富多彩的野生動物文化藝術和文化産業,展出167幅2023-2024全國“愛鳥周”自然筆記優秀作品,市民可以從每一幅作品裏感受到我國豐富多樣的濕地保護地及靈動的各類珍稀候鳥,共計吸引2萬多人次參觀體驗,帶動晉江文旅經濟發展,讓公益活動成為美好生活“新範式”。
2023年10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調查規劃院、紅樹林基金會(MCF)聯合發起了以“守護遷飛通道的多彩生命”為主題的2024愛鳥周自然筆記活動。期間,全國數以萬計的中小學生走進濕地,觀察、記錄濕地生靈,創作自然筆記作品。活動最終收到了1800份自然筆記作品投稿,覆蓋全國21個省、市、區的300多所中小學校。每一份自然筆記都承載著孩子們對自然世界的深刻感悟與美好願景。
隨後,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調查規劃院、紅樹林基金會(MCF)和福建、泉州及晉江政府和企業代表的參與下,啟動了“2025全國愛鳥周自然筆記活動”,號召更多中小學生在老師、家長以及濕地保護地等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入濕地開展觀鳥等活動,創作自然筆記,用筆記描繪身邊的自然。
活動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鳥友”們前往晉江藍色海灣棲生園,登上鳥類監測塔,在泉州濕地守護星的帶領下,觀察在泉州灣河口濕地棲息、覓食的候鳥,了解晉江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的故事。
本次動物標本展為期一個月,期間不僅為市民免費提供參觀學習的機會,還特別組織了10場面向中小學生的野生動物標本科普研學活動,吸引了總計1250名學生參與,併發放600張“野生動物小達人”榮譽證書。
11月1日,《鳥與夢飛翔》鳥類科普講座走進晉江安海養正中心小學。11月17日,組織晉江市實驗小學3年級9班的學生前往藍色海灣生態科普基地(棲生園),參加“解讀候鳥密碼 探索生態之美”研學活動。11月19日,組織晉江市內坑中心小學開展“天空中的精靈—認識鳥類”講座。11月22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飛鳥之“感”:鳥類神奇的感官世界》科普講座于晉江市安海中心小學展辦。11月23日上午,晉江市內坑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到藍色海灣生態科普基地(棲生園)開展“創繪野動文化 探索生態之美”研學活動。
據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該局還將在12月聯合紅樹林基金會(MCF)開展晉江市首屆中小學生觀鳥比賽、晉江市2025“愛鳥周”自然筆記大賽等兩項活動,進一步“宣”起自然教育熱潮。
央媒密集報道,描繪城市生態新顏值
2024年11月7日,自然資源部發佈《2024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共推廣10個典型案例;其中《福建省泉州市晉江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案例》成功入選,係福建省唯一。此前,晉江市總結提煉的《藍色海灣生態修復模式》榮獲福建省第六屆全省機關體制機制創新“百優案例”和泉州市“十佳案例”。
該項目的成功實施,讓中國品牌之都晉江頻繁出圈,獲央視新聞、中國網、央廣網等多家中央新聞媒體的宣傳推廣。本次交流活動,更是獲得中央、省市各級主流媒體密集報道66篇。
通過藍色海灣綜合整治,晉江流域入海口生態獲得全面提升。由此,晉江市也闖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榮膺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國家生態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第十一屆“母親河獎”、福建省首批全域生態旅遊示範市等稱號,生態文明成為城市自覺追求。
11月12日,晉江經濟報刊登了《晉江“顏值大道”》,其中世紀大道以絢麗的園林景觀吸引了廣泛關注;同日,新華社也報道了福建泉州冬日裏候鳥翔集的生態美景。11月15日,晉江政務網宣佈最強候鳥遷徙季盛大開啟,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翩然飛抵晉江。11月18日,泉州公安網分享了候鳥棲息地裏的生態警務“密鑰”,揭示了保護這些美麗生物的秘密武器。11月21日,央視新聞直播間特別報道了泉州灣如何成為候鳥的天堂,並通過衛星追蹤技術解開了候鳥遷徙的神秘面紗。
監測出成果,共繪生態保護新畫卷
九十九溪穿城而過、波光瀲艷,彩鹮于田藕間覓食嬉戲;晉江南岸濕地公園鷗鷺翩飛、雁鴨暢遊,引來東方白鸛登門造訪;千畝晉陽湖微風徐徐、水天相映,成為白鷺最喜愛的棲息地;巍巍紫帽山層巒聳翠、景色綺麗,“林中仙子”白鷴多次亮相……近年來,晉江市大力加強濕地生態修復建設,同時多維度加強野生動物及棲息地保護與科普宣傳教育,生態環境持續優化,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做客”晉江。
“鳥浪”翻騰等觀景象多次獲得央媒點讚。10月24日,央視《新聞直播間》特別報道了《福建泉州:部分南遷候鳥已經飛抵圍頭灣》,重點展示了關注圍頭灣在候鳥保護和生態修復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10月27日,央視新媒體攜手泉州廣播電視臺推出直播節目《雲間歸羽程》,深入報道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探尋海上森林,看候鳥的詩意遷徙。
近年來,晉江市採取宣傳教育、物種救助、機制創新、執法監管等多項措施,將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並力推進,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市保護野生動植物氛圍愈發濃烈。
結合近兩年的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數據和圍頭灣珍稀鳥類監測,晉江市形成分析報告,擬出版《羽夢飛翔—晉江鳥類圖鑒》,為全國園林城市加分,打造城市生態文旅新亮點。
11月,泉州市觀鳥學會在九十九溪、圍頭灣、泉州灣開展本季度的第二次鳥類監測,發現藍色海灣有成群的黑臉琵鷺40多只,黑嘴鷗200隻以上,隸屬泉州灣最高記錄。此外,11月13日,廈門大學在圍頭灣開展底棲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豐富了該地區的生態研究資料,進一步探索鳥類食譜。
打造綜合體,為研學遊注入新活力
如今,藍色海灣棲生園、九十九溪田園風光、圍頭灣鳥類棲息地已成為晉江市自然教育的新課堂和生態旅遊的新地標。尤其是綜合整治修復後,泉州灣已成為晉江城市新地標,到此休閒旅遊、觀鳥、研學人數總量為修復前的20倍,共舉辦18場親子活動、9次研學科普,42次考察調研團隊來此參觀學習。
優化親海空間,營造宜居宜業宜遊生活線。為了進一步推動自然教育研學活動,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還將聯動九十九溪田園風光項目辦打造觀鳥文旅路線,利用圍頭灣棲息地營造以觀鳥為主題的文旅綜合體項目,打造成為晉江生態地標和網紅打卡點,形成城市海岸帶濕地宜居宜遊區,拓寬群眾臨海親海空間,帶動濱海周邊旅遊産業,研學遊一體為區域注入活力。
“隨著這些生態文旅項目的實施落地,將進一步推動城市升級蝶變,助力晉江打造‘文旅融合、人海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新生活,以強功能、提品質帶動興業態、聚人氣,著力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品質城市。”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如是説。
11月初,藍色海灣生態科普基地正式獲批成為晉江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標誌著晉江在生態教育與旅遊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供稿人:陳金蘭 吳錕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