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探索‘網際網路+綜合監管’新模式”在全市推行併入選陜西省營商優環境典型
11月15日,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推出2024 年第三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做法,其中,由西安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級相關部門在全市探索推行的“網際網路+綜合監管”新模式入選,作為優化營商優環境典型做法在陜西省範圍內推廣。
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從實際需求和熱點問題出發,聚焦解決“誰來管、管什麼、如何管”問題,牽頭市級相關部門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全流程全生命週期監管體系,夯實基礎健全機制,規範執法提質增效,持續完善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綜合監管機制,探索推行“網際網路+綜合監管”新模式,在全市建立了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管閉環,形成了市場自律、部門聯動、社會監督的協同監管格局,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
西安市圍繞解決“誰來管、管什麼、如何管”的問題,探索推行“網際網路+綜合監管”新模式,依託“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建立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管閉環,有效夯實了監管責任,規範了監管行為,堵塞了監管漏洞,提升了政府監管效能。建立綜合監管體系,數據支撐智慧監管。一是堅持制度先行。深化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入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的指導意見》,同步出臺《西安市市場監管領域“綜合監管一件事”改革試點工作方案》《西安市加快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工作方案》《西安市“網際網路+監管”系統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為綜合監管改革提供了制度支撐。二是建好平臺系統。全省率先建成市級“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將38個市級監管部門、643個區縣級監管部門、全市19706名業務人員全量進駐系統,匯聚監管數據 5742萬條,為綜合監管打造業務橫向聯動、數據縱向交換的“總樞紐”。三是搭建服務門戶。依託“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建成市、區兩級監管服務門戶矩陣,向社會全量公示監管事項、執法人員等資訊,開設監管動態、曝光臺、監管視頻、檢查清單公示等模組,構建了政府與企業群眾互相監督、雙向透明的“陽光監管”新模式。目前已公開監管事項1065項,執法人員2578人;區縣級服務門戶共公開監管事項11132項,執法人員7447人;歸集行政執法委託、重大執法審核、救濟渠道等監管資訊1137條。實行“一張清單統一監管”,審管聯動高效銜接。一是規範綜合監管事項清單。印發《西安市深入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事項清單》,涵蓋市、區(縣)、鎮(街道)三級統一的監管事項,依託“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實行監管權責清單化、法律依據編碼化動態管理。二是嚴格依法開展綜合監管。按照“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基本原則,將全市行政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3992項監管權責與法律法規進行關聯,確保監管部門依法履職,促進市場主體合法經營。三是強化審管聯動。打通審批、監管、執法、信用等系統平臺,以審批結果驅動監管執法,以信用等級賦能審管聯動,實現了“審管法信”無縫銜接,形成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工作閉環。試點“綜合監管一件事”,合法經營“無事不擾”。一是推行智慧綜合監管。依託市“網際網路+監管”系統搭建“綜合監管一件事”模組,涵蓋綜合監管事項清單梳理、計劃下達、聯合檢查、結果反饋等功能,實現綜合監管全流程網上運作。二是開展“綜合監管一件事”試點。目前已在建設項目、養老服務、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消費、醫療服務等7個重點民生領域先行開展綜合監管試點,通過共用信用等級、監管行為等資訊數據,智慧篩選監管對象,整合監管計劃,有效減少了對市場主體正常經營的干擾。三是推行“掌上移動執法”。將行政執法納入“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建設,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要求,在市場監管、城管、住建、人社等領域率先建成移動執法系統,實現執法全過程記錄、執法文書線上製作、審批流程動態配置、證據材料統一管理、電子簽章線上申請、移動便攜列印等全鏈條功能,有效提升執法規範化水準和工作效能。(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