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高品質打造便民文化圈 實施全民健身頂層設計繪就美好生活
近年來,青島市把滿足廣大市民群眾多元化文化需求作為推動文化事業高品質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實施“全民健身一張圖”智慧體育平臺健身器材實現“一圖搜尋”,給市民提供更加精準、便捷的服務。著力優化高品質公共文化産品供給,加強高水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增強市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22日,青島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他們在文化旅遊及體育健身方面給百姓帶來的實惠。
高品質打造便民文化圈
堅持補短板、強弱項,一批市級重點文化設施相繼啟動建設,覆蓋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公共服務網路持續完善,便民文化圈服務半徑不斷擴展延伸,全市公共文化場館全部實現免預約、常態化免費開放。
針對現有市級重點文化場館面積偏小、設施陳舊、服務功能發揮不足等問題,搶抓城市更新建設機遇期,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水準設計,相繼啟動市博物館擴建工程、市圖書館新館等多個項目,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引進全國唯一、全省首家“國字號”水下考古博物館——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今年6月項目也已正式啟動。
堅持建管並重,指導各區(市)對現有的基層公共文化場所進行優化提升。目前,全市共建成公共圖書館11個(16處)、文化館11個(14處)、“青圖驛站”104 個、24小時圖書館34處、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36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900多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不斷完善。經全省文化站評估定級,全市136處鎮(街道)文化站全部達到二級以上標準等級,其中,被定級為“特級站”的有65個,數量居全省首位;西海岸新區泊裏鎮、城陽區城陽社區獲評“全省鄉村文化建設樣板鎮(社區)。推動公共圖書館向基層延伸,建成城市書房50處,目前,已與市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今年,我們繼續提升建設水準,在原有基礎上力爭再新增30處城市書房,讓市民更好地享受家門口的“書式”生活。
持續完善“海洋文化、歷史建築、工業遺産、鄉村記憶”四大博物館集群;深入開展中小博物館三年提升行動,推動12家博物館結對幫扶;在今年全國第五批博物館評估定級工作中,海軍博物館、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海産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青島市一級館總數達到6家。目前,全市備案登記博物館數量達到144家,其中免費開放121家,已初步形成了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行業博物館為特色,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的“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體系。
多元化拓展文化新供給
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多措並舉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全年策劃各類群眾文化活動不少於5萬場,目前,全市已開展4.3萬餘場,受益市民、遊客達千萬人次。
深化提升“歡樂四季”文旅活動品牌,積極舉辦2024青島市廣場周周演、2024青島市鄉村原創廣場舞大賽、第二屆鄉村歌手大賽、膠東五市優秀美術攝影作品聯展、“為美而來”沿黃高校青年教師青島寫生精品展、“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展”等展演展覽。持續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組織文化惠民演出200余場,送戲下鄉1000余場,開展“城市音樂角”青島市文化志願服務走基層系列活動75場次。
出臺支援舉辦大型演出和音樂節會的扶持政策,單場最高給予10萬元獎補。積極引進張韶涵、林宥嘉、梁靜茹、林俊傑、劉若英、周華健等明星演唱會,落地舉辦“嗨Me”青春音樂節、汽水星球音樂節、譚盾音樂周等大型音樂節會。根據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共審批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55場,同比增長104%。目前已舉辦36場,引流超45萬人,票房收入3億元。圍繞演唱會、音樂節配套推出景區、酒店優惠措施和旅遊線路,不斷豐富“跟著演出去旅行”産品體系。加快旅遊演藝業態發展,打造33處庭院演藝,推出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詩音樂劇《尋夢滄海》,打造全市首臺大型戶外演藝--360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島》,截至10月底,兩場演出上演519場次,接待觀眾超21萬人次。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將傳統藝術與現實題材相結合,指導創排了話劇《煙火人間》、京劇《弄潮》、音樂《定軍山》、相聲《我們這十年》、呂劇《圖啥》、茂腔《小歡喜》等一批舞臺藝術精品和群眾藝術作品。全市共有2部大型劇目、2部小型劇目、2部小型節目、7件群眾文藝作品和6件美術作品入選第十三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展演和展覽。其中,話劇《煙火人間》榮獲“優秀劇目”獎,民樂合奏《老街故事》獲“群眾藝術優秀作品”。
全方位探索陣地建設新路徑
統籌運用全市文旅系統優質資源,結合不同群體的喜好和需求,不斷探索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
創新推出“公園+”文化活動品牌,推動列入2024年15件市辦實事,在小麥島公園、老舍公園、太平角公園、浮山森林公園等地,舉辦“公園+生活藝術匯”系列活動60場次,嵌入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小戲等各種群眾喜愛的藝術形式。
打造2024首屆“青島裏院喜劇節”,聚焦年輕態、活力范、時尚感,與黃渤、黃曉明團隊合作,依託青島百年建築群裏院資源,創新傳統舞臺表現形式,以“一街好戲”為主題,讓市民遊客沉浸式感受脫口秀等22種喜劇形態。
搭建多種個性化、功能表式、定制式的文化交流平臺,創新群眾文化公益培訓形式,組織開展市民藝校等夜間群眾文化公益培訓,聚焦年輕人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的夜間文化需求和社交需求,在晚上七點後,開設茶藝、香藝、插花、非洲鼓、普拉提等夜間培訓課程,“上夜校”已成為島城年輕人夜生活的新潮流,累計舉辦3300余場次,培訓14.2萬餘人次。市文化館公益培訓的青年合唱團獲山東省群眾合唱展演一等獎。
製作發佈全市公共文化場所服務電子地圖,詳細展示市級、區(市)、鎮(街道)三級公共文化場所的名稱、地址、開放時間、主要服務內容、聯繫方式等資訊。發佈重點公共文化活動電子功能表,加強宣傳推廣,擴大知曉率和覆蓋面,確保優質文化資源精準送達基層。開展夜間延時服務,組織全市公共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在今年5月1日至10月7日實施延時免費開放,5月份以來,全市實施延時開放共接待服務648.98萬人次。
歡樂四季、文化惠民。歡迎廣大市民和來自國內外的遊客,共同觀賞文化演藝活動,感受青島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體驗文化活力,品鑒文化魅力,共用美好生活。
全民健身頂層設計更加完善
青島市首部體育地方性法規《青島市全民健身條例》已于2024年1月1日起實施;印發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實施方案、水上運動産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出臺全市大型群眾體育賽事活動監督管理辦法、加快推進冰雪運動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為全民健身工作開展提供法規政策保障。
將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列入市委年度重點工作和政府工作報告,市人大進行重點視察督導和專題詢問。市政府專門成立協調機制,每季度進行一次工作調度和督導, 加強部門協同聯動,模範市創建工作成為推動青島市全民健身和體育強市建設的有力抓手。
“全民健身一張圖”智慧體育平臺全面升級改版,11058處健身場地、3012個健身場館、90737件健身器材實現“一圖搜尋”,賽事活動發佈、健身場館預定、體育場地導航等功能給市民提供更加精準、便捷的服務。體育消費糾紛巡迴法庭、體育預付消費領域資金監管服務平臺持續發揮作用,體育市場消費環境不斷優化。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全面升級
市政府連續10年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列入市辦實事,健身設施建設納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山頭公園整治、公園城市建設。今年,“新建改擴建全民健身體育公園10處、國民體質監測站10處、更新健身步道設施373處”,將於11月底前全部完工並向市民開放。目前,全市各類全民健身設施達到1.1萬餘處,籠式等多功能場地800余處,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增加到3.7平方米,在全國率先完成 “十四五”國家標準體育公園建設任務,建成城市社區“8分鐘健身圈”,農村健身工程實現全覆蓋。
持續推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能開盡開”“應開盡開”,擴大各類體育場地開放範圍,政府所屬各類公園、公共體育場館全部按要求向社會開放。積極協調教育部門推動學校體育場地開放,全市常態化向社會開放體育場地的學校達670余所,佔全市中小學校的65%。
修訂《青島市全民健身設施管理辦法》,開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專項巡檢,將9萬餘件室外公共健身器材納入“全民健身一張圖”平臺智慧管護,市民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設施使用方法,查看管理單位,更可實現一鍵報修和智慧巡檢。今年以來,先後部署開展2輪設施巡檢,共計排查健身場地設施8.7萬件次。
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全齡覆蓋
部署開展“全民健身進社區”系列活動,以“全人群覆蓋、全項目設置、全齡化參與”為目標,遵照趣味為主、競技為輔、重在參與的辦賽主旨,採取“你點單、我辦賽”的定制化方式,截至目前,今年共舉辦社區運動會510余場。持續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全民健身冬季運動會、青島馬拉松、全民健身登山節等一批自主品牌賽事,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
今年,承辦舉辦國家級以上體育賽事活動70余場,市級以上比賽超過150項,各級各類群眾賽事活動超過2萬場次。突出海洋特色,舉辦帆船周·海洋節、海洋體育大會;突出時尚主題,舉辦“青島杯”時尚體育聯賽、雲上城市穿梭賽;突出區位優勢,舉辦半島藍色經濟區健身聯動、山東省時尚體育聯賽(青島站);突出足球基礎,借助打造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各類群眾足球賽事超5000場次。連續承辦中超、中甲、CBA聯賽,成功舉辦足球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中國隊對印尼隊的比賽、世界沙灘排球職業巡迴賽、亞洲沙灘藤球錦標賽等國際賽事,讓更多市民近距離觀看高水準賽事。
2024年首次將農村體育活動列入市辦實事,舉辦第二屆鄉村運動嘉年華暨首屆農民運動會,組織“時尚體育進鄉村”和“鄉村運動進城市”雙向奔赴活動;在7個涉農區市開展“一賽聯動、兩級拓展、十項特色”為主線的城鄉群眾體育活動。同時,“百縣籃球、千鄉乒乓球、萬人象棋”青島賽區比賽、鄉村拔河爭霸賽、鄉村足球賽等群眾性賽事活動蓬勃開展,截至目前共舉辦鄉村體育活動108場,持續構建鄉村群眾體育新格局。
全民健身科學指導供給多樣
加大各級全民健身骨幹培訓力度,拓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方向,在三大球、冰雪、體適能、時尚體育等項目發力,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2500余人次。依託全市5700余處健身輔導站點,經常性開展交流展示、項目推廣、公益活動,豐富街道、社區體育生活。
持續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測驗“青島模式”,為3700余名市民進行達標測驗。組織國民體質監測“六進”,常態化開展國民體質監測,截至目前,為7200余名市民進行體質監測,並出具個人體質評定報告和運動鍛鍊指導建議。發佈市民體質狀況白皮書,國民體質測定合格以上比例連續多年高於全國水準。
以“奮進新征程 運動促健康”為主題,在全市開展包括專業教練員、運動員、“一老一小”、殘疾人,鄉村系列等“七大板塊”志願服務活動70余場。組織400名超體重學生夏令營,為2.2萬名青少年進行脊柱側彎篩查。邀請專家面向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運動促健康”科學健身指導公益宣講103場次,製作併發布健身指導視頻50余個。(王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