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時節看發展,浙江民鄉村采風團赴麗水采風
近日,由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務中心組織,省內多家媒體參與的浙江省民族鄉村采風團來到了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和慶元縣等民族鄉村進行采風採訪報道,深入挖掘民族鄉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品質發展生態經濟的鮮活故事。
在離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縣城30多公里的深垟村,采風團成員們被形態各異的多肉植物所吸引,這是深垟村打造的多肉“石榴紅共富基地”。創辦人,深垟村青年吳勇告訴我們,“2009年,他返鄉創辦了景寧雅景花木專業合作社,讓多肉植物産品在本地掀起了銷售熱潮,400多個品種的産品年銷售額達到1600多萬元”。如今,他除了自己創業,還通過建設多肉種植“共富工坊”,免費給村民培訓、免費提供種苗、到府指導幫助、定期保底回購,累計帶動周邊200余戶各族群眾增收1000多萬元。多年的發展,深垟村打造出了“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共富基地”發展模式。
在景寧的大均鄉,大均村村口一棵根植于唐朝的千年古樟,繁茂的枝葉向采風團招手,似乎告訴他們,這是一座始建於唐代的古村落。走進村裏,演員們與遊客互動表演著畬鄉迎親婚俗,載歌載舞十分熱鬧。沿著大均古街漫步,兩側的屋檐下五彩斑斕的彩帶隨風輕舞,放慢腳步賞畬景、聽畬韻、品畬味、感畬藝、購畬品,很是愜意。大均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詹惠淇告訴我們,大均鄉依託中國畬鄉之窗國家4A景區,將鄉內幾個村串珠成鏈,組合成頗具規模的旅遊集群,通過舉辦畬鄉渡親節、潑水節等節慶活動,打造畬族婚嫁、畬歌畬舞等系列文藝精品和文創品牌,讓遊客們深度體驗畬族文化。各村還大力發展水域救援、水果採摘遊等特色項目,利用好家門口的綠水青山,推動生態經濟模式,轉化為“金山銀山”,帶動全鄉奔向共同富裕之路。
逐“綠”前行,點“綠”成金,在麗水慶元縣,采風團走訪了該縣特色民族村山根村和蔡段村。
淤上鄉山根村支部書記王貴花介紹説,為促進村經濟發展,山根村除傳統食用菌種殖業外,還積極引進文創産業,成立“愛坑有裏”文創公社。村裏出臺優惠政策,對文創街區內空閒民房統一承租,以文創定位招商,引入民俗文化體驗館以及VR體驗館、生物多樣性體驗館,打造該村“文創+特色産業”的發展模式。
在屏都街道蔡段村,村內的美粧展示中心、體驗中心、直播間等引起了我們濃厚興趣。村裏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隨著“美麗經濟”的異軍突起,慶元鉛筆産業開始向眉筆、眼影、口紅等美粧領域轉型,先後涌現出了眾多“浙江美粧十大品牌”。蔡段村抓住契機,及時引進工商資本,流轉民房20余幢建設中國美粧村項目。目前,“美粧+田園”的組合,形成了該村獨特的IP。
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務中心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圍繞促進民族鄉村高品質發展,各民族實現共同富裕,打造“之江同心·石榴紅”品牌,通過民族地區媒體采風團等形式,不斷深入民族鄉村,強化“融媒”全鏈傳播,講好浙江民族地區推進高品質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生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