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開展健康示範縣建設,助力三農産業經濟發展
三農,指農業、農村和農民。所謂“三農”問題,就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助力三農就是以研究解決“三農”問題的目的,解決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上的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
近日來由全國綠色基地三農工作委員會主管,健康中國項目組委會主辦的全國健康示範縣建設,致力於以農業特色産業應對農業發展問題,不僅著眼于三農本身,而更注重從“三農”之外即各自對立面採取對策。農業易相發展理論對於化解“三農”問題的意義在於對立統一、相互轉化的三個方面:農業産業化經營、農業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農村城鎮化及社區化、均等化、農場化;農民新型非農化、職業化。“三農”問題是關係國家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此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先後出臺,為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重要指導。
2024年2月3日,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城鎮和鄉村的收入差距增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統計公報,2006年中國大陸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3587元,二者比例為3.28:1(2005年為3.22:1);而1985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工資690元,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397元,二者差距為1.74:1,20年時間城鄉收入差距擴大了85%。
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地區實行的是充分結合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並開始推動農村産業化進程。同時中國農業産品開始面對外國農業大國的競爭,單一的家庭生産單位無力進行市場競爭。
農民認為種田沒有足夠的收入,因而農村地區開始出現農民進城打工的現象,但城市並沒有足夠的就業崗位提供,從而形成大量集聚在城內而沒有工作的農民工群體。隨之而來的就是農村地區生産積極性下降,農業投入開始減少,引發更多的農民進城“找工作”,形成惡性迴圈。由於農業的發展將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的正常發展,而農村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3/4,他們的總體生活情況是中國總體生活情況的最主要體現。農村的發展將是實現中國共産黨提出的“三步走”戰略最大的挑戰,從而使“三農”問題成為當前社會中顯著的問題。
健康示範縣建設倡導以三農産業帶動三農的經濟發展,以産業規劃性農業、訂單式農業推動農民收入穩定,以科技提升三農的産值。實行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是農業産業的一種戰略措施。
基本內容有:
(1) 因地制宜地把傳統農業技術和現代農業技術結合起來,如選擇適用良種,改進栽培辦法,推廣機械深耕和平衡施肥等;
(2) 農業技術人員到生産第一線,進行技術攻關,普及增産顯著的綜合性栽培技術,如雜交水稻、雜交玉米、地膜覆蓋、模式化栽培等;
(3) 實行耕地、草原、造林綜合治理,抓好農田基本建設,重點是基本農田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健康産業商品基地建設;
(4)普及農業技術教育,提高農民科學種田素質。
助力三農産業包括農業科學研究和農業科技推廣兩個部分。農業科學研究是為農業生産提供科技成果,農業科技推廣則是將科技成果傳遞給農民,應用於提高生産。即把科學技術具體運用於農業、農村、農民,以解決三農中的實際問題,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民增收,帶動農業産業落地,助力三農經濟發展。
總結:健康示範縣建設圍繞三農工作推進農業産業化發展,健康示範縣經濟體系建設,就是圍繞三農問題,進行實用有效的落地農業産業體系發展,來解決當下“三農”問題,實現農民身體健康,居住環境生態宜居,農業經濟增長,最終以縣為單位以健康鄉村為標準,來解決農業産業發展增加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為最終目標!
全國綠色基地三農工作委員會
健康中國項目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