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地方政務> 山東省>

中電建核電公司王青海:用奮鬥書寫“青春印記”

2024-11-18 15:09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歲月蹁躚,雄風正勁舟帆滿,輾轉間流年已去。2000年,他正值青春年華,彼時的他初涉職場。20齣頭,在很多人眼裏還是一個不諳職場的稚嫩小夥子,卻不曾想就是這樣一個小夥子,整整24年,從非洲的炎熱、乾旱到江南的梅雨季節,再到內蒙的沙塵暴、極寒、暴風雪等極端天氣他都經歷過,先後參加了公司大大小小二十多個工程項目的建設,用奮鬥書寫了自己一份份閃光的“青春印記”。如今的王青海,作為中國電建集團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內蒙古蘇能白音華項目總工,又開始了一次新的征戰。

王青海在工程現場

施工現場“活圖紙”

王青海總是説:“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經歷過、復盤過,才會有更好的收穫。”做為一名技術管理人員,第一要務是吃透圖紙,為施工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援。2006年,王青海在公司國電菏澤項目任電儀專業調試班班長兼技術員,期間收到甲方一張勵磁系統的設計變更單。王青海看完設計變更後找到建設單位電氣工程師,提出變更有誤,需要增加電纜,該專工看完圖紙後,堅持按原設計變更執行,並在變更單上面註明如有問題由建設單位承擔相關責任。

後期到了機組並網階段,電科院進行勵磁系統試驗時發現上述變更單有問題,確需增敷電纜。但此時電纜槽盒、豎井已全部封閉完、防火封堵完,敷設電纜的臨時腳手架通道已全部拆除完。如此時敷設電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關鍵是機組整套期間時間等不起,所有人都等著並網發電。此時建設單位的電氣專工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該專工找到王青海,協商解決辦法。而王青海告訴他已經提前敷設好了兩根電纜,5分鐘的電纜接線之後,勵磁試驗得以順利完成,大家都長舒了一口氣。

2006年,王青海到國能單縣生物發電廠(全國第一台生物發電廠)報到的第二天,巧遇電氣監理工程師並相談甚歡,期間一工人問變壓器區域電纜怎麼接線。王青海在無圖紙的情況下,將變壓器需要的電纜數量、型號、規格、作用以及怎麼接一一進行了介紹,監理聽後留下一句話:您可真是“活圖紙”啊,以後對調試班的工作我們就免檢了!”

攻堅克難“硬漢子”

“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王青海的口頭禪。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在經歷的大大小小的項目中,他苦練本領,有了自己獨特的“金剛鑽”。2016年5月,他在公司尚比亞曼巴項目主抓輸煤系統調試工作。此時機組正處於分部試運階段,但輸煤系統施工較為滯後,處於建築施工高峰期,安裝工作剛剛開始。

這個項目輸煤系統與國內常規項目相比工程量偏大,設懸臂鬥輪堆取料機1台、振動給煤機11台、帶式輸送機24台,還有一些其他配套設施。設備安裝、調試期間僅缺件、備品備件供貨一項就是一個難題,正常供貨週期一般為45天左右,空運最快7天左右,這種情況下要確保2個半月投産發電確實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王青海接手後,提出了四個解決方案。一是倒排調試計劃,通過調試計劃細排建築交安計劃;二是列出缺件、備件需用計劃,根據輕重緩急確定物流運輸方式,並明確到貨時間;三是每天召開協調會,盤點施工、試運情況,積極協調存在的問題;四是對試運設備、系統列出一、二、三類,優先考慮系統能上煤,其次考慮投重要的聯鎖、保護,最後考慮附屬系統和系統完善。對於缺件、損壞件的問題,採用拆東墻、補西墻的辦法,讓設備先轉起來,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從而大大提高了試運效率。經過以上操作,輸煤系統按期調試完成。

在公司內蒙古白音華坑口電廠項目建設中,由於受當時的疫情、甲方資金、設備到位不及時以及當地極端天氣、人員流失等不利因素影響,項目施工進展緩慢,直到2023年9月中旬,建設單位提出了年底要投産發電的目標。此時,各專業尚有大量的工作沒有施工。為此項目部成立了尾工完善、機組試運兩個領導小組,由王青海主抓機組試運工作。

機組試運過程中遇到兩個難題,一是未完項目較多,鍋爐房、側煤倉等建築物尚未封閉完,不具備試運條件;二是大風天氣多,氣候嚴寒,不利於機組試運,稍有不慎設備和管道便有被凍住的風險。為順利推進試運工作,王青海帶領團隊人員根據調試順序倒排施工、調試計劃,每天召開調試協調會解決相關問題,加強設備防寒、防凍治理,最終順利完成了調試工作,把不可能變為了可能。

亦師亦友“貼心人”

做為項目總工,王青海不僅自己善於學習和鑽研,更樂於幫助年輕的技術人員提高業務水準。比如安全技術交底,專業間格式並不相同,王青海發現該問題後,對項目部的安全技術交底格式進行了統一,要求註明參與交底的工人工種類別,並要求所有技術交底必須由項目總工簽字,大大降低了施工項目不交底或漏交底的情況。

項目部新進廠員工較多,編寫作業指導書、工程聯繫單等資料的水準參差不齊,遇到這種情況,王青海先傾聽他們的想法,並讓他們站在管理方的位置看待問題,給他們耐心指導,讓他們清楚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最後逐字逐句斟酌、修改。就這樣,經過不斷的耐心指導,項目部所有年輕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二十四年,足以讓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長成英俊帥氣的青年;二十四年,也足以讓一顆剛剛發芽的小樹苗長成蔭庇一方的參天大樹;同樣的二十四年讓王青海不再年輕,但對電建事業的熱愛卻更加堅毅執著。于無聲處綻芳華。這就是一線電建人王青海的故事,正是因為有了無數個像王青海這樣紮根一線、愛崗敬業的電建人,國家的電建事業才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電建人用奮鬥書寫的“青春印記”,是那樣的清晰可辯、美麗動人!(董衛強 孟菲菲)

推廣

【責任編輯:王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