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地方政務>

中丁鄉“海水稻”將首次上市:鹽鹼地裏的奇跡之味

2024-11-15 13:41

來源:中國網政務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一家煮飯十家香,百家煮飯香滿莊。在慶雲縣中丁鄉徐家村李明海的餐桌上,剛蒸好的大米色澤飽滿,軟糯Q彈,散發出淡淡的米香。“大家快來嘗嘗我們鹽鹼地裏種出來的大米……”李明海對串門的鄰居們熱情的招呼著。

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顯示,2019年以來我國有鹽鹼地1.15億畝,在中丁鄉域內也有1000畝重度鹽鹼地,“海水稻”的引進徹底喚醒了這一沉睡的資源。從2023年5月份開始,在中丁鄉徐家村黨支部書記李明海的帶領下,邀請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專家進行指導,首先對3畝鹽鹼地試種“廣紅3號”,今年進一步擴大種植範圍,30畝的“中科發6號”已喜獲豐收。下一步,將運用小步快跑的模式,2025年開發整理40畝鹽鹼地種植品種“聖香66”,用三年的時間,逐步實現全村200畝左右鹽鹼地的開發利用。

“原來這裡是鹽鹼地,鹽分在4.8‰-8‰,上面附著著一層薄薄的白色鹽鹼物。如今,經過土地改良和整理後,已收穫30畝鹽鹼地‘海水稻’,畝産在800斤左右。這一年裏,我也見證了這片土地從寸草不生的鹽鹼灘塗,變成稻禾遍地的沃土良田,農作物的經濟效益也實現了從0到1的飛躍。我們正在籌備註冊商標,努力打造品牌優勢,促進産業化發展。”中丁鄉徐家村黨支部書記李明海介紹説。

自從種植了“海水稻”,這裡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鹽鹼區往往也是生態脆弱區、敏感區,“海水稻”的種植可以調節鹽鹼地中水、土、鹽失衡問題,降低土壤中的鹽分含量,改善土壤結構,讓“海水稻”在惡劣的環境中紮根、生長、抽穗、結實。此外,水稻秸稈還田對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土壤、改良鹽鹼地具有重要意義,能有效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迴圈,推動土壤可持續利用。

從鹽鹼地到沃土、從種子到一碗好飯、從稻田到百姓餐桌,“海水稻”有著它獨特的風味。如今,中丁鄉徐家村打開思路,堅持“兩條腿走路”,把“以地適種”同“以種適地”相結合,進行土壤改良的同時,在選育耐鹽鹼植物上發力,找到了更多治理改良鹽鹼地的有效方法,良法、良種讓昔日鹽鹼地變豐産田。因地制宜施策,分區分類進行治理改良,“鹽田”才能變“良田”。現如今,徐家村的“海水稻”脫粒成大米上市後價格在每斤4元,給消費者帶來新的美食體驗。

“鹽鹼地是價值巨大的‘潛在糧倉’。‘海水稻’智慧農業是鹽鹼地稻作改良的代表成果,開展鹽鹼地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現在,我們的‘海水稻’大米即將首次上市,也歡迎大家一起來中丁品嘗這來自鹽鹼地的獨特味道。”中丁鄉黨委委員、副鄉長郭慶水錶示。(中丁鄉 張圓圓)

【責任編輯:蔡彬】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