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地方政務>

南通:試驗田裏的“科技范兒”

2024-11-15 10:25

來源:中國網政務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這幾片試驗田可是我們的寶貝疙瘩,裏頭藏著科技,也孕育著希望。”蘇墾農發南通分公司科技創新項目負責人王春紅和我們攀談了幾句,又投入緊張的田間測産工作中。近日,南通分公司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水稻、高粱等種植試驗區陸續進入收穫期,邁出因企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的堅實一步。

這裡的稻田“靜悄悄”

“刷刷刷……刷刷刷……”和別處轟鳴的機械化作業形成鮮明對比,南通分公司29大隊的水稻試驗田裏有些安靜,工人們正趕著晴天揮舞鐮刀手工割稻,並小心翼翼地放到網兜裏、送到脫粒機脫粒,再分類收集好送到實驗室進行品質檢測。

這是今年南通分公司與南通大學作物分子育種團隊合作開展的環境應力刺激稻種試驗項目。項目以南粳46、南粳5055稻種為原料,採用超聲波、離心、微波等手段對種子進行處理,通過改變時間、溫度、轉速等條件設置了32種處理方式、192個試驗小區,今年6月份採取人工插秧的方式栽插了約5萬株育種材料。“田間去雜、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我們也都採取人工作業,並且加強了日常的數據採集、跟蹤維護工作,全力保證試驗準確性。”王春紅介紹道,“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與南通大學對接,完成好稻米品質的評估,探索總結出對水稻生長最佳的環境應力處理新技術方法。”

因地制宜謀求增産增效

部分外拓基地和復墾地塊種植條件不佳,嚴重影響常規農作物生長如何處理?場域範圍內稻麥兩熟週年量質不協調,如何平衡增産增效?今年,南通分公司還與省農業科學院合作,開展了“復墾土地釀酒高粱增産增效關鍵技術研發”和“稻麥豐産提質低碳增效關鍵技術研發”兩個科技創新項目,依託大院大所力量,因地制宜提升農業生産方面的品質和效益。

“我們基地田塊分散,土地的種植條件不佳,今年首次種植了適應性強的釀酒高粱品種‘晉糯3號’,面積有1000多畝,試驗田測産後能達到每畝700-800斤,再加上高粱種植成本較低,能比往年作物的畝效益增加10%以上。”張芝山外拓基地負責人卞新波説。

在水稻品比試驗田內,工作人員也在抓緊對19個新引進水稻品種的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進行統計,取樣脫粒計算實收産量。通過與農科院專家的深度交流,20余名一線生産管理人員在理論知識和管理技能上有了提升,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把水稻單産提升10%以上,同時增加優良食味水稻的香味物質2-AP含量。

奮力加速向“新”而行

科創項目引領生産技術革新,試驗田裏的成果也將走向廣泛應用。南通公司將繼續整合各類科創資源,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準,完善稻麥週年生産、高粱種植技術方案,積極申請新型發明專利,將多項關鍵技術整合應用推廣,讓農業生産方式不斷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升級。

向“新”而行、向“綠”而興,科創之力也將為農業生産添上智慧之翼。南通公司與揚州大學合作的智慧農業生産機械設備研發項目啟動技術開發,目前已就“視覺導航智慧除草機”進行樣機開發,著力解決化學除草污染環境、人工除草勞動強度大的問題,為稻麥綠色生産和糧食供給提供更多科技保障。接下來南通公司也將在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上持續發力,與大院大所在無人農場建設、智慧農機裝備、農産品倉儲冷鏈、蔬果高效種植等領域開展産學研合作,寫好農業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蘇墾南通篇章。(供稿:蘇墾農發南通分公司供稿:陳謝傑 朱小照)

【責任編輯:蔡彬】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