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茶芽鋪就助農致富路
浩浩雲山鑲翡翠,茶香雲間繞。七月走進富水茶海公園,放眼望去,一壟壟茶樹猶如一顆顆碧綠的翡翠,自山腳蜿蜒鑲嵌至頂峰,茶芽沐浴著陽光,茶農三五成群,或身背茶簍穿梭採茶,或手拿農具茶園管護。
“你看,幾年前這些山峁峁雜草叢生,一直荒蕪著,後來才逐年擴建茶園,現在滿山綠油油的,站在這裡看著心情都很好。”富水鎮人大代表王海龍在採訪中説道。
2018年,復轉軍人王海龍響應政府號召,回到自己家鄉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富水鎮幹事創業。
這一年裏,他帶頭流轉荒山700畝,開墾荒地,栽植無性係“白茶”“龍井43”“中黃2號”“金牡丹”等茶品種300余萬株,同時,他利用有限的資金購買設備,建立加工車間,摸索市場動態,尋找銷售渠道,經過一年的探索和經驗的積累,王海龍發現發展生態茶産業的潛力,他堅信,憑藉著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優質的土壤條件,一定能夠培育出品質上乘的茶葉。
2019年,他成立了商南縣七碗茶茶業有限公司,在這個過程中,他始終與村民們並肩作戰,共同面對困難與挑戰,帶動180戶脫貧戶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務工就業等方式實現增收致富。“我的想法很簡單,村子的發展要有人帶頭,自己身為人大代表,責無旁貸。”王海龍説道。
王海龍積極參與營商環境優化、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等代表視察調研活動,在傾力做好茶産業發展的推動者和守護者的同時,積極履職盡責,他認為,對於這座獨具特色的生態茶山,走茶旅融合是促進當地發展的有效路徑。
在傾力建設“四大名城”——生態茶城和商南縣茶旅融合示範園的帶動下,王海龍敏銳地抓住了茶旅融合示範園的主要建設節點,在茶山新建4000平方米年産30萬斤清潔化加工廠,茶馬互市、景觀觀光茶亭和觀光茶樓一座。
同時,他通過引入無性係良種茶葉和創新管理模式,提高茶葉産量和品質;引導農戶參與茶葉深加工和品牌建設,增加産品附加值;發展鄉村旅遊和茶文化體驗項目,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這些舉措為茶葉生産實現規模化、鏈條化奠定了基礎,公司茶葉年實現銷售收入1178.40萬元,帶動400余戶農戶通過參加工程建設、基地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增收。創造就業崗位68個,助力群眾年均增收1.5萬元。如今茶産業已經成為村裏重點産業,也讓當地村民吃上了“旅遊飯”。
在王海龍看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思想也要跟著富起來。一個村莊的精神面貌要靠村民素質和文明程度來體現。
以治“臟”為先導,全面清除村內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宣傳垃圾分類;以治“亂”為抓手,重拳整治村內所有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現象,以治“破”為突破,對村內殘墻斷壁、廢棄院落、閒置危房逐個進行清理;凝聚民意抓共識。相繼完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理事會”等,創新推行紅黑榜評比公示制度,以此增強村民文明創建意識;適時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和平安家庭 創建等活動,進一步提高村民素質,強化實施抓服務。
如今的茶坊村,已經成為令人羨慕的美麗鄉村。
村莊先後榮獲“市級文明村”“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在這裡,茶産業興旺、生態環境優美、群眾安居樂業。
談及當人大代表的感受,王海龍坦言:“這個身份是壓力,但也是我一直駐守基層的動力,可以更深入了解村民的需求和關切,服務鄉里。”(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富水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