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地方政務> 山東省>

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青島持續推動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

2024-11-14 09:0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青島的城市底色和靚麗名片。青島始終不渝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一體治理山水林田海島灣,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山海城相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青島建設加快起勢。昨天上午,青島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最新情況。

堅持大力培育發展綠色生産力

據青島市政府副市長、解宏勁先生介紹,滾動實施兩輪“四減四增”行動,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實施綠色産業發展戰略,全市綠色環保産業企業2300余家,數量和營收規模均居全省前列,節能環保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獲評全國優秀等級。實施綠色製造體系培育行動,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54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1家,居全省前列。

實施能源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43台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新能源發電總裝機首次超過煤電裝機,達到538萬千瓦,較“十三五”末翻番。實施綠色交通綜合體系建設攻堅,積極推進“公轉鐵”“公轉水”,港口大宗幹散貨、油品清潔運輸佔比分別達86.6%、92.7%,海鐵聯運量連續9年蟬聯全國沿海港口首位。加快推進交通用能清潔化,全市運營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佔比97%。實施農業投入與用地結構調整,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8年“負增長”。青島市獲全省綠色發展綜合評價“一等”等次。

堅持以碳達峰碳中和倒逼總量減排、源頭減排,入選全國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加快構建政策體系,發佈全國首個碳達峰碳中和地方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制定國內首個綜合性海洋碳匯核算標準和省內首個低碳出行碳普惠方法學。推進低碳城市試點、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和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等國家試點任務融合發展,“十四五”以來,全市煤炭消費佔比降至30%以下,單位能耗産出水準全省首位,化學需氧量、氨氮、揮發性有機物提前完成“十四五”減排任務。加強環保領域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打造國家重點實驗室2家、部級重點實驗室5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0家。青島港、海爾智家2個案例入選全國“雙碳”案例。

著力推進全域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生産生活方式。工業領域,入選國家廢舊物資迴圈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全市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96%。農業領域,穩步提升農業綠色生産水準,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生活領域,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線路904條,無害化處理率100%。建築領域,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71%以上,新建民用建築100%執行綠色建築標準,累計建成綠色建築1.43億平方米,綠色建築發展品質和規模均居全國前列。持續推進低效片區開發建設,入選低效用地再開發國家試點城市。加快“無廢城市”建設,累計創建“無廢園區”“無廢工廠”等12類“無廢細胞”565個。

全力打造陸海統籌生態保護先行區

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705平方公里,全面優化生態、生産、生活空間佈局。加強國土空間環境分區管控,建立“1+146+34”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織密監管“一張網”,在全國率先推行“灣長制”,建立完善“河湖長制”“林長制”。建設全覆蓋監測網路,建立140個覆蓋鎮、街道、功能區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點,66個涵蓋重點流域、重要水體、大型工業園區的地表水監測斷面。完善全鏈條治理體系,全面完成772個入河(湖)排污口、6174個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健全重點領域生態補償機制,以“誰改善、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激發治污積極性。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辦理損害賠償案件600余起,損賠案值約10億元,西海岸新區山體破壞損害賠償案例被評為全國典型磋商案件。

打好藍天保衛戰。綜合防治燃煤、工業、機動車船等污染源,累計完成45萬戶農村清潔取暖改造,新增城市集中供熱面積2075.43萬平方米,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25706輛。強化春季揚塵整治和夏秋季臭氧治理攻堅,檢查建築工地揚塵管控2.3萬餘個次,整治裸土地塊1120個,完成6000余個治理項目。水泥、焦化企業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空氣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連續4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打好碧水保衛戰。堅持“三水統籌”,對11個重點河湖“一河一策”精準施治,提速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在全省率先實現整市域城市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3%。打好凈土保衛戰。創新開展國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開展全省首個污染地塊修復分階段效果評估試點,形成一批源頭預防、用地準入、品質提升“青島模式”,重點建設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

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深入實施膠州灣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等一批重點工程,持續開展“藍灣整治”行動,守護好“一灣兩翼、三山一原、一軸多廊”的生態保護空間。開展國土綠化,完成荒山和火燒跡地造林2.69萬畝,森林提質增效16萬畝。實施國家重點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率達到87.34%,水系綠化達標率超過90%。強化重要生態空間“空天地”一體化監管,近三年累計治理歷史遺留廢棄礦山5116畝,3處礦山納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庫,萊西市九頂莊園項目入選全國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十大典型案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有序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全球僅有200隻左右、被稱為“神話之鳥”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鳳頭燕鷗,在青島創造了全球單次觀測最大數量記錄。

著力建設高品質濱海宜居典範城市

編制實施美麗青島建設規劃綱要和行動計劃,創新謀劃綠色低碳、品質環境、和諧生態、健康韌性、宜居典範、生態文化、現代制度、開放窗口“八美之城”戰略任務,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八大戰略願景、7大領域39項指標體系,形成立體、系統、全面的路線圖和施工圖。放大承辦上合組織國家綠色發展論壇良好效應,擦亮“山海島城灣、田園林水鄉”交融共生的生態城市名片,青島市入選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連續兩年在中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營商競爭力指數排名中進入全國前十,奮力蹚出一條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新路子。

積極探索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建設特色模式,全市7個區(市)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或“兩山”基地,3個區(市)獲評省級生態文明強縣,較好優化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格局。打造高品質創建集群樣板,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為全國首個自主負碳區域,入選省級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功能區,李村河獲評全國美麗河湖,靈山灣、嶗山灣分別獲評首批國家級、省級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第一名,形成一批具有示範推廣價值的美麗建設實踐模式。堅決抓好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李村河流域綜合整治被選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全國優秀典型案例。

高標準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持續增綠護綠,建成城市綠道289公里,口袋公園191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抓好美麗鄉村、示範片區、農村人居環境協同推進,累計建成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286個、市級700個。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率先探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整縣制治理,累計完成3534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全市首輪排查發現的納入國省控清單的82處農村黑臭水體實現“清零”。青島市獲評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新典範地區。

實施第三輪“四減四增”行動方案

據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吉海先生介紹,為落實國家、省有關工作要求,實現全市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10月23日,市政府印發了《青島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暨第三輪“四減四增”行動實施方案》。這一方案是對國家、省近階段空氣品質管控要求的具體落實,是對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系統部署。方案確定,到2025年,全市空氣品質實現全面穩定達標,PM2.5年均濃度達到30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8.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不超過1天。方案提出實施6大行動,落實30條具體工作措施。

嚴格環境準入,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準的“兩高一低”項目盲目開工;推動落後産能退出;開展産業集群升級改造;實施含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替代,2025年底前至少建設50個替代試點項目。

加快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全市原則上不再新增自備燃煤機組,支援自備燃煤機組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推進主城區形成以天然氣供熱為主、大型煤電機組供熱為補充的清潔供暖格局;推進清潔取暖,今年對尚未實施清潔取暖改造的住戶要“應改盡改”。

“十四五”期間,水路貨運量增長12%左右,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7%以上;加快提升機動車綠色低碳水準;強化非道路移動源治理;推進綠色港口建設,到2025年,港內運輸車輛清潔能源佔比達70%;加強油品監管,堅決打擊將非標油品作為發動機燃料銷售等行為。

控制化肥農藥使用量;深化揚塵污染治理;推進礦山治理,對限期整改仍不達標的礦山,根據相關要求依法關閉;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

開展VOCs液體儲罐專項治理;推動更多企業爭創環保績效A級或行業引領型企業;開展餐飲油煙、惡臭異味專項治理;開展大型規模化養殖場大氣氨排放總量控制。

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體系建設;提升大氣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強化大氣環境監管執法;加強決策科技支撐。

另外,方案還制定了工作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強組織領導;積極發揮財政金融引導作用;嚴格中央、省環保督察責任落實;推進資訊公開;實施全民行動。(王燦)

【責任編輯:王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