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觀中國: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 賦能區域創新協同發展
11月5日至10日,以“新時代,共用未來”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六天展會裏,國際政要、企業高管齊聚上海,高品質論壇活動凝聚開放共識,專業化對接洽談傳遞開放強音,展現了中國堅定推進高水準開放、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和信心。在這一場雙向奔赴中,上海為展客商提供了“一流的城市形象”和“一流的服務保障”,搭建了展示平臺與溝通橋梁,放大了溢出帶動的綜合效應,推動全球經濟朝著更加繁榮且緊密相連的方向發展。
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傳遞當代中國開放強音
開放是進博會的核心理念,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鮮明標識。七年來,在習近平主席的倡導和引領下,進博會已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準開放的平臺、全球共用的國際公共産品,為深化各國互利合作、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搭建寶貴平臺。進博會因此成為世界觀察中國經濟的一扇窗,為眾多跨國企業紮根中國、深耕中國提供了風向標。
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指出辦好進博會是中國和世界雙向奔赴的共同約定,提出中國將以實際行動,在堅持重信守諾中更好凝聚開放共識、在堅持互利共贏中更好拓展開放空間、在堅持命運與共中更好擔起開放使命。11月4日,李強在同進博會參展商、採購商代表座談時表示,希望外資企業繼續紮根中國市場,推動中國和世界市場更好對接,共同維護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培育壯大世界經濟增長新動能。
作為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本屆進博會共有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展商齊聚上海,參展國別(地區)數和企業數均超過上屆,其中186家企業和機構為七屆“全勤生”。參展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97家,創歷史新高。他們乘興而來、滿載而歸。按年計,本屆進博會意向成交額800.1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0%。
在很多外企看來,支援進博會,是因為他們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歐萊雅集團董事長安鞏坦言,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歐萊雅的未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發展良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新動能茁壯成長,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德國企業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莫德納·塔威爾表示:“進博會不僅反映了中國經濟和貿易的動態,也反映了中國推動高水準開放、追求高品質發展的決心。我們始終堅信,中國市場具有巨大潛力,也堅信中國市場的韌性,非常欣賞中國持續優化的商業環境。”全球礦業巨頭力拓集團首席商務官巴特爾認為:“進博會是中國兌現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承諾的重要舉措,展現出中國與世界共用開放機遇、共同致力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
參與進博會讓他們深切感受到中國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讓合作共贏惠及世界的誠意和胸懷。第七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發佈的《世界開放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世界開放指數為0.7542,同比下降0.12%,震蕩收縮趨勢明顯。報告同時指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成效顯著,2008年至2023年,中國開放指數從0.6789升至0.7596,提高11.89%,升幅位居全球前列;2023年,中國開放指數在129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8位,比2022年提升1位。不論局勢如何變幻,中國始終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共贏,在融入世界與發展自我中實現互利共贏。
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以數智技術賦能産業煥新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本屆進博會聚焦發展新質生産力,在技術裝備展區首次設立新材料專區,涵蓋電子材料、生物材料、特種材料等高附加值産品。完善積體電路專區産業鏈,引入存儲晶片製造商和電子設計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等龍頭企業。汽車展區中一半以上的展商展示了自動駕駛、新型儲能等最新技術和創新成果。創新孵化專區今年實現規模和品質雙提升,首次聚焦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生命科學、製造技術四大賽道進行策展,集中展示34個國家和地區的360個創新項目,為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發展提供助力。
本屆進博會,一批代表新質生産力發展方向的展品首發首展,機器人、腦機介面等未來科技越來越多地擺上展臺,涵蓋醫療器械、工程裝備、生活服務等多個領域。透過進博會,它們有望加速從“展品”變“商品”。來自中國的新質生産力在進博會中集中亮相,中國創新研發的量子衛星、智慧電動車、人形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産品成為進博會中獨特的風景線。
如何讓數智技術賦能行業轉型煥新是本屆進博會關注的重點話題。第七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相關分論壇圍繞人工智慧、新型儲能、新能源汽車、可持續城市建設等議題,為新興行業發展建言獻策。論壇首次以“新質生産力驅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舉辦相關活動,探索企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路徑。進博會期間,上海數據交易所圍繞促進數據跨境流動,連續組織舉辦一系列高水準供需對接與合作交流活動,凸顯了數據要素在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釋放數字經濟活力方面的價值。
數智化轉型不僅僅是技術革新,更是企業進行戰略轉型以響應市場變化的關鍵驅動力。國聲智庫和智慧中國大數據産業重點實驗室聚焦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創新應用,通過開展專項課題、專家調研、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産業融合煥新。
智慧中國大數據産業重點實驗室發揮數字化産業平臺優勢,聚合大數據産業鏈上多環節多種類企業和多種生産要素,打造大數據産業技術研發平臺、智慧財産權成果轉化平臺、産業生態綜合服務平臺、數字能源平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研示範基地、數字人才培養基地,推動共建“實驗室+智庫+高校+企業+基金”等多位一體的大數據産業生態圈,實現了數據的多場景應用、多主體復用,培育出基於數據要素的新産品和新服務,為數據要素開發利用創造了價值。
近年來,智慧中國大數據産業重點實驗室在數字能源領域不斷開拓精進,與上海全應科技、美林數據、鉑力特等企業深度合作,開展聯合共建智慧中國數字能源論壇、智慧中國數字能源傳播平臺、數字能源産業共同體,打造數字能源科研示範基地、人才培養基地,以智庫稟賦思維創新構建數字能源生態新格局,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能源行業深度融合,助力能源數字化智慧化發展。已有黑龍江新昊熱電廠、山東濰坊海成熱電廠、海寧馬橋大都市熱電有限公司、內蒙古易高煤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被授予“數字能源科研示範基地”。這些科研示範基地均為落實能源數字化智慧化發展標桿企業,將發揮先鋒示範引領作用,“以點帶面”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示範應用和推廣,為推進能源領域全面綠色低碳轉型作出貢獻。近日,上海全應科技和宜興福鼎環保簽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致力於推動數字技術在生態環保産業的應用,提升生態環保産業數字化智慧化水準,積極構建“數智環保平臺”,服務産業高品質發展。
搭建綠色金融發展平臺,助力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建設
綠色金融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於做好包括綠色金融在內的金融“五篇大文章”作出了重要決策部署。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做好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動方案》,提出30條內容,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特別是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建設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是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內容,上海正加速推進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建設工作,積極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支援服務“雙碳”目標。
進博會致力於為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提供重要平臺和機遇,全力推動上海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建設。本屆進博會上,綠色金融成為中外金融機構新的“創新場域”。多家金融機構帶來綠色金融解決方案,展現金融行業在支援綠色轉型和實現“雙碳”目標中的一系列成果。
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發佈了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方案,深入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聚焦“雙碳”重點領域,為境內外企業的可持續項目建設和綠色轉型升級打造便捷、高效、安全的多元化綠色金融服務體系。中國太保旗下中國太保産險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達成“碳配額+質押+保險”合作,並落地全國首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保證保險業務。
不少外資金融機構也紛紛展示綠色金融方面的實踐成果。渣打銀行以綠色和可持續作為發展戰略之一,多年來持續深耕綠色金融領域,連續七年參加進博會,展示綠色金融領域的創新産品與服務,通過合作協議支援企業客戶向“綠”而行。此次參展,渣打銀行與多家中外資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加強跨境聯動、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的銀企合作,涉及TMT、物流業、新能源産業等行業。新加坡星展銀行圍繞人工智慧應用、科技金融、數字金融、綠色金融等服務亮點,以“數智金融驅動未來轉型”為主題,展示了最新的創新成果和服務解決方案。
中國商業史學會一帶一路專業委員會、國聲智庫、中央財經大學中外經濟比較研究中心、北京國聲絲路國際投資控股集團等聯合在京啟動的“智投中國”創新賦能平臺,將為上海建設國際綠色金融樞紐以及不斷提升國際金融中心能級貢獻智慧與力量。“智投中國”創新賦能平臺聚焦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通過深入開展數字金融、綠色金融、創新金融、智慧財産權金融和資産管理等服務板塊,為能源、環保、貿易、物流、農業等多個領域綠色化智慧化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援和金融服務。
“智投中國”創新賦能平臺將充分發揮北京金融街與上海陸家嘴稟賦資源聯動優勢,全力打造“智投中國”開放創新的戰略對接平臺、投資合作的交流平臺和金融服務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樞紐平臺,支援和培育具有關鍵核心技術的自貿試驗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成長壯大,打造綠色金融發展的“上海樣本”,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以及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釋放區域經濟發展新動能
進博會的影響遠不止于展會本身,其溢出效應已經深入到國際採購、消費升級、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等各個方面,成為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助力。
11月8日,在第七屆進博會溢出效應論壇上發佈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指數研究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舉辦的第六屆進博會的溢出效應進一步凸顯,對全國、上海及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促進國內消費升級和擴大進口方面表現突出。
作為進博會永久舉辦地,上海充分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進一步發揮對外開放排頭兵的作用。《報告》顯示,2023年上海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指數得分為67.86,較2018年的得分35.62上升90.51%。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表示,進博會對上海的促進作用十分明顯。2023年上海進出口總額達到了2.47萬億元,比2018年增長了44%。新涉及的外商投資企業的數量同比增長了38.8%,上海近60%貨物的進出口,40%工業的産值,1/3的稅收、1/4的GDP以及1/5的就業由外資投資企業在創造。
據介紹,本屆進博會,上海交易團累計意向成交金額101億美元,同比增長6.3%,連續7年位列地方交易團的首位。其中,上海交易團國資分團採購交易訂單數和金額再創新高,已達成意向採購訂單136筆,意向採購金額28.37億美元,上汽集團、東方國際、上實集團、上海電氣等7家企業意向採購金額超過1億美元。
同時,國資分團充分發揮本屆進博會溢出效應,在創新生態、精品消費、跨境服務、綠色低碳等領域促成一批結構優、創新強、品質高的合資合作項目“落滬”。例如,上海臨港集團與快消品巨頭利潔時公司合作,在上海打造“利潔時全球卓越研發中心”,投資總額超3億元,旨在為全球消費者研發更多的創新産品。上海電氣與開利集團共建綠色低碳超級工廠,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上海醫藥與德國拜耳深化全鏈條業務合作,計劃將更多高品質的醫藥健康産品引入中國市場。
國聲智庫充分發揮智庫型戰略傳播體系優勢,以服務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跨區域協同為宗旨,高品質建設“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智庫傳播平臺”。平臺以智庫專家的智慧成果、智慧中國大數據産業重點實驗室賦能內容生産,通過“雲媒中國”全媒體平臺、“智媒中國”大數據平臺的數智傳播渠道,將研究成果和解讀內容有針對性地精準傳達給“關鍵受眾”,實現以智庫思想影響目標受眾做出科學決策的傳播效果。
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智庫傳播平臺聚焦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産業集群發展、智慧財産權保護與成果轉化、國際傳播等産業創新協同發展的關鍵要素,總結推廣産業創新協同發展的先進經驗和案例,講好産業創新協同發展的生動故事,提出産業轉型應對方案,賦能長三角地區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協同發展,助力區域內産業優化升級和産業經濟效益持續提升。平臺將重點關注上海自貿試驗區和張江科學城建設,總結推廣張江經驗和優秀案例,探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及城市治理現代化之策,為張江科學城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科學城、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長三角科創一體化提供戰略傳播支撐,貢獻智庫力量。
(作者:徐蘊峰 國聲智庫執行主任、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兼一帶一路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央財經大學中外經濟比較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