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嶗山區:在“更新”中,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依託嶗山區空天地一體化全域智慧視覺感知體系、全域數字孿生平臺等數字基座,全面感知城市體徵。利用衛星、無人機、視頻以及智慧感測器,實現對嶗山區395平方公里陸域和2880平方公里海域的全域監測,小到每一棟房屋,每一條道路,大到一個景區、一個漁港,各種數據一目了然,盡在眼前。通過場所、機制、技術三融合,大中小三屏聯動, 推動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細化,打造智慧城市建設嶗山樣板”。日前,在青島市嶗山區城市雲腦指揮中心,嶗山區電子政務和大數據中心主任林海介紹説。
數字化和智慧化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趨勢。在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中,嶗山區以城市更新建設為抓手,圍繞“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目標,以數智推動區域治理迭代演進,催生了一批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城市經濟發展新引擎。目前,該區已建立了涵蓋數據匯聚與治理、數據管理與更新、數據可視化、大數據拓展應用、運維管理等功能模組,整合了海量數據的高效渲染、三維模型與資訊全整合、可視化分析、模擬倣真、物聯設備接入等核心能力。一張以城市雲腦為全新數字底座的“雲上”新圖景,正在嶗山徐徐展開。
打通數據“溝壑”,打造社會治理“最強大腦”
依託CIM地圖,將城市更新建設重點區域及道路精準落圖;利用視頻監控及無人機低空感知技術對城市進行精準“體檢”…… “天上看、網上管、地上查” “能感知、會思考、有溫度”,智慧城市建設讓嶗山這座城市的管理更高效……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嶗山區向智慧城市建設的統一標準和規範看齊,將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和精細化落實到城市更新的項目實施中,提高城市運作效率和服務水準。
既重建好“面子”,又做實“裏子”,融合歷史與未來、傳統與創新,嶗山區利用“網際網路+”思維,整合城市碎片化的服務資源,從體制機制、業務流程、認知思維等維度直擊城市治理難題,從技術中來、到場景中去,進行符合數字化發展進程要求的全方位改革、系統性重塑,持續完善“城市大腦”。如今,“一網通辦”成為常態,智慧城市指揮中心串線成網,城市治理“一朵雲”全覆蓋……編織出了一幅幅生動、智慧、和諧的城市治理新圖景。
瞄準影響數據流通使用的卡點堵點,創新打造了“1134”模式,即1套機制、1個中心、3項能力、4大場景。“1套機制”,通過數字嶗山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建立政務資訊化項目管理機制,全量統籌全區政務資訊化項目,形成政務資訊化項目建設、資訊化建設標準規範和共性基礎資源“三張清單”,推動數字基礎能力共建共用,提升資訊化建設的系統性和整體性。“1個中心”,精心打造城市雲腦指揮中心,匯聚數字化能力,平急結合,形成“一體會商、一屏統覽、一網協同”的現代化治理格局。“3項能力”,紮實塑強數據全量匯聚能力、事件全局協同能力、城市全域感知能力。“4大場景”,賦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管理“一網統管”、城市體徵“一屏統攬”、城市運作“一體指揮”。通過集約建設、流程優化、數據整合等方式,構建城市管理作業系統“大格局”。
探索多場景應用,推進形成“智”城市“慧”生活
打造“一網統管”平臺,構築“主動發現、自動指令、快速處置、實時反饋”智慧管理閉環;繪出“防火督導一張圖”“違章建築治理一張圖”,滿足多部門個性化業務需求;形成“群眾訴求一張圖”, 打造“群眾問題未訴先辦”新模式......目前, 在嶗山,一幅“數智百景圖”正初步形成,推進優政、興業、惠民的數字化能力融合生長。
2022年以來,嶗山區創新提出城市雲腦“113”的總體架構(即一個大數據中心、一個CIM基礎支撐平臺、三個中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AI中臺)。首創運用雲數據庫技術,實現全區各系統數據庫的集中管理,打造數據庫“檔案館”,實現數據資産的可管、可控,做到項目建成之日即數據匯聚之時,徹底破除數據孤島。聚焦數據融合賦能,城市雲腦“解鎖”多項跨部門融合應用場景,通過“部門需求+簡單化配置”,在基層社會治理領域,強化12345熱線、“嶗先辦”網格等事件匯聚分析,依託CIM平臺將35個易發生群眾投訴事件點位進行落圖,形成“群眾訴求一張圖”,調用全域視頻、無人機能力,實時查看現場情況,及時發現存在問題,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
目前,嶗山區城市雲腦匯集數據約16億余條,治理數據8.6億余條,實現了感知、應用等數字化資源一本賬管理。匯聚160余類位置資源、46萬條標準地址資訊,完成10大模組的可視化建設圖,形成數字化“挂圖作戰”模式。發佈30期衛星遙感數據,實現了廣域視角下城市體徵快速識別以及長時間軸線下的對比分析。建成低空智慧感知平臺,部署22個點位、44個自動化無人機機場,以“空中視角”有效補齊城市視頻盲點,實現各類城市事件的實時感知。新建630路高點監控,整合視頻資源2萬餘路,實現衛星、無人機、視頻、掌端等數字空間與城市物理空間全時空、全要素融合。
搶跑智慧“新賽道”,培育發展新動能
城市更新不僅是民生工程,更是一項發展工程,城市更新賦予城市新的生長方式。“作為一家軟體和資訊服務企業,我們不缺技術,但缺少應用場景。應用快了,才能快速成長,這是對企業最好的支援,嶗山區具備優異的投資環境、産業政策和産業發展生態,特別是開放城市雲腦等智慧城市應用場景,在解決城市治理難題的同時,和我們科技企業一起共創新産品,給科技企業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提振了我們發展的信心,現已成為該産業鏈鏈主企業”。日前,在東華軟體副中心産業園,東華軟體高級副總裁、東華雲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玉鎖介紹説。圍繞産業引領,擴大數據要素生態圈,嶗山已與浪潮卓數、標貝科技等眾多頭部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引育數商領軍企業落戶嶗山,構建數商産業發展新高地。
對標雄安新區,嶗山區強化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在全市城市更新的主戰場張村河片區,科學規劃智慧城市建設計劃,打造人工智慧未來場景,全面構建數字孿生城市體系。集約規劃片區計算、傳輸、感知設施,打造“統一標準、共建共用”的數字基礎設施支撐,為車路協同、無人物流等未來場景落地提供集傳輸、處理、計算等基礎支撐。面向人工智慧應用的治理、服務、産業發展3大領域智慧場景,打造科苑經五路、合肥路、長沙路等共14公里的數字道路,為“聰明的車”搭建“智慧”的路。規劃建設生態休閒街坊、民俗文化街區等6條未來街區,濱河體育公園、鷺灣濕地公園等16個智慧公園系列智慧化工程……如今在嶗山,一個城市建設機制與城市運作機制有機結合、城市更新與智慧城市有機結合的智慧化城市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
錨定數字經濟發展風向標,嶗山區全面實施“數據要素×”行動,加快推動“數據供給、平臺建設、載體支撐、生態集聚、産業協同”建設,探索打造“數據要素-數字技術-應用場景”三位一體的數字産業鏈,加快推進數據要素與各行業領域融合發展。聚焦人工智慧基礎數據産業,建設數據標注基礎平臺,發揮數據標注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加速構建高品質多模態數據集,打造人工智慧時代數據標注産業高地。深挖人工智慧賦能數字政府應用場景,引入人工智慧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技術,推進人工智慧、數字人等技術在政務服務、數字機關等領域應用,探索形成協調推進有力、技術體系完備、安全管理有序、制度規範健全的數字政府新格局。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你可以看出它的抱負”。下一步,嶗山區將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通過“多能”引擎構建、“多源”數據深融、“多跨”場景驅動、“多産”數字賦能,推進城市治理數字化、智慧化,以先行示範標準加快打造人工智慧未來智慧城市標桿實踐區。(梁太宏 王千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