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陶瓷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調研組考察陜西
近期,大國陶瓷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調研組來到陜西西安進行文化交流考察。中國商業史學會常務理事、宜興市紫泥春華博物館館長耿春華,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國聲智庫執行主任徐蘊峰等一行受邀專程前往和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先生進行座談,張錦秋院士和耿春華館長就新時代賡續中華文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百鳥朝鳳瓶”、“中華龍瓶”與時代價值進行了深入探討。
張錦秋院士是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建築、城市中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實踐家,開創了中國建築新唐風的時代。她參與了毛主席紀念堂和北京圖書館設計,主持陜西歷史博物館、黃帝陵祭祀大殿、西安鐘鼓樓廣場、大唐芙蓉園、大唐西市、世園會長安塔、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等規劃和建築設計項目。出版了《從傳統走向未來》《天人古今》等學術著作。先後獲得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梁思成建築獎、陜西省科學技術獎最高成就獎和全國優秀規劃設計獎,她的名字被用來命名國際編號為210232號的小行星。
耿春華表示,張錦秋院士對中華文化理解深刻,在保護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創建了眾多紮根地域、富有文化內涵與時代特色的地標式建築,孜孜不倦地尋找並表現城市之魂,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一個張錦秋,半座長安城。”紮根西安近六十載,張錦秋院士塑造了西安獨具特色的城市品格和文化精神。張錦秋院士之於西安,不僅是建築、城市,更是一種文化引領,塑造了中國現代化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拜訪期間,耿春華館長表示,遵循您的理念,將您的建築代表作融入紫砂壺的創作之中,期待探索出宜興紫砂壺與博物館建築融合共生出新氣象。首次合創的“四方乾坤壺”與“四方鼎獅壺”紫砂藝術臻品,兩件作品均選取宜興黃龍山特有的清水泥創作而成。“四方乾坤壺”壺身剛正挺拔,線條簡潔流暢,盡顯大氣之美。壺身一面刻有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主體建築正視圖,另一面為版本館整體鳥瞰側視圖。壺鈕似乾坤鈕,寓意天地廣闊。“四方鼎獅壺”壺身如四方鼎,穩重端莊,壺身一面刻繪西安鐘樓,一面刻繪大雁塔。壺鈕以祥獅戲球為造型,寓意吉祥。兩件紫砂作品構思巧妙,工藝精湛,尤其是將西安建築之美與紫砂非遺有機融為一體,細節之處盡顯匠心,既具有實用價值,又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張錦秋院士對耿春華館長的精心創作給予高度評價,為宜興市紫泥春華博物館及紫砂文化藝術品發展指明方向、謀劃良策。
隨後,耿春華館長一行受邀前往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參觀調研。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副館長董理就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基本情況、發展歷程進行深入交流,雙方達成了合作意向。將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術交流、藝術品捐贈、課題合作等方面展開戰略合作,為賡續傳承中華文明探索新路徑,為塑造展示良好國家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在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新階段,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中貢獻更多力量。
據了解,今年5月31日,大國陶瓷文化交流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大國陶瓷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在會議期間啟動,工程包括圖書出版、拍攝紀錄片、課題研究、學術研討、數字文博、人才培養、文化交流之旅等活動,旨在以陶為媒,將陶瓷鍛造為文明交流互鑒、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中華文化符號與載體,推動陶瓷文化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助力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日前,推出“紫砂長城壺”、“紫砂長城磚”等主題文化藝術品。《大國陶瓷》紀錄片成功開機,《大國陶瓷》圖書將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