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堡:鄉土人才壯大富民産業
吳堡縣宋家川街道達連坡村(11月6日攝)。 記者 馬騰攝
黃河岸邊的吳堡縣,地勢崎嶇,溝壑縱橫,常住人口只有2萬餘人。曾經,這裡的農民以種旱地農作物為生,缺乏有效的致富途徑和方法。
經過多年努力,全縣100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全部“破零”。2023年,吳堡縣村集體經濟總收益達1500萬元,為實現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打下了堅實基礎。
“發展村集體經濟,離不開一支有本領、能致富的鄉土人才隊伍。吳堡縣創新人才引進方式,採用剛性引進農牧類高層次人才、特聘專家等舉措,找到了符合縣域實際的鄉村發展之路。”吳堡縣副縣長王娜説。
11月6日,在“打造‘千萬工程’榆林樣板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採訪活動中,19家主流媒體前往吳堡縣進行實地考察,記錄當地鄉土人才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陜北白絨山羊養殖、掛麵加工等特色産業發展如火如荼,寬敞平坦的村道直通黃河岸邊……在吳堡縣宋家川街道達連坡村,一幅村莊美、村民富、鄉風好的和美鄉村新畫卷呈現在記者眼前。
2018年,常年在外做生意的村民王艷鋒返鄉後,通過競選成為了村幹部。他針對村裏産業結構單一、缺乏支柱産業、村集體經濟薄弱等情況,帶領村民成立集體經濟合作社,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缺錢。多虧做生意攢下了一些錢,我決定先墊付資金,把村裏的産業發展起來。”王艷鋒説。
“村裏人都知道王艷鋒會做生意且為人正直,一致認為他是最佳致富帶頭人。”達連坡村村民田軍維告訴記者。後來,王艷鋒多方協調,為達連坡村申請到了建設入戶路、自來水設施等民生項目資金,解決了群眾行路難、吃水難問題。
路通了,村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接下來就是發展産業。
當年,王艷鋒帶領村民流轉土地1500多畝,發展青梨、花椒等産業。隨後,陜北白絨山羊養殖基地、自動化養豬場以及標準化花椒加工廠、掛麵加工廠在該村周邊陸續建成。
如今,達連坡村逐步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和美鄉村邁進,村民年均收入2萬餘元。這個原本落後的小山村先後獲得了榆林市田園綜合體等20余項榮譽。
王娜説:“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既是當前的緊迫任務,也是長遠之舉。”為此,吳堡縣把農村鄉土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定向培訓、人才引進、素質培育等方式,培養了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該縣人才振興案例入選陜西省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近年來,吳堡縣巧借外力,創新人才引進方式,剛性引進多名農牧類高層次人才,回引致富帶頭人、外出經商和務工人員、大學畢業生等優秀人才255名;通過不斷健全培養幫帶制度、暢通成長晉陞渠道、加強經濟與精神雙重激勵等舉措,吸引更多青年“能人”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在眾多返鄉“能人”的帶領下,吳堡縣村集體經濟實現快速增長,聚才引智成為鄉村發展的“源頭活水”、引領農村致富的重要力量。(記者 馬騰 通訊員 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