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安強化大數據賦能 基層警務插上智慧翅膀
在天津市公安局南開分局向陽路派出所,民警幫助群眾通過駕駛證自助制證機辦理相關業務。
在天津市東麗區萬新街道萬隆社區,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調解群眾矛盾糾紛。
以上圖片均為天津市公安局提供
在天津市河西區,有一支由環衛工人、小區物業、外賣小哥、維修人員共同組成的志願者隊伍,依託“網際網路+群防群治”機制,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觸角,不斷為平安“賦能”。
“通過市局研發的‘社區通’APP,打通警格網格,集結各方力量,把群防群治工作從線下搬到線上,協力化解矛盾糾紛,共同為百姓提供幫助。”天津市公安局河西分局梅江派出所民警胡韜深有感觸,“有了大數據和科技支撐,基層警務工作更快更高效,老百姓更有安全感。”
快速偵破盜竊案件、及時找尋走失人員、攔截電詐涉案資金轉賬、調動社會力量多元化解矛盾糾紛……近年來,天津市公安局堅持“情指行”(情報、指揮、行動)一體化運作機制,把各方資源“合”起來,讓數據“活”起來,將基層力量“融”起來,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鬥力,更好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努力實現“降警情、控發案”,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從筆電到警務通
民生小案辦得更快更好
14:25,接到報案;14:35,民警趕到現場;15:03,確定嫌疑人;16:00,現場抓捕。
一天下午,在西青區大寺鎮大寺村,一名身穿黑衣的男子,盯上了一輛停靠在路邊的銀色小汽車。左右張望之後,男子快速用錘子將車窗玻璃砸碎,從車內盜走1500元現金。被害人發現後馬上報警。
接警後,民警立即在警務通上組建了案件協同偵辦群,刑警、社區民警、情指中心民警等一一被拉到群裏,大家各司其職,火速搜尋核實線索。不到兩個小時,案件成功告破。
這起案件快速偵破,協同警務機制幫了大忙。
過去,資源分散在各個警種。如今,在警務通上,基層民警可以因需建群,各警種協同作戰,不僅可以提高處警速度,還能精準破案。天津市公安局西青分局打擊犯罪偵查支隊支隊長劉震感慨,“破案更快更方便,民警以更高效率偵辦民生小案。”
找回6隻鵝、搜尋1輛電動車、追繳1條金項鍊……劉震掰著手指自豪地介紹起最近破獲的幾起小案子。
“以前有些小案子,要三四天才能破。現在,案子破得快多了。”面對警務機制和科技的快速發展變化,天津市公安局西青分局副局長張海申很有切身體會,“過去哪個村裏發生案件,民警找線索、收集證據、確認嫌疑人,一週時間就過去了,如果遇到大案,時間可能還會更長。”
“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偵查辦案的設備更加現代化,可以説是‘鳥槍換炮’。原來人手一個記事本,現在只要拿個警務通,有什麼線索記在上面,不光自己可以翻看,其他辦案人員也能隨時補充內容。案件有什麼新進展,也會第一時間在群內推送。”張海申説。
話音未落,張海申的手機響了起來。“群眾報案,一便利店內商品被盜。”張海申立刻在警務協同群裏部署任務,民警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與此同時,協同群內,案件相關資訊同時推送,馬上確定了嫌疑人身份,民警第一時間將其抓捕歸案。
從接單響應到主動治理
解決老百姓的後顧之憂
每天數百個線上民意工單,100多個熱線電話,在天津公安民生服務平臺,電話鈴聲和電腦資訊提示音此起彼伏,接線員正在忙碌地接轉工單。
這些百姓訴求,多久有回復,什麼時候能辦結?“接訴即辦,4天必須上報進展。即使確有特殊原因無法辦結,也要和老百姓講清楚原因。”天津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政務服務處民警楊濤告訴記者。
前不久,平臺接到了一個求助電話。高某夫婦此前通過人才引進政策,將戶籍落在天津市河北區。今年3月,夫妻兩人的孩子出生,但由於特殊原因,無法通過線下方式為孩子辦理落戶。於是,兩人通過民生服務平臺向“民意中心”求助。
了解清楚情況後,“民意中心”立即將工單推送給天津市公安局河北分局辦理。
諮詢政策、辦理備案、開具證明,在民警幫助下,夫婦兩人通過民生服務平臺“一網通辦”服務模式,一站式“全程網辦”相關手續,順利解決了新生兒落戶問題。
“所有證明材料線上提交,辦理結果網上查詢,孩子順利落戶,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高某夫婦為天津公安協同高效、暖心為民的服務點讚。
依託大數據實戰中心提供的支撐能力,天津市公安局不斷推進“一網通辦”提檔升級,積極打造公安事項免證辦、協同辦、網上辦。目前,289項民生實事實現“全程網辦”,“新生兒出生戶口登記”“買房落戶”等多個場景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
違法停車、交通擁堵、噪聲擾民……除了服務類求助,民生服務平臺每天還要處理各類群眾投訴舉報,針對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進行常態化分析研判,主動治理。
今年8月,在梳理分析民意工單時發現,市民崔女士曾多次通過12345便民熱線反映:其母親年邁且獨自居住,樓上鄰居經常在夜間吵鬧,發出的噪聲嚴重影響母親正常生活,反覆溝通無果。
噪聲擾民問題處理不當,容易引發鄰里衝突。平臺馬上將此情況反映給所在地街道,並聯繫社區民警到府詳細了解情況。原來,崔女士母親樓上鄰居由於孩子學業問題,經常發生大聲爭吵。社區民警與居委會工作人員、網格員一起,對樓上住戶進行提醒,同時對兩家進行情緒疏導,引導兩家人妥善處理鄰里關係。到府調解後,兩家人互相體諒,和睦相處。
傾聽民心民意,搭建民聲“回音壁”。目前,民生服務平臺每月研判解決各類民意訴求2.1萬餘件,月綜合辦結率達90%以上。
從人防為主到人防技防相結合
群眾的事第一時間有人管
“協助社區和消防部門清理樓道雜物,確保樓道暢通”,一早,河西區挂甲寺街美化裏社區的社區民警朱新琪就接到了當天的工作指令。
自從來到社區工作,朱新琪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警務通,看看推送了哪些工作任務。
上午9點,朱新琪與消防隊員、社區工作人員會合,挨家挨戶提醒居民儘快清理門前雜物。原本一上午的清理工作都進展順利,沒想到遇上了難題。
“這是我自家門口,想放什麼別人管不著!”70歲的李先生情緒激動,堅決不配合。這可難壞了工作人員,強行清理可能會引發矛盾,放任不管又存在風險隱患。朱新琪突然想起上次入戶時記過他女兒的電話,於是決定請“外援”來説服他。
一邊,消防隊員警告樓道堆放雜物可能引發火災,朱新琪提醒亂堆亂放可能引起鄰居抱怨,導致鄰里不睦;另一邊,李先生的女兒打電話開導勸説。
終於,在幾方的共同努力下,李先生將門口的所有物品悉數清理乾淨,小區的樓道清理工作順利完成。
從線下到線上,從筆端到雲端,3年裏,朱新琪逐漸淘汰了厚重的記事本,在警務通上記了近百萬字的“隨手記”。哪家有什麼困難、鄰里之間有過的矛盾,備註得一清二楚。“把每一次了解到的情況、各家的資訊都記下來,方便幫助有困難的居民,也能方便其他民警了解社區情況。社區有警情或者突發事件,處理起來更順暢、辦法更多。”朱新琪説。
“做好社區工作得益於對群眾情況的了解熟悉。當基層警務‘遇見’大數據,群眾的事兒不僅第一時間有人管,而且管得更好更暖心了。”天津市公安局紅橋分局和苑派出所社區民警周建軍如今將新技術裝備用得很嫺熟。
和苑,天津市規模最大的棚戶區拆遷安置區域,136棟樓房高高聳立,有人將這裡形象地比喻成“豎起來的老衚同”。
這裡的居民多是棚戶區改造前的老鄰居,隨著生活環境發生變化,一些新問題逐漸顯現。
一天早上,周建軍正準備下社區,手裏的警務通“關心關愛人員”模組推送走訪提示,12號樓75歲的張女士無兒無女,老伴也去世了,應及時入戶了解情況,提供幫助。
周建軍剛敲開張女士房門,就看見張女士的左腿血流不止,正手忙腳亂地處理傷口。周建軍見狀馬上找來紗布緊急止血,同時撥打了120求助,將張女士送到了醫院。
沒一會兒,警務通又給周建軍推來新任務:7號樓18層兩戶鄰居發生糾紛,請前往處置。原來,04住戶為了方便,將房門改為外開,05住戶覺得開門受阻,要求改回原狀。04住戶則提出05住戶經常在門口堆放垃圾,影響樓道衛生。雙方都覺得對方過錯在先,互不退讓,多次報警。周建軍從警務通查詢了前幾次的調解情況後把雙方叫到一起,梳理矛盾源頭,分析利害關係,找到調解關鍵。於是,雙方決定各退一步,矛盾被成功化解。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07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