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率先!廈門市第五醫院研究環境對腎病影響獲重大進展
近年來,廈門市第五醫院慢性腎臟病精準診療重點實驗室黃繼義教授牽頭,聯合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左正宏教授組成科研團隊,在有機污染物(POPs)誘發慢性腎病的機制方面,展開了從基礎到臨床的大量研究,在全球率先提出其中含量最大的有機污染物Phe對慢性腎病發病的影響機制及解決對策,並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多篇有價值的論文。
近日,該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重視,獲得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相信該研究將在改善環境對腎臟的影響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首次提出Phe導致腎病的機制及干預措施
慢性腎病(CKD)的發病原因包括遺傳因素、疾病因素、環境因素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是危害健康的常見環境污染物,包括多環芳烴、多氯聯苯等。其中菲(Phe)是環境中含量最高的多環芳烴化合物,為低分子量三環化合物,穩定性高、抗降解能力強。團隊在長期暴露的動物實驗中發現,環境水準Phe可以引起小鼠出現腎臟水腫、腎臟纖維化等病理損傷。研究發現Th1和Th2細胞數量、比例及其對腎臟免疫微環境的調控作用,是外源化學物誘導腎臟損傷發生機制的關鍵。因此,團隊研究結果提示環境水準Phe長期暴露可能破壞了Th1/Th2細胞平衡,誘導腎纖維化和慢性腎臟損傷發生。
黃繼義教授(右二)在五院中心實驗室指導團隊開展科研實驗
團隊研究還發現茶葉中分離純化獲得的茶褐素可使Phe暴露導致的慢性腎臟損傷小鼠尿酸恢復到正常水準,腎臟損傷也得到改善,同時降低Phe暴露所導致的腎臟中Th2細胞分化相關轉錄因子升高。這些都表明茶褐素有可能通過調節尿酸穩態和Th1/Th2細胞平衡改善POPs誘發的慢性腎損傷,臨床試驗中也部分證實這種現象。但具體的干預效果和機制有待深入研究。
碩果纍纍 黃繼義教授團隊項目獲國家資助
黃繼義教授是腎內科學術帶頭人、碩/博士研究生導師,是國家慢性腎病臨床醫學研究福建省分中心主任、福建省慢性腎小球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醫師獎”“中國十大醫學貢獻專家”獲得者。學術上兼任世界華人腎臟醫師協會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常委,是一位國際、國內知名的腎臟病專家。
廈門市第五醫院腎內科建立了全市首個慢性腎臟病精準診療重點實驗室,並開展大量工作。圖為去年揭牌現場。
廈門市第五醫院獲批成立廈門市慢性腎臟病精準診療重點實驗室,黃繼義作為主任,帶領團隊依託五院的生物樣本庫、中心實驗室、大數據庫、超級電腦算力等科研工具,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國內外的學術期刊、學術論壇上發表了大量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在環境對慢性腎臟病的影響方面,已開展研究五年多,發表相關SCI文章近20篇,其中5篇代表作平均影響因子達8分,以上成果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因此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該項目可為揭示CKD環境誘發因素及其機制提供基礎科學數據,為預防腎臟疾病尋找潛在干預靶點,有助於減輕腎臟疾病負擔和促進人類健康。(供稿人:秦新立 黃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