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政務資訊>

更高水準對外開放與更有效力國際傳播相互賦能——第三屆國際傳播同濟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

2024-11-04 22:0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上海11月4日訊(記者 胡俊)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於“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的部署,進一步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積極開展國際傳播實踐梳理和學理探索,11月3日,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同濟大學在上海共同舉辦第三屆國際傳播同濟論壇。

(第三屆國際傳播同濟論壇現場)

本屆論壇以“更高水準對外開放與更有效力國際傳播相互賦能”為主題。中國公共關係協會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郭衛民,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呂培明,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陳怡群出席論壇並致辭。論壇邀請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原文化部副部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偉,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深圳大學開放與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自貿戰略研究院院長、上海海關原關長高融昆,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吳贇分別發表主旨演講。論壇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經濟日報社原社長兼總編輯張小影主持。

郭衛民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40多年來,我國各領域事業得到快速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全面加強,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全面提升。新時代新征程,要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服務高水準對外開放。要不斷提升對外新聞輿論能力,加大中華文化對外推廣;充分發揮多元主體作用,構建多渠道、立體式的對外傳播格局;加強分眾化研究,提高對外傳播的精準性、有效性;努力提升對外話語體系和話語能力建設,製作更多貼合國外受眾需求的傳播內容;不斷優化傳播方式和手段,創新技術運用,推動國際傳播方式的變革和升級,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公共關係在助力對外開放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將積極主動作為,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搭建交流合作平臺,不斷加強溝通協調,廣泛凝聚社會共識,與國內外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同仁攜手合作,不斷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助力中國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呂培明在致辭中表示,本屆論壇聚焦新時代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中的諸多戰略問題,匯聚高校、傳媒界、翻譯界、公共關係領域及相關管理機構的專家學者跨界對話,推進新型國際傳播研究和實踐向深度拓展,很有意義。同濟大學歷來重視國際傳播工作,把其作為學校國際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不斷擴大其深度和廣度。未來,同濟大學將充分發揮學校自身特色和優勢,深入推進數智化、綠色化和融合化,秉持“文科出題、理工解答”的思路,著力探索人工智慧賦能國際傳播的學科體系、話語體系、教學體系、人才培養體系,紮實推進國際傳播同濟實踐,助力中國和上海城市形象的塑造。

陳怡群在致辭中表示,本屆論壇臨近第七屆進博會開幕,恰逢其時。進博會既承載了展示國家形象、探討共促普惠包容經濟全球化等多重功能,更是上海開展國際傳播,營造于我有利的國際輿論的重要機遇。做好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要講故事、交朋友,“以小見大”,講好故事;要“迎風起舞”,用好平臺;要“跨越山海”,友好交流。希望同濟大學等更多高校和研究機構為開展精準有效國際傳播提供專業學術支援和人脈支撐,聯手打造“政府+智庫+媒體”對外傳播綜合體,把更多高品質高水準學術成果,轉化為更具辨識度、穿透力和影響力的國際傳播項目,共同推動中國聲音、上海精彩傳揚世界。

(第三屆國際傳播同濟論壇現場)

“國際傳播同濟論壇”是2021年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重要指示,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聯合同濟大學共同打造的國際傳播學術研究平臺,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作為公共關係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社會組織和擁有百年曆史的知名高校,中國公共關係協會與同濟大學始終對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本屆論壇不僅邀請了國際傳播領域的專家,還邀請了經濟學家、媒體工作者以及走向海外的領軍企業代表。在保持充分學術交流的同時,增加了對當前經濟形勢、國際環境的分析以及多元主體參與國際傳播的探索,以促進對外話語體系的學理研究更好地與傳播實踐相結合。

在主旨演講環節,趙啟正指出,當今,國際環境錯綜複雜,國際傳播工作十分重要,公共關係大有可為。他認為,要進一步擴大公共關係的概念和應用範圍,針對外國受眾,用大家能夠接受、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和表達方式,講述真實的、生動的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他建議,可以在高校開展公共關係、公共外交和國際傳播的通識教育。

丁偉認為,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開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可以有效助力中國的國際傳播。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要發揮中華文化在國際傳播當中的作用。他建議,國際傳播要注意避免灌輸説教式傳播,注意弘大敘事和小故事、小道理並重,注意傳統傳播方式與新科技人工智慧等手段融通賦能。

陳文玲建議,要從國家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支撐的高度,提高對國際傳播重要性的認識。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調動各方面資源和力量,開展跨領域跨學科協作,構建有説服力、影響力、擴張力的立體化國際傳播體系。要用事實説話,全方位、立體化、可視化、多視角、沉浸式地展示真實的中國。

顧學明認為,當前,中國對外開放水準不斷提高,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正在形成,呈現出新的趨勢,從要素供給優勢轉化為市場調節優勢,從製造業和貨物貿易為主轉向以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開放為主,從少數最優轉向共同利益最優。在此背景下,構建多渠道立體式的國際傳播格局尤為迫切,需要利用多語種、多矩陣、多渠道、全媒體,提高國際傳播的效率和效果。同時將商品和文化緊密結合,擴大人文交流。

高融昆表示,海關是國家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也是推動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在上海開放發展的不同節點上,海關都是堅定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三十多年來,從浦東開放開發,到自貿區、新片區、引領區建設,從世博會到進博會,從五個中心建設到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上海不負重托,引領中國開放和發展。上海的高水準開放高品質發展是國際傳播與對外開放雙向賦能的最佳案例。

吳贇表示,同濟既是典型工科強勢的大學,也同時具有綜合學科優勢。從同濟的學科發展過程看中國科技對外交流發展的歷程,有很多經驗啟示。當前,中國科技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是國際傳播建設的重要著力點之一,中國科技領域已經有許多標準、範式成功融入國際話語體系。要抓緊研究科技議題、科技概念、科技語境、科技敘事的變化,充分認識並積極破解科技對外話語體系構建中的各類風險挑戰。

論壇與會嘉賓還圍繞“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多維賦能國際傳播體系建設”兩個議題展開分享交流,共話國際傳播理論研究與實踐案例。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公共關係與戰略研究院院長董關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孫明,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特聘教授張志安,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遊戲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張毅君,中國交通建設集團黨委工作部執行部長、品牌文化部執行總經理查長苗,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研究員、紀錄片中心主任陳亦楠,攜程集團攜程研究院執行秘書長孫博文,《藝術與設計》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錢竹等9位嘉賓先後發言。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吳廣明主持專題交流環節。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原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臺長夏吉宣作論壇總結。

(“通達四方,連接世界——中國橋梁的故事”圖片展現場)

本屆論壇還舉辦了“通達四方,連接世界——中國橋梁的故事”圖片展,選擇中國橋梁作為國際傳播案例,通過大量精美圖片集中展示中國橋梁建設成就、中國橋梁美學文化和意蘊,分析探討如何講述中國式現代化故事與傳播中國文化、中國價值、中國精神有機結合起來。現場邀請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公共關係與戰略研究院院長董關鵬,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橋梁工程系特聘教授、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IABSE)前主席葛耀君致辭,王曉輝總編輯主持圖片展。展覽將在同濟大學同文樓展出一週。

(與會嘉賓參觀圖片展)

(與會嘉賓參觀圖片展)

中宣部國際傳播局、上海市公共關係協會負責人,上海市部分高校傳媒專家以及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等師生代表參加上述活動。

(與會嘉賓合影留念)

本屆論壇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學術委員會、文化藝術委員會與國家語委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同濟大學)共同承辦,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協辦,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公共關係協會、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公共關係與戰略傳播研究院、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橋梁工程系、藝術與設計雜誌社等單位提供支援。

【責任編輯:胡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