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榆林治沙“功勳樹”首次成功引種西藏
從綠意盎然的毛烏素沙地,到雄渾峻拔的青藏高原,相距5000余裏的陜西榆林與西藏拉薩,因樹結緣。經過數年的接續努力,今年9月,陜西榆林林業人首次成功將榆林治沙“功勳樹”樟子松、班克松、彰武松引進到海拔3900米的拉薩山區並大規模推廣栽植。目前,以樟子松、班克松、彰武松等為主的常綠樹種在西藏推廣達12萬餘畝,其中樟子松栽種面積10萬畝,為雪域高原增添新綠,助力世界屋脊生態保護。
時值晚秋,但西藏拉薩的北山造林技術推廣示範區,卻依舊是草木蔥郁,各類樹木錯落有致、長勢旺盛,滿眼的綠意與周圍光禿禿的荒山裸岩形成鮮明對比。
西藏自治區拉薩北山造林技術推廣示範區內,樟子松已經成片成林。馬騰 攝
“要做好圍欄防護,防止牛羊啃食樹皮。同時,有效保障林木水分,特別是乾旱期間確保澆水頻率和澆水量,並做好樹榦下部針葉的整形修剪,為苗木枝葉向上生長提供足夠養分。”陜西省林業科學院正高級工程師楊濤正在向當地林業技術人員認真講授彰武松苗木管護知識。
拉薩南北山地處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具有突出的生態地位,但長期以來,受氣候、環境等因素影響,山體岩石裸露、缺林少綠,土壤以砂粒石為主,含水率低、保水性差,只有零星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分佈,自然生態環境較差。
為助力改善拉薩生態環境,2018年,由陜西省林業科學院治沙研究所提供技術支援,西藏自治區林業科學院具體實施,在西藏拉薩南北山引進試種1萬多株樟子松、彰武松、班克松等優良樹種,進一步豐富當地常綠造林樹種資源,遏制土地退化。
從拉薩北山造林技術推廣示範區俯瞰拉薩市區。馬騰 攝
“之所以選擇樟子松、班克松、彰武松這些樹種,正是基於它們在榆林70多年防沙治沙歷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尤其是耐乾旱、耐嚴寒、耐瘠薄等特性特別適合西藏的自然條件。”據楊濤介紹,在項目實施初期,陜西省林業科學院治沙研究所的幾名技術人員都是首次
進藏,大家努力克服身體不適等種種困難,在海拔近4000米的荒山上指導苗木栽植,其中有名技術人員由於身體不適多次暈倒,但還是克服各種困難,堅持把工作完成好。
陜西西藏兩地專家在拉薩苗圃裏查看從榆林引種的苗木生長情況。馬騰 攝
“幾年來,陜西省林業科學院治沙研究所技術人員多次來到項目實施點,重點圍繞苗木栽植、嫁接、管護等方面開展‘保姆式’技術服務,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進行線上溝通對接,確保栽植成活率。”西藏自治區林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格桑曲珍表示,經過6年的不懈努力,如今拉薩北山示範區生態環境舊貌換新顏,植被覆蓋率由原來的10%提升至50%,“綠”逐漸成為北山的主色調。
拉薩南山造林綠化區,樟子松、彰武松等引種樹種長勢良好。馬騰 攝
拉薩南山治沙片區的變化更為喜人。遠遠望去,連片成林的樟子松鬱鬱蔥蔥、筆直挺拔;半山腰上,管護工人正在對苗木進行澆水。
在拉薩,裸露的河床經過長期風沙肆虐,形成片片沙化地帶。作為榆林防風治沙“功勳樹”,樟子松在高海拔地區的沙地裏同樣能夠較好生長,有效發揮防風固沙作用。
陜西西藏兩地專家交流樟子松嫁接技術。馬騰 攝
“當時這些樟子松苗子運過來的時候心裏特別忐忑,由於之前沒種過這類樹種,對於成活率有些擔心。經過幾年的精心管護,這些樹長得很好,我心裏特別高興。”拉薩造林員格桑卓噶説。
“拉薩的沙地類型跟榆林很類似,加之降水分佈均勻、極端天氣相對較少,樟子松和彰武松很適應這裡的環境。”楊濤説道,針對拉薩現有造林針葉樹種單一的問題,他們在沙地開展了彰武松嫁接樟子松試驗,將嫁接成活率從55.7%提高至92.1%。其中,該區域嫁接苗木栽種時高約1.5米,每年能夠長20多公分,最高的已達到了3米多。
幾年來,陜西省林業科學院治沙研究所專家團隊還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因地制宜探索出將樟子松、彰武松、班克松與藏川楊、左旋柳和砂生槐等西藏鄉土樹種混交造林模式。同時,組織當地林業技術人員開展彰武松嫩枝嫁接、針葉樹育苗、抗旱節水造林等關鍵技術培訓,豐富拉薩高寒高海拔地區生態修復綜合治理樹種資源,提升植被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效能。
“西藏和榆林在生態治理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水資源短缺、土地沙化嚴重等,很多生態修復技術和成功經驗可以學習借鑒,榆林林業專家團隊也多次到栽植現場,從造林技術、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技術推廣等方面開展技術指導,對我們各項造林工作給予了極大幫助。”格桑曲珍表示,目前,西藏正在實施有史以來最大的規模化山體造林的生態修復工程——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西藏林科院將會把從榆林成功引種的樹種和累積經驗推廣應用到今後的綠化工程中,提高西藏國土綠化成效。
“通過現場查看、會議評價,我們認為這個項目有兩個重要的創新,一是首次將樟子松、彰武松、班克松等優良樹種,從海拔1100米的陜西榆林引進到海拔3650米以上的西藏拉薩,實現大範圍的引種成功。第二個方面就是將彰武松嫩枝嫁接技術引進到拉薩,填補了西藏高寒區針葉樹嫩枝嫁接技術空白,為該區域嫩枝嫁接繁育提供了技術支撐。”9月27日,在拉薩召開的項目評審會上,陜西省林業科技推廣與國際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項目評審組組長王銳高度評價了該項目。
近年來,榆林依託70多年來在荒漠化治理、綠化造林等方面積累的寶貴經驗,多次組織林業專家團隊深入西藏開展綠化造林服務,將臭柏、北沙柳、沙地柏、紫穗槐、花棒、沙棘、酸棗、紫花苜蓿等,成功引種至西藏拉薩、阿裏、日喀則等地區,並開展了高寒地區沙旱生植物引種及栽培關鍵技術研究、高蛋白飼草飼用油菜和聚合草引種、阿裏獅泉河兩岸沖積洪積扇片沙治理等一系列試驗示範工作,共護雪域高原綠水青山。
“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我們感到榆林的治沙經驗在西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下一步,我們將加強與西藏開展更廣泛的合作交流,力爭把榆林更多優良樹種和先進科研技術引進西藏,助推提升西藏地區生態環境治理。”陜西省林業科學院治沙研究所所長高榮表示。(陜西省榆林市委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