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兩旺 更多力量推動研學遊提質擴容
在蘭亭體驗流觴曲水、在水稻田裏辨識雜草和稻荷、在科研基地了解最新的量子科技原理、在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學習生態環境知識……近年來,我國研學遊持續火熱,不僅消費者意願提升,供給端也在持續升級。
業內人士表示,研學遊不僅可以豐富青少年的閱歷,帶動文旅消費市場,同時,作為學習與旅遊的融合産品,還能進一步盤活現有文旅資源,助推文旅産業持續高品質發展。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中國研學旅遊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24年1-7月,國內學校研學相關採購招投標金額表現已超2023年同期水準,預計2024年全年研學相關招投標總次數和總金額相較于2019年有明顯提升。艾媒諮詢發佈的《2024-2025年中國研學遊經濟市場運作監測報告》也表明,2023年中國研學遊行業市場規模達1469億元,預計2028年將突破3000億元。中國研學遊市場發展迅速,産業配套快速形成。
“過去十年,國家福利彩票公益基金累計投入近50億元支援全國研學的基地和營地建設。截至2024年6月,教育部共批准了581家國家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40家中小學生研學教育營地。同時,2016年到今天,機構當中包含研學或業務範圍涵蓋研學的市場主體數量超過了3萬家,這是了不起的變化。可以説,研學遊進入了發展快車道。”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
在研學遊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地也在結合自身特色,逐漸摸索出不同的研學發展方向。
“從2023年3月開業以來,我們營地已經接待了超過10萬人次,主要客源包括大中小學生。最受歡迎的項目就是依託蘭亭景區提供的‘流觴曲水’體驗項目,學生可以坐在蘭亭景區內的流水旁,身臨其境地感受《蘭亭集序》中魏晉名士的風雅,對於加深學生對於課本和名篇的理解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紹興蘭亭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川告訴記者,“除此之外,我們還面向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開發不同的體驗項目,例如拓碑、書法、造紙等,都得到了良好的反響。”
除了結合傳統文化,社會體驗也是研學遊的一大方向。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福田區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任黃臻介紹稱,福田區正在積極創新探索研學遊的可能性。
“例如沉浸式角色扮演式的研學遊。我們開發了一條路線是‘深港沉浸式劇本殺金融研學’項目,數字人AI全程指導,金融商戰沙盤推演,大大開拓了孩子們的國際化視野。‘我是小小銀行家’系列職業主題研學,通過行走深圳CBD,走進證券交易所,讓學生能夠感受職場初體驗。我們還打造了‘深港金融研學’等精品路線,探索研學的數字人,開發研學綜藝節目。其中,我們和企業共同打造的一條研學路線就賣出了1500萬元。”黃臻説。
隨著我國科技不斷發展,通過研學的方式向學生普及科技創新的魅力也是不少地方正在探索的新模式。
合肥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吳婭娟提到,近年來,合肥市圍繞打造“安徽文旅”總樞紐,正在加快發展科創科普研學旅遊,培育了230家科創科普旅遊基地,發佈了70余條科創科普研學線路,開發了1000余套科普研學課程。今年1-9月,全市接待研學旅遊遊客369.6萬人次,同比增長16.7%,省外遊客近50萬人次。
“我們積極聯動教育、工信、科技等部門,共同培育‘研學旅遊基地’‘工業旅遊示範基地’‘科技旅遊示範基地’,並依託這些基地,打造覆蓋多學科、多領域的科創科普研學旅遊基地體系。針對基地特色,推出虛擬數字人、載人飛碟、大科學裝置、低空飛行等新場景新業態。此外,我們還開發了先進製造、人工智慧、聚變能源、量子計算、航空航太等主題課程1000余套,出版《“科裏科氣”研學合肥》讀本,指導各基地由‘講解教授’向‘沉浸體驗’升級。”吳婭娟説道。
正如各地實踐過程中所體會到的,多元素的融合正在研學遊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旅遊研究院數據分析所所長張楊指出,研學遊具有深厚的發展潛力,更多元素和參與方的融入,不僅可以利用研學的形式來為現有文旅教資産注入活力,同時還能夠納入更多力量來助推市場和業態發展。
“一方面,盈利能力較差的景區可以疊加新的業態,利用現有空間改造為新的基地、營地,不僅可以盤活現有資産,也能夠為研學市場提供更多高品質供給。同時,我們也關注到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也在參與到研學遊組織中,突破了單純的公益角度,將研學作為新的文旅業態納入業務中,形成了新的增長點。”張楊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