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千里奔流 潤澤北方大地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年,調水超760億立方米
“南水”千里奔流 潤澤北方大地
南水北調是國之大事、世紀工程、民心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南水北調工程事關戰略全局、長遠發展和人民福祉”“繼續科學推進實施調水工程,要在全面加強節水、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的前提下,統籌加強需求和供給管理”。
群山之間,破岩鑿壁。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20個工作面施工正酣。工程建成後,三峽水庫將和丹江口水庫連通,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更有保障。
廣袤鄉村,“南水”入戶。通管道、建水池,河南開封市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有序推進,蘭考縣群眾有望明年喝上“南水”。
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東線從江蘇揚州出發,13級泵站牽引長江水攀越十幾層樓的高度,北至天津,東抵膠東半島。中線以鄂豫交界的丹江口水庫為起點,依太行、穿黃河,潤澤華北平原。兩條清水長廊,溝通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縱橫渠係覆蓋京津冀豫蘇魯皖7省份的城市鄉村。
今年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週年。10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760億立方米,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充分釋放,初步構築起我國“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網總體格局。
一條調水線
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1.85億人喝上“南水”
熱水倒入杯中,水質透亮。河北邯鄲雞澤縣曹莊鎮大言寨村村民韓艷爭説起水的變化:“過去用深井水,水裏漂著鹼子,喝多了牙根發黃。現在這‘南水’,水質好、口感好。”
在雞澤縣南水北調第二水廠,源源不斷的“南水”經過處理凈化,為158個村子全天供水。“水廠每日引水1.3萬噸左右,鄉親們喝上放心水。”水廠廠長何愛國介紹。
雞澤縣所在的河北黑龍港流域,鹽鹼化嚴重。南水北調工程送來的優質水,讓黑龍港流域500多萬群眾再也不用喝高氟水、苦鹹水。
民生為上、治水為要。面對“夏汛冬枯、北缺南豐”的基本水情,歷經半個世紀論證、數十萬建設者十多載奮戰、3000多個日夜精心管護,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建設攻克了超大型渡槽、大口徑輸水隧洞、重大跨流域調水工程管理等一系列難題,遠道而來的“南水”,有力改善了北方地區特別是黃淮海地區水資源條件和水資源承載能力,為4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穩定水源,受益群眾達1.85億人。
——南北調配,水資源格局不斷優化。
“南水”從中線渠首跋涉15天來到北京,助力北京形成“南水”、密雲水庫水、地下水三水聯調格局,全市年每人平均水資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
一渠清水潤津門,天津實現引江、引灤雙水源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已累計向天津調水超100億立方米,1300多萬人受益。
不只是京津,在河北,中線與廊涿、保滄、石津、邢清4條大型輸水幹渠構建“一縱四橫”供水網路體系;在山東,東線與本地水網共同構架成“T”字形水網。
“南水北調東中線縱貫南北、承接東西,有效銜接國家水網和省市縣級水網,不斷優化水資源宏觀配置格局,‘南水’已由原來規劃的補充水源成為多個重要城市的重要水源。”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孫志禹介紹。
——城鄉一體,群眾飲水安全更有保障。
“過去家家戶戶建水窖,冬天上凍,吃水是麻煩事。”河北邯鄲市叢臺區高南村村民李進民回憶。延伸管網,泵站加壓,“南水”被送到了高南村。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向邯鄲市供水25.9億立方米,城鄉受益人口超800萬。
世紀工程傳遞民生溫度。一座座水廠、一條條管網與南水北調東中線相交相織。隨著受水區配套工程不斷完善,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受益範圍正由大中城市向農村拓展,280多個縣(市、區)受惠,為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九成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條生態線
中線水質穩定達Ⅱ類、東線水質穩定達Ⅲ類
青山之間,丹江口水庫擁萬頃碧水。南水北調中線以此為起點,蜿蜒北上。
從捕魚到護水,湖北丹江口市新港社區居民蔣德新駕駛“守井衛士”船,巡護水面,清漂清渣。“加入志願隊伍,人人都是護水人。”蔣德新説。
看源頭、管斧頭、護山頭,合力守好一庫碧水。水利部門和相關地區強化丹江口庫區及其上游流域水資源管理保護,加強水土流失防治;社會各界和周邊群眾廣泛參與,主動護水,丹江口庫區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及以上。
從源頭到全線,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相關部門單位和工程沿線各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污染防控,推動産業綠色轉型,牢牢守好水質安全底線,調水線成了生態線。
治水治污,一渠清水永續北上。
作為南水北調東線重要輸水通道和調蓄湖泊,秋日的南四湖,風吹蘆葦,景色宜人。加大治污力度,讓曾經的“醬油湖”躋身全國水質優良湖泊行列,“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重返安居。
“東線調水,成敗在水質。南四湖承接蘇魯豫皖4省34個縣(市、區)的來水,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調度、統一管理,強化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清理整治岸線,南四湖生態環境持續復蘇。”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河湖管理處處長付強介紹。
看東線,山東推動造紙産業技術創新與産業升級,江蘇加快産業結構優化……東線沿線36個控制斷面水質達標率由規劃時的3%提高到通水後的100%,東線水質穩定達Ⅲ類。
看中線,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建立健全水質監測體系,涵蓋123項水質監測指標,“監測、保護、應急、科研”為一體的水質保護體系逐漸完善,中線水質穩定達Ⅱ類。
水源置換,還水于河湖,助力生態復蘇。
“太行泉城”河北邢臺,百泉涌動景象再現。“越來越多‘南水’代替地下水,全市淺層地下水與2018年同期相比回升7.36米。”邢臺市水務局四級調研員孫自魁介紹。
沿線地區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北京平原區地下水水位連續9年回升,天津深層地下水水位與2014年初相比回升8.7米……華北地區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趨勢得到根本扭轉,初步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
河湖生態不斷復蘇。斷流百年的京杭大運河連續3年全線水流貫通,永定河斷流26年後再現流動之美,華北地區乾涸的洼、淀、河、渠、濕地重現生機,重點流域、區域水源涵養能力和生態自我修復功能大幅增強。
滴滴“南水”凝聚綠色發展理念。“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後,沿線各地積極開展水源置換,利用汛期雨洪資源相機補水,長期被城市生産生活擠壓的生態用水得到退還,為改善河湖水生態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撐。”孫志禹表示。
一條發展線
南北方協調發展的水資源保障更堅實
清水跨越河湖,串聯起糧食主産區、能源基地、重要城鎮,水資源要素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配性不斷增強,奔涌“南水”折射出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圖景。
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夯實水資源支撐。
鄉村全面振興有了“發展水”。在河南寶豐,本地水與“南水”相互配合,實現“大水源”供水、“大水廠”制水、“大管網”送水。好水釀好醋,寶豐小米醋香飄四方。
區域協調發展有了“保障水”。南水北調工程優化水資源配置,沿線地區以水定産,不斷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準,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有了強有力的水資源支撐和水安全保障。
一渠連通南北,暢通國內大迴圈。
大運河畔,山東梁山港拔地而起。今年9月底,梁山港集港量、疏港量同時突破150萬噸。“南水北調東線持續調水,抬升梁濟運河水位,改善航運條件,促進港口互通。”濟寧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王廣文介紹。得益於東線調水,京杭大運河全年通航里程877公里,2000噸級運輸船從梁山港直達長江。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南水北調破解北方水資源制約難題,促進南北之間各類資源和經濟要素優勢互補、暢通流動,釋放北方優勢産業潛力,提高整體資源配置效率,為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暢通國內大迴圈、促進南北方協調發展夯實了水資源支撐。
“我們深入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全力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品質發展。”水利部南水北調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袁其田介紹,接下來,水利部門將運用好實施重大跨流域調水工程的寶貴經驗,高標準高品質建設中線引江補漢工程,推動中線總幹渠挖潛擴能研究和沿線調蓄工程規劃建設,推進東線後續工程前期工作,開展西線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和立項建設,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