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長泰徑侖溪:治水涵潤生態富民 書寫鄉村振興長泰答案
龍津溪是福建省九龍江北溪在漳州境內的第二大支流,全長79.6公里,流域面積940平方公里,由北向南貫穿長泰區全境。其支流徑侖溪是龍津溪右岸流經枋洋鎮的一條小支流,依水托出一處徑侖村。
因“北部生態涵養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然,曾經的枋洋鎮徑侖村開發程度較低,面臨河段淤積、河道阻洪的安全問題。當地立足生態富民,依託龍津溪支流徑侖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安全、生態”目標展開建設。現如今,這裡碧山掩映,敷敷姜荷披萼;清溪縈折,潺潺流過漁家。徑侖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書寫了鄉村振興的長泰答案。
徑侖村優美的環境
以水為脈,因地制宜建設生態長廊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枋洋鎮作為漳州市長泰區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立足“長泰北部生態涵養區”定位,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民生水利建設。放眼龍津大地,縱貫南北的龍津溪及其支流呈葉脈狀分佈,自然河態完整,是形成網路狀生態廊道的基礎。其中,龍津溪支流徑侖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通過打造龍津溪、徑侖溪為主的兩條生態廊道,著力改善了項目區水系的安全生態景觀。
總長8.11公里的實施河道內,為實現保護與修復水域生態環境,項目劃定了生態保護岸線藍線,新建了生態護岸,並通過生態清淤、補植植物實現生態修復。項目修復堰壩1座,有效提高了當地行洪能力。並建立全區河道標識管理系統,加強對河道的規劃與維護。同時,打造“魚塘景秀”生態親水節點1處、岸頂花池1處,為當地居民帶來親水、樂水新生活。
徑侖村河水清澈
如今,徑侖溪河道通暢、河水清澈,兩岸綠樹成蔭,生機盎然。生態廊道的建設實現了河道生態工程與民生工程建設的有機結合,將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水利、生態親水鏈條式結合起來,既為防洪抗災築牢生態防線,又為助力綠色發展勾勒了生態框架。
以水為引,水系滋潤生態經濟發展
走進徑侖村,入目便是“紅花相倚、隨風搖曳”的姜荷花田。“免費觀賞、自費採摘”的花卉産業形成了獨特的景觀亮點,逐漸成為徑侖村的一張旅遊新名片,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賞。
徑侖村姜荷花
走出花圃,就是水上漁村。連片的魚塘池波盪漾、魚影交錯,靠近塘沿的水面上浮著幾排水植網架,其上生長著的蔬菜正迎風搖曳。“以前,魚塘的沿邊小道是狹窄、曲折、泥濘的,時常是雜草叢生。如今,這裡變身‘水上公園’,處處是美景,生機勃勃!”枋洋鎮徑侖村黨總支書記王阿東介紹道。隨著龍津溪支流徑侖溪安全生態水系的建設,現在,徑侖村依託“魚塘景秀”生態親水節點,在村中新建了觀景步道、活動廣場、休閒平臺,形成供遊客觀光遊覽、親水垂釣、賞景休憩的多功能活動區域。經過整治建設,昔日的魚塘搖身變成了一個水清、岸綠、景美的“打卡點”。
“水上漁村”觀景步道
如今,徑侖村全力發展“一村一品”,以生態化的光魚養殖産業帶動花卉産業,又以花海美景吸引大批遊客參觀,群眾收入增長30%以上。徑侖村依託獨特生態環境,打造田園風光式村莊,發展優勢農業,助力宜居宜業宜遊,既牽動遊客野趣鄉愁,又實現了“生態、景美”目標,並通過構建了生態、貿易、旅遊三方互動産業鏈,豐富了農村經濟結構,助力當地生態經濟發展。
以水為本 落實科學治理嚴抓治水
寫好山水文章,守護民生福祉。為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保護良好水生態環境,長泰區高度重視河湖長制工作,建立了區、鎮、村三級聯動機制。龍津溪及徑侖溪項目區全面落實“河長制”,當地水生態、水環境持續改善,組織開展檢查、考核工作,協調落實相關熱點難點問題,壓緊壓實各級河湖長責任。同時,積極引導廣大群眾自覺保持河道清潔,協助做好區域內河道保潔工作,推動實現全域全程全民護水治水,繪就“親水”畫卷。
龍津溪和徑侖溪污染源主要為居民生活污水、養殖業廢水、農田種植業面源污染。為防止養殖業産生的水體富營養化導致水質惡化,當地引導養殖戶通過生態浮床技術,將水培蔬菜栽植到水域中。利用科學的治理手段,形成獨特水域景觀的同時,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的風險,提升了區域的生態價值。為解決村莊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問題,徑侖村實施截污控污及污水集中處理項目,建立污水處理廠,統一收集、輸送、處理達標並排放;同時整治村莊人居環境,完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徑侖村以控源截污為根本,內源治理為抓手,優化鞏固水資源。
枋洋鎮依託龍津溪支流徑侖溪安全生態水系工程,通過河底清淤、水中凈化、岸邊增綠等綜合舉措,有效提升了水環境品質。現如今,龍津溪水環境品質為Ⅱ~Ⅲ類水質,滿足水功能區要求的水質目標。
徑侖村
徑侖村厚植于當地的生態優勢,以安全生態水系工程為助力,走出了一條可借鑒的綠色發展之路。青山捧出明景,人類以和諧共生回饋自然,於是山風吹動群花,依水流成漁家。徑侖村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長泰高品質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供稿人:陳思佳 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