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科技築牢水土流失“防護欄”,繪就綠色生態新畫卷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地處閩江之源的南平,森林覆蓋率達78.89%,森林蓄積量2.02億立方米,是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也是地球同緯度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有著“綠色金庫”“南方林海”的美譽。多年來,福建省南平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以“一盤棋”思維統籌謀劃,把生態理念貫穿水土流失治理和監督管理全過程,加快推進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高品質發展,致力守護閩江源。
位於南平市的武夷學院生態茶園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是國內首個在高校內建設的以生物技術措施為主防治茶園水土流失的國家級水土保持示範園。走進學院,萬疊青山,茶園梯壁一片青綠,卉木繁榮,和風清穆。這裡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在講述著打好水土保衛戰的故事,也在繪就著水土保持“生態卷”的動人篇章。
南平(武夷學院)生態茶園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
善治農田者,必資乎水利。從水患頻發到景美如畫,從顆粒無收到碩果纍纍,武夷學院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久久為功,蹚出一條越走越寬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2018年以來,武夷學院技術團隊針對學校茶園梯壁土壤瘠薄、乾旱,且缺少優良護坡草種,水土流失嚴重,景觀生態功能不足等問題,聯合茶與食品學院、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數學與電腦學院等多學科科研骨幹19人,創建南平武夷學院生態茶園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
示範園設置五大功能區,分為校內科研試驗區、水土保持種苗繁育區、茶園水土流失生態治理示範區以及科普教育館等功能區,與設在校外的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基地內的企業茶山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區,總面積836畝,打造了“茶—林—果—花—草—湖”一體化生態系統模式。
好土才能出好茶。好的山場是天賜的“金飯碗”,把“飯碗”端穩了,才能實現長久的綠色發展。不同於以往除“草”務盡的機械式管理,武夷學院打破了傳統耕地思維的局限,將“科技”加入茶園中,首創了茶園梯壁斜孔種植麥冬防治水土流失技術。
在水土保持示範園區內,經過團隊的不斷嘗試,最終篩選並種植了麥冬、萼距花、絡石、白花葛等適合茶園套種的6種護坡植物,既做到了保持水土,防止茶園優質土壤流失,也做到了“以草抑草”的效果,節省了人工除草成本,同時增加了茶園土壤的含水量、有機質、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含量,真正實現了“一舉多得”,茶園土壤品質明顯提升。茶園梯壁套種麥冬植被覆蓋度大於85%,使泥沙流失量總體下降60%以上。茶園不再使用草甘膦,避免了草甘膦的危害。
同時,園區內還種植了石蒜、百合、菊花、羽扇豆、醉蝶花等8種景觀花卉,千年桐、烏桕、紫薇、山蒼子等5種喬灌木,創建“一花一草一木”茶園土壤修復與景觀營造示範推廣園區,有效規避了使用未知風險的有機肥帶來的茶園土壤污染,形成有機肥自給自足的新型生態茶園模式,實現了茶園一年四季有花、季季皆景的全新景象。
據了解,2021年,南平(武夷學院)生態茶園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成功入選國家水土保持示範名單。在福建省水利廳公佈的《2022年度福建省水利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指南及産品目錄》中,“茶園梯壁斜孔種植麥冬防治水土流失技術”被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福建省推廣工作站成功列入並認定為先進實用技術。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未來,南平市將持續貫徹落實“三茶”統籌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積極做好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新模式技術的推廣運用,在水土流失治理建設中爭當“排頭兵”,勇做“急先鋒”。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紮實推進生態文明進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茶産業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為鄉村振興貢獻高校智慧,繪就“萬里藍天白雲遊,綠野繁花無盡頭”的大美畫卷。(供稿人:張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