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協:科普服務進萬戶科創服務進萬企
“現在,科普之旅即將啟程!”9月13日,隨著數字科普IP“科科”的話音響起,2024年成都市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正式拉開帷幕。與此同時,全市23個區(市)縣陸續上演著一場集科技創新、科技智慧、科技服務於一體的科普盛會。
2024年9月15日是第21個全國科普日。從城市邁向鄉村,從展覽、講座拓展到科學實驗、互動體驗,成都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在20餘年間從科學愛好者的“小眾節日”變成了全民參與的科普“嘉年華”。
超百館科普展覽、上百場前沿科普報告、近千場科普活動……成都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如此“火熱”的背後,是成都多年來厚植創新沃土、全面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構建社會化科普發展新格局的生動實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提到,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普工作正是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載體。
用科普之翼 為城市點亮科學之光
“核技術是一個相對晦澀難懂的領域,但我們努力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其呈現給讀者。”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李曉倩所在團隊編寫的《帶你玩轉核技術》入選“科普熊貓·蓉遇2024”推選活動的“年度科普圖書”。除圖書推選外,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還推選出“年度科普人物”“年度科普數字作品”“年度科普活動”“科學美空間”等科學普及典型示範。
“我們希望進一步發揮科普典型的引領示範作用,促進科普資源共建共用,豐富優質科普資源供給,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參與和支援科普事業的良好氛圍。”談及“科普熊貓·蓉遇2024”推選活動設立初衷,成都市科協相關負責人如是説。
優質的“成都造”科普作品持續涌現,越來越多的大科學裝置、國重實驗室向市民開放參觀,“蓉城小科學家”科普研學熱度攀升,全市隨處可見科學美空間、科技小院……科學普及正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廣泛融入成都市民的生産與生活,崇尚科學、尊重創新的社會氛圍也在這座創新之城越發濃厚。
營造濃厚氛圍之餘,科學普及所帶來的工作成效同樣顯而易見。梳理髮現,成都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從2017年的10.5%提升到2023年的17.5%,六年間提高了7個百分點。
既要高精尖,也要接地氣。實現優質科普資源下沉基層,成都也在努力推動科普“一個不掉隊”。2024年成都市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圍繞“百館展覽探未來”“百場報告話前沿”“百個IP創科普”,示範帶動23個區(市)縣開展科普場館共用、高階科普報告、科普作品徵集等區域活動共計1.8萬餘場,全市200余家重點科普場館舉辦專題展覽600余場,開展科普大巡遊等活動1000余場,參與超20萬人次;共舉辦各類前沿報告和科普講座1500余場,數十萬人次參與。
不止於此,今年以來,成都市科協持續策劃並組織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各類科普活動。其中,第28屆“科技之春”科普活動月主題活動圍繞前沿科技熱點、民生領域累計開展特色科普活動230余場;各科學美空間共開展各類科普活動500余場,服務公眾數十萬人次;以科普助力城鄉融合發展,緊緊圍繞農業産業需求,組織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推廣等科技志願服務活動156場,受眾4.6萬餘人。
不難發現,由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全域科普格局、多維科普傳播體系在成都已然“呼之欲出”。
用創新之翼 為城市驅動發展引擎
先進的創新技術只有通過科學普及,才能被公眾理解和接受,進而促進社會發展、改善人們生活。高校、企業科研團隊所研發的前沿創新成果同樣也需要高品質科技服務,讓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
那麼如何讓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比翼齊飛”,更好地驅動城市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切實服務好科技企業、産業園區發展也許是“破題”關鍵。
科學家手握創新成果需要轉化、企業面臨科技難題需要攻關,如何架起供需對接立交橋、使“創新研發”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那就把科創服務‘送’到企業裏面去。”市科協創新部相關負責人説,根據科技企業、産業園區實際發展需求,通過搭建供需交流平臺等方式連結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資源,助力科創生態資源高效迴圈,持續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
目前,成都市科協正紮實推進“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深入實施“科菁薈·科創生態夥伴計劃”,為科技企業和科研團隊提供公益性、常態化、專業化科創服務,累計吸納金融機構、企業、科服機構等成員單位達250家,開展項目路演、科技交流活動130余場,參與企業3000余家,成功促成多項交易合作。此外,成都市科協還持續開展線上線下供需精準匹配,有效利用“科技保姆”專業化精準服務,為在蓉科技企業、産業園區打造全方位科技服務體系。
不僅為科研團隊搭建起成果轉化“橋梁”,成都市科協還通過協助企業、園區等建設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為其前沿技術攻關解難題、疏堵點。
一直致力於無線電管理和評估監測領域技術研發及産品創新的成都華日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十分看重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發揮的效用。“隨著企業發展,技術産品的優化升級遇到諸多技術瓶頸,研發團隊可以聯合院士專家團隊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和産品迭代研發,從而不斷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該公司副總經理漆騏如是説。
“通過建設成都市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我們將引導和支援創新要素向創新主體集聚,創建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平臺,著力在成都産業發展重點領域吸引凝聚一批高層次領軍型人才,培養造就一批科技優秀人才,推動一批高新技術産業和企業、園區高品質發展。”市科協創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市科協還多次組織院士專家進企業、進園區,開展實地調研與座談,為企業創新發展與技術攻關建言獻策。
今年以來,成都市科協聚焦成都市8個産業生態圈30個重點産業鏈,在企事業單位新建了20家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科協還首次在産業園區建設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更好地集聚創新人才資源、服務園區高品質發展。近5年來,新建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80家,建站單位簽約包括兩名兩院院士等高層次專家148人(次),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合作項目189個。
“未來,全市科協組織將紮實推進‘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走深走實,以高品質科技創新服務進一步促進成都産業園區‘四鏈’深度融合,沿著現代化、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為加快把園區建設成為全市高品質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貢獻科協力量。”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
黃雪松/文 成都科協供圖
原標題:立足“四服務” 賦能城市高品質發展 成都科協:科普服務進萬戶科創服務進萬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