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工業産值連續3年增長30%以上
10月13日,在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山東建邦膠體材料有限公司展廳內,陳列著幾瓶看上去像水泥的“粉末”。“這可不是普通的粉末,是我們公司生産的高端銀粉,這上面的銀色線條就是由它印刷而成。”建邦膠體運營經理呂華芳指著展廳內一塊光伏板説。
“銀粉的品質直接決定了光伏的穩定性。”呂華芳介紹,經過十多年研究,公司研發出了具有高性能導電、印刷、燒結、延展等特性的銀粉,不僅可以做成各種形態的顆粒,也可以在脆硬的硅片上進行絲網印刷。
“原先國內市場90%以上高端銀粉都依賴進口,目前,我們公司研發生産的銀粉性能指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突破了發展瓶頸。”呂華芳説。
作為國內生産高端銀粉的頭部企業,憑藉過硬的産品品質,建邦膠體迎來爆髮式增長:近3年産值年均增速達201.08%,今年1-8月完成産值31.5億元、同比增長69.5%,逐漸成長為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新型功能材料産業的鏈主企業。
建邦膠體的“逆襲之路”,正是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打造百億新型功能材料鏈群産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新型功能材料産業方面,園區已形成以“光伏銀漿銀粉材料、電磁遮罩材料、5G通訊用導磁膜片、通信光纖材料、新型複合建材”為主的新型功能材料産業集群,擁有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高端銀粉生産基地。
國慶假期,在該園區的寧波清泰石英砂坩堝項目建設現場,機器轟鳴,近百名工人爭分奪秒進行施工,一座鋼結構車間拔地而起。“鋼結構框架已建好,馬上就要安裝週邊護板和裝修室內地面了。”項目施工負責人馬敬升説。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22億元,總佔地260畝,預計可實現年産高純(5N)石英砂2.5萬噸、32-40寸光伏石英坩堝1萬隻,投産後將解決國內長期依靠進口石英砂原材料、市場上長期供不應求的狀況。
今年9月份,年産1.5萬片氧化鎵單晶襯底材料項目、新能源及半導體新型功能材料産業基地項目等一批優質項目集中簽約進駐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今年以來,園區聚焦“2+1”産業體系,重點圍繞骨幹企業、産業鏈鏈主企業,開展目標化、清單化精準招商。截至目前,簽約引進重點項目15個,總投資60.26億元。
從生産硅粉到硅溶膠,再到高端CMP漿料……2009年進入園區的山東銀豐奈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從3000萬的産值到如今的10億多産值,依靠的是不斷創新。目前,公司成立了自主的研發團隊,並與山東大學合作,成立了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
“我們公司堅持自主研發,從最低端的産品,一步一個腳印,做到了中高端。”公司企業管理部經理左延彬介紹,從2020年開始,企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先後在內蒙古、新疆成立了兩個分公司,2023年産值突破10億元。
39.8億元、72.9億元、101.6億元、142.9億元……2020年-2023年,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工業産值連續三年增長30%以上。
這背後離不開園區的助企服務。“近年來,園區通過落實重點企業包挂服務和‘一企一策一專班’機制,堅持‘一月一調度’機制,幫助企業解決在土地清表、徵供地、建設手續辦理等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推動工業投資提速擴量。”園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徐熙勇介紹,為促進産城融合,園區還持續加大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入,其中在黃河南部的藥山片區,由天橋財金聯合中鐵二十三局建設的人居典範住宅書香明月項目,不久將成為藥山板塊城市新名片,助力園區拓展産城融合發展空間。
“隨著越來越多龍頭、整機、頭部項目落戶園區,百億級新型功能材料産業正在加速集鏈成群。”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薛寒冰表示,目前園區正在全力構建“優勢互補、協作緊密”的區域産業生態和“雙核引領、兩翼齊飛”的經濟發展格局。
本報記者 楊學瑩 孫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