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75載:一字一諾 從心出發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也是中國人壽成立75週年。拳拳向黨心、悠悠為民情,從1949年到2024年,中國人壽始終把自身發展與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密相連,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洪流之中,與時代共奔涌,與國家共璀璨,與人民共命運,與未來共奮進,持續書寫著絢麗多彩的國壽篇章,致力於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
以中流擊水之姿,懷國之大者之心,踐人民至上之諾,守壽福綿長之約,“中”“國”“人”“壽”這四個字,字字千鈞,每一個字都是中國人壽對國家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中:中流擊水 與國同行 以央企本心擔當時代使命
中國人壽自誕生以來就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承國之重諾、擔民之安樂,為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貢獻力量。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組建國內首家保險公司,開啟中國人壽發展元年。1996年,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分設成立,邁入專業化經營時代。從1996年到1998年,公司行銷隊伍在短短兩年時間裏由近6萬人發展到20多萬人,保費收入從200億元左右增加到530億元,一躍成為我國最大的保險公司。1998年10月,國務院批准改建成立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從此,中國人壽作為獨立品牌出現在世人面前,加快向現代化邁進。
當時代的腳步走進21世紀,中國人壽亦在新的歷史節點上迎來跨越式發展的新機遇。2003年,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重組改制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獨家發起設立的壽險公司于同年12月在境外上市,創造了當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在隨後十餘年間,集團旗下資産公司、財險公司、養老險公司、國壽投資公司、國壽健投公司相繼成立,持續開闢新業務領域。2012年,中國人壽正式列入中央管理,為公司改革創新、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2016年,中國人壽入主廣發銀行,開啟保險、投資、銀行三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綜合金融新格局。
時光荏苒75載,一代又一代國壽人薪火相傳、接續奮鬥,秉承“成己為人 成人達己”理念,踐行“相知多年 值得託付”承諾,在時代大潮中劈波斬浪、銳意進取。目前,中國人壽已從一家傳統的國有企業改製成為核心壽險業務在境內外上市的現代公司,從一個單體的壽險公司發展成為三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綜合金融保險集團,旗下多家單位均位居細分行業第一或前列,不斷在時代中成長,並以成長回應時代之諾。
國:國之大者 善作善成 以實幹恒心服務國家發展
從科技自立自強到區域協調發展,從綠色低碳發展到鄉村全面振興……為了攻堅克難“一點也不含糊”,為了實現偉大復興“一步也不拖”,中國人壽作為國有大型金融機構,正秉持金融報國、保險為民的初心使命,奮力書寫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金融答卷。
翱翔九天的航太衛星,自由展翅的C919國産大飛機,構築網信長城的PKS體系……一項項“國之重器”、一次次“硬核突破”,以中國人壽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正在背後給予傾力支援和長情守護。中國人壽積極參與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投融資,以金融向“新”力賦能新質生産力,助力科技自立自強,2023年科技保險風險保障達87萬億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支援科技自立自強存量投資規模超3500億元,科技金融信貸餘額超2200億元,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作用有效彰顯。
對於一個人口14億之巨,幅員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大國,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如今放眼望去,京津冀燈火如繁星,大灣區潮涌催人進,長三角跑出“加速度”,三大高品質發展動力源作用日益增強。發展之路上,中國人壽精準對接區域金融保險需求,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全集團保險資金支援重點區域存量投資規模再上新臺階,集團成員單位廣發銀行三大區域對公一般貸款增量佔全行貸款增量的89%,以特色為基挖掘區域潛力,助力改革圖卷在神州大地上徐徐鋪展。
綠色發展是新質生産力的內在要求,也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指引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發展方向。作為行業“頭雁”,中國人壽逐綠而行,將綠色金融作為服務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持續豐富産品體系,拓寬碳匯保險服務領域,實現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態系統碳匯全覆蓋,填補了我國多個生態系統碳匯保障空白,並持續加大綠色發展的投資和信貸支援力度。中國人壽2023年綠色保險保障金額達12萬億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綠色投資存量規模超5000億元,綠色信貸餘額超1900億元,以金融活水守護“綠水青山”。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黨的十八大以來,12個中央一號文件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聚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主題,對“三農”工作進行系統部署。從湖北丹江口的汩汩清水到鄖西的千畝茶園,從廣西龍州的赤紅熱土到天等的高聳石峰……一茬一茬接著幹的國壽人與老鄉們一起,在新時代的山鄉巨變中,塑造和領略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的磅薄景象。中國人壽2023年涉農風險保障超35萬億元,承保3億多人次,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全集團保險資金投資支援鄉村振興領域存量規模超1300億元,涉農信貸餘額超1800億元。
人:人民至上 堅守本源 以為民初心守護美好生活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加快推進之際,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並提出提升健康保險服務保障水準,擴大健康保險覆蓋面,健全普惠保險體系,更好滿足農民、城鎮低收入者等群體保險需求,優化新業態、新市民等保險保障供給。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中國人壽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保險姓保,強化風險保障,持續豐富産品服務體系,全力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例如,在健康養老領域持續發力,公司大病保險覆蓋近3.6億城鄉居民,2023年賠款超250億元,承辦長期護理保險覆蓋4400萬人,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管理規模超1.7萬億元,各類商業養老保險積累準備金規模近4萬億元;聚焦新業態人群需要,公司2023年為新市民、新業態人群提供約8.6萬億元保險保障,農民工工資履約保證保險為322萬農民工提供1609億元工資保障。大寫的“人”字貫穿始終,不斷書寫著人民至上的新篇章。
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更好的日子體現在頂層設計不斷落地落實,是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是一日三餐的柴米油鹽、鄉村學校的瑯瑯書聲、拎包就能入住的養老公寓……中國人壽在全局上擘畫,在細微處推進,一老一小間,彰顯“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的為民擔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公司先後發起設立合計總規模500億元的大健康基金、200億元的大養老基金、100億元的銀發産業基金,並加速在全國20-30個中心城市推進養老養生項目佈局,大力構建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三位一體”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建成和在建養老床位數近1萬張。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公司始終堅守在公益事業第一線,助養地震孤兒、策劃國壽小畫家活動、舉辦CBA小記者夢想計劃等,特別是自2019年起創新開展“百校體育幫扶計劃”,面向湖北、廣西、四川、雲南等12個省區市的鄉村學校,通過捐贈運動器材裝備、選派體育大學生志願支教、開展專業籃球集訓和聯賽等形式,努力改善貧困地區體育教育缺失現狀。截至2023年底,該計劃已累計支援917所鄉村學校,受益學生達85萬人次,無數希望的種子正在生長髮芽。
壽:壽福綿長 共赴新程 以奮進決心奔赴遼闊未來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奮鬥是最大的驅動力。中國人壽始終與黨和人民同心同行,全力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用心守護人民美好生活,鍛鑄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優勢,讓“相知多年 值得託付”的承諾歷久彌堅,不因時光流逝而消散,在民族復興偉大進程中發揮更長久的作用。
突出的政治優勢是中國人壽深耕中國市場的最大優勢。中國人壽與共和國同生共榮,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進力量。集團年合併營業收入保持1萬億元,2023年境內新增各類風險保額近800萬億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直接服務實體經濟存量投資規模超4.6萬億元。每一個堅實的步伐都鐫刻著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
獨特的網路優勢是中國人壽觸達客戶和服務客戶的堅實根基。中國人壽在全國共有2萬多家分支機構及網點,近80萬員工和銷售隊伍和5000多家服務櫃面,並設有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新加坡、印尼、英國倫敦、美國紐約等分支機構和代表處,同時各類金融保險服務不僅能“網上辦、指尖辦”,更能“身邊辦、就近辦”,讓溫暖守護常伴你我身旁。
雄厚的客戶優勢是中國人壽成就事業的最大財富。中國人壽已累計為超8億客戶提供保險保障、財富管理等服務,客戶的所需、所急、所難、所盼都指引著改革創新的努力方向。讓數據跑起來、讓資訊活起來,讓困惑有答案、讓心聲有迴響,一切都只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好的一站式金融産品服務。
卓越的品牌優勢是中國人壽持續發展的“護城河”。中國人壽連續22年入選“世界500強”榜單,品牌價值達5019.85億元,持續領跑中國金融保險企業。在時光的洗禮下,“金字招牌”始終熠熠生輝,“要投就投中國人壽”凝聚成強大的品牌號召力走入千家萬戶,與一代又一代的客戶“雙向奔赴”。
強大的綜合金融優勢是中國人壽制勝市場的重要法寶。中國人壽集團下設8家一級子公司、1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1所直屬院校,業務範圍全面涵蓋保險、投資、銀行三大板塊,並已與30家地方政府、69家企事業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集聚發展動能,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邁上新臺階。
風生水起逐浪高,揚帆破浪再啟航。75年如白駒過隙,當年勾勒的發展藍圖,已成為大潮奔涌、千帆競發的壯美實踐。面向未來,中國人壽將持續緊緊圍繞建設金融強國目標,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充分發揮好保險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努力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準上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更大力量。(朱愛玲)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