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自貿區金融創新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是黨和國家在當今世界正在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加而帶來的新形勢和新變化的背景下所作出的最新頂層設計,對實現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對外開放具有重大意義。
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制度型開放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金融創新,通過金融創新能夠加快自貿區資本賬戶擴大開放和離岸金融中心建設,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從目前已設立的22個自貿區(港)出臺的《條例》(或《總體方案》)看,雖然關於金融創新的用詞不盡相同,但都涉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內容。如探索人民幣資本賬戶可兌換、形成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推動人民幣作為自貿區跨境貿易及投資計價和結算的主要貨幣、推動人民幣雙向融資、開展人民幣衍生品業務、探索人民幣投融資匯兌便利化等。由此可以看出,自貿區金融創新已成為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窗口和主要推動力。
一、自貿區金融創新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理論詮釋
貨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資本跨境自由流動。由於2013年上海自貿區設立之時國內金融市場發育尚不成熟、金融監管體系仍待完善,制約人民幣跨境流通的一個重要制度障礙是我國資本賬戶沒有實現自由化,資本不能自由流動,由此降低了外國投資者對人民幣持有及使用的意願。但是,如果放鬆資本管制,允許資本大規模流進流出則有可能引起國際資本對我國的投機攻擊,不利於國家金融安全。在當時的制度背景下,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人民幣資本賬戶開放就成為必然選擇。為此,必須通過自貿區先行先試打破資本賬戶開放的制度障礙就成為一種新嘗試和重要突破。
由此可見,通過自貿區資本賬戶開放,一方面可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多可能及便利,營造更加便捷的營商環境,另一方面,也可降低人民幣的國際使用成本,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吸引境外投資者,提升人民幣的金融投資功能。因此可以説,通過自貿區金融創新能夠打破既有金融制度設計的限制,有利於促進人民幣“走出去”和“流回來”的同時,為自貿區企業創新更多融資方式,促進企業發展。
歷史經驗表明,成為全球性貨幣的基本條件是要有活躍的離岸金融市場。我國自貿區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舉措正是通過離岸金融中心建設促進人民幣跨境流通,如打造跨境金融業務中心,加強離岸金融體系構建,促進跨境人民幣使用便利化,推進資本項下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簡化經常項目外匯收支手續,探索金融産品創新、管理創新、流程創新等,服務自貿區企業和個人。通過豐富自貿區離岸金融服務業務為境內外居民和企業跨境使用人民幣提供更加便利化的環境,增強人民幣的國際流動性和貨幣競爭力,促進人民幣流通的國際迴圈,擴大人民幣跨境流通規模,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速度。
與金融創新如影隨形的是金融風險,為了防止自貿區金融創新的同時引發新的金融風險,我國在自貿區金融創新先行先試的過程中,通過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實施監管沙盒管理模式等,提高自貿區金融監管創新水準,構建高階位的金融監管體系,能夠使得自貿區金融創新既先進可行,又合法合規,保障人民幣國際化順利進行。
二、自貿區金融創新對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分析
(一)資本賬戶擴大開放
伴隨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使用範圍的不斷擴大,通過自貿區擴大資本賬戶開放已成為主要渠道。
1. 提高持幣者對人民幣自由兌換和投資的意願,提升自貿區及境外人民幣流動性。隨著人民幣在更大範圍內作為貿易與投資結算貨幣,只有擴大資本賬戶開放才能滿足持幣者的投資需求,進而提升境外主體持有人民幣的意願。通過自貿區外匯管理改革,使本外幣在一定範圍內實現自由劃轉,可以實現人民幣跨境投融資的自由化、便利化,提高人民幣作為跨境結算貨幣的吸引力。同時,自貿區內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與外商投資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也可使跨境資金能夠更高效靈活地使用,增強人民幣的流動性,提升境外居民使用和持有人民幣的偏好。
2. 提升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結算規模。一方面,自貿區實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將負面清單內的限制與禁止條款逐步減少,極大提高了外商在我國直接投資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實施政府管理制度改革的簡政放權,簡化跨境直接投資的業務流程,對外直接投資與外商直接投資改為備案制,使得境內外資本跨境直接投資更加便利,吸引境外資本流入,提高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結算的規模。另一方面,自貿區對境內金融市場擴大開放,使境外主體更便捷地參與我國證券投融資業務,可以拓寬人民幣流入流出的渠道。
3. 健全人民幣的國際貨幣職能,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與認可度。如果人民幣不能實現資本賬戶下的自由兌換,則參與跨國金融交易與投融資受限,無法滿足國際持有外匯儲備貨幣的流動性需求,削弱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的意願。通過自貿區擴大資本賬戶開放,先行先試,可以使中國在對外經貿往來中擁有更大的主動權,提升世界各國對人民幣的國際認可度,人民幣國際化規模自然會擴大。
(二)離岸金融中心建設
2013年上海自貿區設立以來,通過在自貿區內建立集産品、參與主體、市場與監管為一體的離岸金融中心,充分發揮其境內關外功能與聯通在岸離岸市場的優勢,在戰略上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測試場,也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探索更加便捷的渠道。
1. 吸收境外人民幣,開闢人民幣投融資渠道。在資本賬戶未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境外人民幣無法依靠國內金融市場滿足其投融資需求。而憑藉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的制度優勢,通過金融服務與産品開放創新,就可便捷地滿足境外持幣者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跨境存貸款、跨境人民幣投融資及人民幣金融産品交易等需求,同時還可通過跨境直接投資業務、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投資業務、銀證業務、銀保業務等將境外資金與境內連接輸入境內,為國際資本進入國內提供合法渠道。因此可以説,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而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
2. 提高跨境資金利用效率,降低人民幣跨境使用成本。自貿區可以借助離岸金融中心的區位優勢聚集貿易與服務企業、金融機構等參與主體,使居民與非居民間進出口貿易與金融服務均能在更充分的資訊中開展,實現在促進跨境貨物與服務貿易的基礎上降低使用人民幣交易的成本,推進跨境貿易與投融資使用人民幣結算,提高人民幣的使用效率。同時由於離岸市場相比在岸市場擁有更多的政策傾斜,制度約束更少,人民幣跨境使用更加自由順暢。此外,由於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能更便利地和全國金融市場連接,縮小不同國別與地域帶來的時間與空間距離,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流通與使用。
3. 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升人民幣的國際認可度。在自貿區內可以全面放開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的市場化調節、推出跨境跨業同業存單等産品,進而推進自貿區內利率市場化。在加強監管的基礎上,將自貿區建設成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富有活力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利用靈活的區內市場條件,吸收境外流通人民幣,促進人民幣匯率與利率的價格發現,形成價格更加公允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可以更好地滿足境內外人民幣流通,理順人民幣跨境通渠道。同時,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各項指標也將為國內外匯市場與金融市場改革提供參考,推進人民幣成為功能更加完善,更受國際認可的國際貨幣。
4. 規避匯率衝擊,監測金融風險,保護人民幣國際化平穩進行。自貿區作為境內的跨境人民幣金融中心,相對更容易對其資金流進行管控。通過使自貿區內居民與非居民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能夠一定程度上將境外流通的人民幣納入我國銀行體系,有利於對人民幣跨境流動進行監管,避免人民幣自由兌換下外匯投機者對人民幣匯率造成衝擊,有利於維護人民幣信譽及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平穩運作。同時,對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實行“內外分離型”監管,在放開區內之間、區內同境外人民幣兌換的同時對區內同境內一般賬戶間的資金劃轉進行監管,可避免對我國境內的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實施造成不利影響。此外,通過在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進行風險可控的金融創新,如採取“標識分設、分賬核算、獨立出表、專項報告、自求平衡”的管理方式,能夠與境內一般賬戶實現有效隔離,對金融風險進行有效監管,保障人民幣國際化有序推進。
三、依託自貿區金融創新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對策建議
隨著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不斷演變,美元獨霸國際貨幣體系的格局已進入戰略拐點,人民幣正在成為全球主要貨幣的真正競爭者。目前,各自貿區都已推出了靈活多個樣的自貿區金融創新案例,相互交流、借鑒金融創新經驗。但從目前案例的推廣看,金融創新的模式和內容仍然不夠豐富,還需要根據自身特點,創新性地推出更多金融服務産品,服務自貿區內企業和個人,推動自貿區高品質發展。同時,加快金融政策配套細則的出臺和實施,使得金融創新能夠切實落地實施。
(一)在自貿區資本賬戶擴大開放中創新更多金融産品
堅持貨物貿易關稅優惠,放寬服務貿易準入標準,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制度,推進跨境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在更大範圍內推廣,擴大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份額。同時,可在自貿區嘗試開展貨幣互換,在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推出新産品。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匯兌與跨境人民幣投融資自由化,在分賬核算的基礎上拓展自由貿易賬戶的功能,進一步減少區內資金匯兌限制,縮減外商準入負面清單,健全外商投資準入的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堅持簡政放權,減少跨境人民幣投融資成本,提升經常項與資本項下的人民幣使用效率。自貿區資本賬戶逐步放開應遵循“先長期後短期,先直接投融資後間接投融資,先債權類工具後股權和衍生品工具,先對機構後對個人”的順序漸進開放、逐步放鬆管制,適時調整,最終在條件成熟之時完全實現資本賬戶開放。
(二)促進自貿區金融服務業發展,加快建設更加健全的離岸金融中心
為人民幣跨境流通與離岸人民幣參與我國境內金融市場投資活動提供場所與渠道,提升自貿區內金融機構的服務水準與品質,提高跨境清算效率,保證跨境資金審核真實高效,推進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不斷完善走向成熟,滿足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的需要,保證安全性的同時提高效率。
(三)創新自貿區金融監管模式,加強宏觀審慎監管
通過建立現代化金融監管體系,將自貿區建設成為跨境貿易投資便利、營商環境安全、法制環境規範、監管體系高效的對接國際水準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強對自貿區準入企業的業務監督管理,防止部分企業利用自貿區優惠政策進行資本轉移和套利,進行自貿區政策制定時尤其注意風險監測和防範,使監管部門實時掌握自貿區離岸業務發展規模處於安全可控範圍。同時,加強對海外分支機構監管,保障監管機構資訊溝通與聯繫,構建全面的監管體系。
(作者:沈悅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徐蘊峰 國聲智庫執行主任、中央財經大學中外經濟比較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