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地方政務> 山東省>

濟南高新區三十多年來風雨兼程 追“高”逐“新”,勇立潮頭奮楫爭先

2024-10-12 08:39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991年,黨中央、國務院對國家高新區建設作出戰略性部署,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産生深遠影響。作為首批國家高新區之一的濟南高新區,三十多年來風雨兼程、追“高”逐“新”,成長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主陣地、主力軍”,排名常年位居全國前列,以實際行動交出一份獻禮新中國成立75週年的優異答卷。

成立以來的這三十多年,濟南高新區“主引擎”的作用加快放大。30多年來,全區地區生産總值增長近600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300多倍(320萬元-170.7億元),主要經濟指標佔全市20%—50%。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7%,對全市經濟大盤形成有效拉動。濟南高新區“主陣地”的優勢持續疊加。當年的濟南高新區僅僅是一塊“試驗田”,如今已集聚國家高新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五大國家級戰略,成為高品質發展紅利和機遇最集中的區域。濟南高新區“主力軍”的隊伍發展壯大。建區之初,全區只有58家企業,現在已集聚8.9萬餘家企業,市場主體突破14萬戶,各級各類人才達39.63萬人,上市掛牌企業佔全市47%。

堅持抓項目、強産業,實體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濟南高新區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著力穩增長、強後勁,新質生産力加速成長。全力抓好重大項目。聚焦産業發展前沿,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比亞迪半導體、浪潮科技園、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車等省市重大項目先後落地投産,弗迪電池、臨工重機成為産值破百億的招商引資工業企業。今年1-8月共策劃儲備項目213個、總投資1636.1億元,15個省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達97.5%,超時間進度30.8個百分點。做優做強主導産業。圍繞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堅持內培外引“雙向發力”,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擴量提質,規模達到4100億元,其中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規模約佔全市的60%;智慧裝備産業加速崛起,規模達到1800億元,交通及工程機械、鐳射裝備等細分産業居全國行業領先位置;生物醫藥産業集聚成勢,規模近1000億元,綜合競爭力連年位居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前瞻佈局未來産業。啟動未來産業先導區創建,成立未來産業聯盟,謀劃“3+X”未來産業發展規劃,加快推動新型工業軟體、第三代半導體、細胞與基因技術等未來産業“布點、成鏈、建群”,量子資訊産業初步形成“通信、測量、計算”鏈式佈局,空天資訊産業衛星製造、平臺建設、場景應用等全環節加快貫通,15個集群入選全省未來産業集群。

堅持搭平臺、育主體,科技創新策源力不斷釋放。濟南高新區始終堅持向創新要活力、向科技要動力,全區“四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44.6%,R&D佔GDP比重達到6.79%。高精尖技術加快突破。累計牽頭斬獲10項國家科學技術大獎,2023年度山東省科技創新十大提名成果中濟南高新區獨佔其四,量子通信技術多次刷新世界紀錄,大品質超高速電磁推進、小分子創新藥、植物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高能級平臺加快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落戶濟南高新區,全區省級以上研發機構總數達395個,建成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載體38家,科研載體供給能力不斷增強。高活力主體加快集聚。高新技術企業33年間增長近110倍(1991年時22家),達到2400余家;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5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9家、省級瞪羚企業27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近2700家,近三年平均增長超20%,數量居全省開發區首位。

堅持強基礎、優品質,資源要素承載力不斷提升。聚焦高水準産城融合,大力推動“中、東、北”三大片區特色發展,城市功能形象加快蝶變。中心區正在提檔升級“中央科創區”。中心區是高新區“二次創業”的起點,也是全區未來發展的“大本營”“根據地”。從阡陌縱橫的農田,到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心區的每人平均GDP已超過50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很多區縣的規模。濟南高新區正在這裡實施總面積1.5萬畝的三大單元城市更新,提檔升級中央科創區,加快打造國內一流的“雙創”高地。高新東區正在精心打造“公園裏的科技城市”。高新區從2005年開始代管這片區域,去年濟南高新區將管委會遷址至此,把高新東區定位為“再造一個新高新”的主戰場,按照“1348”的空間結構對其進行全面塑造。目前,全國首條雲巴環線、彩虹湖人才科技生態園、高新實驗中學改擴建等項目順利推進,各類資源要素正在高新東區加速匯聚。高新北區正在謀劃構建“現代産業集聚的國際航空城”。高新區從2016年開始代管這片區域,濟南高新區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將當時的一片荒涼發展為大中型企業聚集地。如今,1300余家企業、4.2萬企業員工在此發展,遙墻機場二期改擴建、小清河主城港片區、黃河國際生態港等項目加快建設,成為全市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門戶。

堅持破難題、闖新路,改革開放驅動力不斷迸發。高新區因改革開放而生,也因改革開放而興,濟南高新區始終將“關鍵一招”抓在手上,有效激發全區發展的活力動力。濟南高新區的體制機制越來越優。立區以來先後實施六次改革,2016年在全國率先啟動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和全員聘任制;2020年再次刀刃向內、精兵簡政,近幾年又對部門、園區、街道機構設置和職能進行優化,廣泛調動全區上下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推出“高效辦成一件事”“工改20條”等重點領域改革,全區政務服務更加高效、營商環境更加優質。濟南高新區的開放水準越來越高。隨著綜保區、自貿區等重大開放平臺的落戶,濟南高新區陸續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等國家級開放載體,連續兩年入選山東省外貿新業態特色園區,建設全國首個鐳射産業全球保稅維修中心,保稅維修業務規模居全省首位。去年,全區進出口總額達到1088.5億元,佔全市比重達50.4%,外貿企業增加至1500余家,外資企業突破500戶,實際使用外資總量穩居全市第一。

堅持辦實事、惠民生,宜居宜業吸引力不斷彰顯。濟南高新區始終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之本,民生和社會重點事業支出佔比連續5年保持80%以上,用一個個“小目標”串起“大民生”。就業服務持續優化。新增城鎮就業人數連續3年保持增長,連續12年超額完成就業任務,濟南高新區位列2023年度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最具吸引力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第1位。教育事業穩步向前。在全國率先啟動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實行區管校聘,先後引進、培養17名“齊魯名校長”“齊魯名師”,基礎教育總體水準保持全市前列,“高新教育”品牌叫響全國。今年,濟南高新區啟動教育設施三年建設行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項目14個,其中4所學校于9月份已建成並達到使用條件,新增學位5400個,有效滿足教育需求。醫療資源提質擴容。過去濟南高新區是區級醫院、三甲醫院“雙空白”,近三年,高新東區醫院開診運營,結束沒有區級醫院的歷史;濟南市中心醫院東院區、濟南市婦幼保健院東院區等4家三甲醫院、2家國家區域性醫療中心項目先後落戶濟南高新區,實現“從無到優”的跨越式發展。

堅持抓作風、提效能,管黨治黨引領力不斷強化。濟南高新區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進一步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以高品質黨建引領保障高品質發展。鍛造堅強基層組織。從1991年建立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濟南市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機關支部),到現在的1854個基層黨組織,濟南高新區始終大抓基層、抓實基層,實施基層黨建“強引領·促發展”七大專項行動,推動實施177個社區共建項目,建成新興領域黨群服務陣地65處,建設“一縱一橫”樓宇黨建示範帶,商圈黨建、産業鏈黨建、“兩企三新”黨建等工作亮點頻現,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里”更加暢通。建設過硬幹部隊伍。創建“‘新’星之火”黨員教育品牌,開展“新+”系列黨員教育工作,系統推進黨員教育提質增效。持續糾治“三甩風、畏難風、躺平風”,大力倡樹“敬業、專業、樂業”工作導向,不斷鞏固“能上能下”選人用人機制,全區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抓牢抓嚴作風建設。深入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等專項整治和專項監督,健全完善紀檢監察體系,建成海右清風文化科創聯盟、廉潔文化科創作品研發中心,全區一心為公的清廉底色更加鮮明。(王鯤鵬)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