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地方政務> 福建省>

七十五年巨變 泉州公路人將這段公路成長史説給您聽

2024-10-09 09:12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從前,時光很緩,車馬很“慢”,路途很長。而今,路通八達,車輪滾滾,一日千里。75年滄桑巨變,75年偉大跨越,通過數代公路人的接續奮鬥,泉州公路華麗“蝶變”,大地為琴、公路為弦,在縱橫交錯中奏響內暢外聯、經濟發展的希望之歌。

從“勉強維持通車”到“公路暢安舒美優”,圍繞著改革和發展這條主線,泉州公路人一路砥礪向前,全程拼搏奮進,在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之際,將這段公路成長史説給您聽。

75年路橋巨變 鋪就經濟發展騰飛路

翻開歷史厚重的扉頁,尋覓公路變化的氣息。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晉江專區(轄現在的泉州地區和當時的同安、莆田、仙遊、金門等縣)接過的是218公里公路和184座長度約3719米的公路橋梁,還是晴天“揚灰路”,雨天“泥巴路”。

經濟要發展,交通須先行。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公路建設如沐春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先行工程”建設如火如荼,泉州大橋、晉江大橋、沿海大通道、泉三高速公路、泉州灣大橋等交通大項目相繼通車,公路工程建設者們堅守施工一線,迎難而上、敢當重任,完成一項又一項建設任務,沙土路變成寬闊平整的瀝青混凝土路,連同人行道、排水系統、安保設施、綠化景觀一同改造,從路通、路暢升級為路美、路優。

虹橋飛架越古今,大道坦途路通達。目前,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20000公里,普通國省幹線公路養護里程1317公里,一、二級公路1074公里,路面瀝青化達到491公里,建成了以城區為中心,以國道228、324、355、356、358線,及省道213、215、217、310、312、507線為主骨架,向各縣(市、區)城關輻射,沿港口、衛星城鎮延伸的現代公路交通網“半小時經濟圈”。

“回想紮根建設一線的無數日子裏,感受到的不僅是路的變化,更是我們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崗位上奉獻40年的永春公路分中心工程技術人員尤鮮明感嘆道。

隨著一條條國省幹線公路變得越來越通暢,群眾出行愈發便捷、安全,産業也沿著公路“走”,充分激發“路衍經濟”發展活力。國道324線泉州大橋新橋建成通車,雙向2車道增至6車道,有效緩解泉州市區晉江兩岸交通壓力,加快盤活周邊區域,促進泉州中心城區與晉江、石獅等地區的互聯互通;國道228線泉州濱海風景道“白改黑”、配套景觀工程建設熱火朝天,該路段與海相伴,不僅擁有絕佳的海灘資源,串起8處世界文化遺産點,聚集眾多自然人文景觀,還瀕臨祥芝國家中心漁港,為漁業發展提供堅實交通基礎;國道355、358線跨越山海,串聯多個風光秀麗的鄉村和景區,也成為茶鄉産業發展至關重要的“連接線”……交通旅遊融合發展、鄉村城鎮繁榮發達,公路的日新月異助力經濟騰飛,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路漫漫向新而行養好民眾平安出行路

回首過往,50年代的沙土路,養路工用的是傳統的大掃把;80年代的柏油路,用的是些小型、簡易的養路機;90年代的水泥路,用的是機械化養路車……黨的十八大之後,瀝青混凝土路面逐步成為公路提升改造的首選,養路工靠力氣、人工的工作模式發生重大轉折,泉州國省幹線公路正式進入機械化階段,實現公路養護從人工作業為主到機械化作業為主的革命變革,更加注重預防性、精細化養護。

多年來,伴隨科技創新和資訊技術發展,泉州公路人尋機探索多種智慧技術,設備系統不斷加持,助推公路管養“智慧”升級:2019年,道路綜合檢測車正式進駐泉州,採集具體數據建立基礎數據庫,公路的“把脈問診”和“開藥治病”有了直觀詳盡的數據支撐;為大橋安裝橋梁健康監測系統,24小時不間斷對橋梁裂縫、拱圈應變情況進行採集、上傳、數據初步分析,實現缺陷段的定量化精細檢查及精細化養護;無人機、自行式灌縫一體機、高空作業車、橋梁檢測車等一系列養路“神器”的使用,解決了人工作業效率和安全性低等問題;省道215線德化上涌和國道356線永春蓬壺兩條易結冰路段設置惡劣天氣管控系統,多部門實現資源整合,完善天氣預警功能;晉江大橋、後渚大橋裝上氣象環境監測系統,可以在颱風暴雨中不間斷地對大橋進行視頻、風力、降水等多維度監測,數據收集更為科學高效。

機械設備的更新換代也離不開一批批同步“轉型”的公路人,他們不僅觀念和技術跟得上時代步伐,更是在工作中取得多項優異成績。據統計,從“十二五”至今共有34個科技項目獲得立項,1998年至今共有29個項目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國家專利。同時,由公路人自主創新研發的泉路通小程式、自動化路肩割草機、自行式割草機等在福建省百萬職工“五小”創新大賽中取得獎項,逐漸打造出一支學習型、創新型、智慧型的公路人隊伍。

與時俱進,尋路轉型,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當前,泉州公路人又來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關口,不斷探索數字化公路養護管理新模式。在直屬公路分中心試點啟用車載AI智慧巡檢系統,橋梁隧道分中心逐步推進橋隧檔案數字化管理和六橋二隧BIM模型建設並投入使用,在智慧養護、大數據共建共用等方面持續發力,用數字化賦能公路高品質發展,實現科技向“新”、發展提“質”。

數十載匠心服務守護群眾美好幸福路

每當夜幕降臨,一盞印有公路驛站標誌的導視柱“大燈”會被點亮,散發出溫暖的光,為南來北往的乘客、陸續歸家的遊子照亮前行的路。

這樣的公路logo導視柱樹立在泉州國省幹線公路驛站邊,猶如一位高大的“守護者”,守望每一位過往的群眾。2014年,泉州市公路中心在國道355線德化路段建設第一個國省幹線公路停車區,隨後,又根據地理位置、車流量等,建設了一處處公路服務區。隨著自駕旅遊逐漸火熱,鄉鎮産業快速發展,國省幹線公路成為消費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保障,公路從強調通達性、快捷性拓展為更加重視景觀性、服務配套性。2023年,泉州國省幹線公路服務區統一升級為公路驛站,功能從單一停車充實為集便民服務、停車休息、吃飯住宿、娛樂消費等於一體,公路養護服務水準實現了由“保基本”到“上檔次”的重大轉變,更是注入了公路人對過往司乘人員平安出行的期盼和真情服務的本心。

目前,已建成的泉州國省幹線公路驛站共有10家,不同驛站各有特色:安溪澳江公路驛站是全省第一家“司機之家”,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自駕沿海踏征程,車輪滾滾向南行。國道省道展通途,公路驛站顯溫情,”祝先生將這首詩送給已成為自駕遊群體口中“寶藏營地”的德化山茶公路驛站;臺商投資區前見公路驛站位於國道228線最美海岸線旁,擁有絕佳海景和可供遊客遊玩的沙灘;永春岵山公路驛站建有廉政文化園和青少年路政普法基地,適合與孩子前往,在輕鬆氛圍下增長見識、陶冶情操……

從停車區到服務區,再到公路驛站,變的是硬體設施明顯提升,能夠滿足過往司乘人員多樣需求,不變的是泉州公路人幾十載以來,“問需為民”“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也是踐行為民服務的不斷實踐,讓過往群眾旅有所歇、遊有所樂,進入驛站更有回家的感覺。

養一條路,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這是泉州公路人的不懈堅持。泉州市公路中心也將繼續秉持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心養護、精誠服務、精美呈現的工作理念,以“一路向黨、一路為民”的決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交旅融合大局,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先行區貢獻泉州公路力量。(供稿人:張卉)


【責任編輯:胡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