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中國公共關係協會 南南合作知識分享中國大洋協會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南南人權論壇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雍和宮
中國供應商 商務 物聯 應急 教育體育 生態 雙創 儒學娛樂 微視 健康 生活 食品 道家文化 音樂 記錄中國演藝特産電商中國母嬰 數字經濟 中國溯源 産業供銷全球甄選 中醫腫瘤民族數智中國公考中國康養中國影視動漫高校中國
絲路中國 中國湖北 新山東東海資訊 中部縱覽 中國四川 七彩雲南 浪潮資訊衢州有禮 新溫州 海絲泉州 海峽常德時代吉林 一病一學興安嶺上興安盟投資山西東北振興Hello天津聖潔西藏天遼地寧
2024-09-29 08:37
來源:經濟日報
中遠海運重工2025年校園招聘會(大連海洋大學站)現場。 經濟日報記者 溫濟聰攝
近日,在大連民族大學開發區校區和金石灘校區分別舉辦2025屆畢業生秋季雙選會暨2024年青年學子來連留連“高校行”專項行動軟體和資訊服務業專場雙選會。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等160家企業參會,共有2000余名學生參會。
這只是遼寧省大連市促進高校畢業生高品質充分就業的一個縮影。大連始終將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作為城市發展的寶貴人才資源,大連民族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師範大學、大連海洋大學等高校多措並舉強政策、拓崗位、優服務,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
大連民族大學隸屬於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是唯一設在東北和沿海開放地區、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民族高等學校。該校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突出服務國家發展和遼寧全面振興,引導邊疆地區學生留遼就業,鼓勵更多畢業生紮根邊疆、服務基層。
“強化供需對接尤為重要。”大連民族大學副校長馮林説,該校通過開展精準拓崗促就業行動,加快建設以供需智慧匹配、資訊精確推送等為特點的“一站式”線上服務平臺,分類建立人才資訊庫和崗位資訊庫,為持續加強民族地區、邊疆省份市場開拓力度,強化地方産業佈局與人才招錄的精準對接。該校領導班子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在訪企拓崗上求實效。深入推進“實習+就業”一體化校企合作模式,組織具有培養潛力的學生到用人單位進行實習培養,搶佔就業先機。
開學伊始,一場火爆的校園招聘啟動儀式在大連理工大學舉行,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等72家單位來到學校開展組團招聘;華為、徐工等知名企業紛紛走進大連外國語大學校園;9月20日,中遠海運重工2025年校園招聘會(大連海洋大學站)舉行……
大連外國語大學2025屆法語專業畢業生堯俊榮剛開學就獲得徐工集團海外行銷崗位的offer。堯俊榮説,“在大三暑期實習時,我明確了就業方向,通過兩輪面試獲得工作機會,這也是老師幫我提前做好職業規劃的結果。職業規劃是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重要內容,幫我們了解如何合理設定職業目標、怎樣實現目標,以及培養就業和工作中的技巧與必備素質。”在大連外國語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井水勤看來,企業青睞該校畢業生,主要原因在於多年來該校立足外國語言特色,緊扣市場發展,創新“多語種+”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就業指導服務水準。
校企協同深度融合,也是助力學子高品質就業的重要舉措。“促進校企深度融合、精準對接、互融共進,是貫徹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部署的重要體現,更是助力學子實現高品質充分就業的重要舉措。”大連理工大學學生服務中心主任金玲説,為推進校企資源精準適配,暢通人才供需渠道,大連理工大學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各項舉措,堅持強化精準供給,開展招聘服務、實習實訓和聯合培養,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深度有機融合,多措並舉促進畢業生高品質充分就業。
校企協同深度融合,也為用人單位帶來專業人才。在中遠海運重工2025年校園招聘會(大連海洋大學站)現場,公司人力資源部高級經理趙明超告訴記者,公司連續3天分別在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招聘。“公司今年招聘會首站就選擇在大連。大連這3所高校各有優勢特色。例如,在大連理工,我們主要招聘科研類人才;在大連海洋,我們招聘船海類、機械類、儀錶儀器類專業的實操性人才,主要從事一線生産管理崗位。”趙明超説。
“我們通過持續深化訪企拓崗,努力擴大崗位供給,吸引全國用人單位到校開展校園招聘,以海量崗位滿足學生不同需求。完善招生、培養與就業聯動機制,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努力擴大學校美譽度,吸引優質生源,把好入口關;以就業需求為導向,優化培養方式方法,提高就業競爭力。”遼寧師範大學本科招生與就業處處長蘇泉仁表示。
截至目前,大連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取得階段性成果。大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戴紫童介紹,大連深入實施青年就業見習計劃,今年以來,募集崗位5810個,新增上崗1448人;成功舉辦春季、夏季人才招聘大會,打造“屏易近人·直播就業”服務品牌,提供就業崗位4.1萬個。 (經濟日報記者 溫濟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