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地方政務> 山東省>

威海市多要素整合促進專利轉化運用

2024-09-26 14:5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專利是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指標,專利的轉化運用則是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威海市持續優化資源配置、完善要素市場、配套服務體系,有效激發了專利轉化運用的內在動力,近三年來已轉讓許可共4383次,受益企業達1418家;在國家專利密集型産品備案認定試點平臺上備案169件專利産品,銷售額達到88.8億元,總産值達到129億元,專利産業化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日益顯著。

強化政校企一體協同,公共服務供給豐厚

加快推動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加大公共服務紅利供給,專利轉化運用基礎工作紮實推進。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印發威海市《關於推進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的若干措施》,明確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修訂出臺《威海市市級專利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新增對智慧財産權運營支撐項目、擁有專利密集型産品的企業等資助項目。組織全市高校、企業開展存量專利盤活、家入庫、精準匹配等工作,已100%覆蓋高校存量專利盤點;遴選優勢企業納入國家專利産業化樣板企業培育庫,為轉化運用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搭建校企專利轉化直通車。組織哈工大(威海)、威海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設立協同運營機構,激活大專院校“沉睡專利”從“書場”走向“市場”。截至目前,全市企業受讓高校院所專利轉讓許可169次。三是搭建專利交易服務平臺。引導社會機構搭建專利交易平臺,開設高校院所專利專欄,共用專利交易資訊12000余條,面向中小微企業轉移轉化,打通轉移轉化供需通道最後一公里。

創新轉化對接路徑,供需匹配通道貫通

一是探索開創轉化運用新模式。全省首推“非獨佔、一對多、免費用、再轉讓”的開放許可新模式,鼓勵高校、企業、産業“專利池”託管單位向全市中小企業免費開放許可或轉讓,全市已發佈309項專利實施開放許可,其中達成“一對多”實施許可29項。二是收儲設立轉移轉化專利池。依託電子中心、産業技術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收儲發明專利700條設立專利池,面向全市中小企業實施專利池免費開放許可、轉讓,為專利技術轉移轉化聚勢蓄能。三是靶向服務精準匹配專利包。發揮社會機構專利交易平臺作用,徵集260余家智慧財産權優勢示範企業、“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需求加工分析和精準匹配,形成行業共性技術專利包,促進109家中小微企業吸收應用。近日,成功促成濟寧學院500萬元將該校“一種多場耦合乾燥系統及乾燥廢水處理工藝”發明專利轉讓給山東鳳鳴桓宇環保有限公司。

厚植轉移轉化土壤,轉化要素驅動活躍

一是厚積專利轉化資源。省內率先編制《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規範》地方標準,與山東省國家智慧財産權保護中心建立合作機制,建立首批專利預審員實踐基地5家,助力校企協同攻關,産出和佈局符合産業需求的高價值專利數量持續攀升,截至7月底,今年全市發明專利新增授權1173件,同比增長30.5%;累計擁有有效發明專利7550件,同比增長23.3%;萬人有效發明專利25.88件,居全省第6位。二是高頻組織聯姻活動。成立“威海市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威海市智慧財産權協同運營中心”,深化與哈工大、青島大學、煙臺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組織舉辦“政校企”專利技術轉移轉化研討會、轉讓對接洽談會、路演對接等活動10余場次,促成2000多件高價值專利技術在威海落地生根。三是涵養精準賦智環境。建立精準幫服團隊,採取省局指導、市局靠前、縣局下沉的方式,通過開展智慧財産權“入園惠企”、服務萬里行等活動,全程跟進專利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工作,從材料準備、辦理流程等方面全方位服務。同時,近三年開展“威知講堂”智慧財産權公益培訓50多個專題,培訓7800多人次,培養轉化運用骨幹人才,提高了轉化運用能力。(普丹 陳靈通)  

【責任編輯:王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