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統一戰線協作 譜寫雙向奔赴的中國故事
開展京蒙協作是黨中央著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今年7月4日,2024年京蒙統一戰線協作工作聯席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雙方圍繞京蒙協作重點任務,整合統戰資源力量、穩步拓寬合作領域,推動兩地統一戰線協作達成共識。自此,京蒙統一戰線協作譜寫了雙向奔赴的中國故事。
9月18日,由北京市委統戰部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統戰部主辦的“迎國慶·話協作·展風采”京蒙統一戰線協作主題采風活動中,來自多家中央媒體記者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蘭察布市等地採訪調研,感受內蒙古自治區在京蒙統一戰線協作下高品質發展的新進展、新成效、新風貌。
京蒙協作改變草原醫療生態 續寫醫者仁心的中國故事
北京作為國家的醫療資源高地,擁有先進的醫療技術、頂尖的醫學專家和豐富的醫療管理經驗,而內蒙古有著廣闊的地域和眾多的人民群眾對優質醫療服務的迫切需求。如何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一直以來都是全區上下關心的民生大事。
“今年我愛人得病後,聽説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內蒙古醫院就有北京的專家,我們直接過來了。從入院到手術只用了7天時間,不僅減少了就醫成本,醫生護士的專業和耐心,大大緩解了病人的緊張情緒,讓我們對後續治療更有信心了。” 家住錫林郭勒盟的患者家屬溫瑞芳説。
為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內蒙古自治區綜合考慮地域狹長的特點、人口和醫療資源分佈情況、群眾跨省就醫習慣和外轉率排名靠前的病種等因素,分東、中、西部佈局建設4個國家級和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內蒙古醫院是內蒙古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全面推動管理、技術、品牌‘三個平移’,通過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面加強醫院精細化管理,對標打造腫瘤學科體系建設,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區域輻射能力。”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內蒙古醫院執行院長張小田告訴記者,相較于2022年,2023年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內蒙古醫院門診人次提高63.4%,出院人次提高60.67%,手術量增長99.63%,其中三四級手術量增長106.5%,微創手術量增長197.4%,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獲得更加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
在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記者見到了剛剛為患者做完手術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任醫師張毅。據他介紹,今年以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包頭診療中心共完成手術 90余臺,較2023 年明顯提升。
包頭市衛健委副主任白福介紹説,京蒙醫療協作,是一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的舉措。近些年來,包頭市衛健委主動牽線搭橋,推動兩地合作見實效,並取得一定的成果。2024年3月,包頭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武燕帶隊赴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方院區就深化合作進行對接交流,希望在科研平臺建設、領先重點學科發展、臨床重點專科能力提升、人才梯隊培養等方面深入開展合作。5月,北醫三院副院長沈寧帶隊來包開展實地考察,為包頭醫療衛生事業把脈問診。4月,市政協帶隊赴北京通州、豐台區接洽溝通兩地醫療機構合作事宜,已初步達成包醫二附院和首都醫科大學潞河醫院(通州區)、包鋼三醫院和北京胸科醫院(通州區)等合作意向。
目前,包頭市醫療機構已經與28家北京知名醫院在腫瘤、心血管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包醫一附院與北大協和醫院,包鋼醫院與友誼醫院,包醫二附院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中心醫院與北大人民醫院,包頭市六醫院與北大第六醫院,國藥北方醫院與北京豐臺醫院,開啟了包頭醫療機構借助外力提升實力的新篇章。今年,已引進93位專家定期來包坐診,開展遠端會診420余次,開展複雜手術462例,3500余名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北京地區一流專家高品質、無差別的診療服務。
在京蒙協作戰略的宏偉藍圖下,內蒙古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大幅提升,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多的“專家級”服務,一場跨越千里的醫療協作行動正悄然改變著內蒙古草原上的醫療生態,續寫醫者仁心的中國故事。
從“輸血式幫扶”邁入“造血式協作” 北京的金種子在草原上孕育出新的生機活力
記者在本次調研中還發現,與以住不同的是,京蒙協作已從“輸血式幫扶”邁入“造血式協作”的新時期,産業協作共贏成為全新主題。基於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一批又一批京蒙協作項目在草原上紛紛落地,種下了致富增收“搖錢樹”。
在烏蘭察布宏福農業産業園,一顆顆嬌艷欲滴的番茄懸挂在枝頭,享受著溫室帶給它的溫暖與濕氣。工人正在細心地為它們修理枝葉,紅櫻桃番茄、黃櫻桃番茄有的已經成熟,將它們採摘下來運輸到裝箱車間,按顏色分類裝箱後,再由物流輸送到全國各地的大型商超。就這樣,一箱箱新鮮美味的番茄就成為了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2021年,北京宏福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東西部協作號召,落戶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投資建設烏蘭察布宏福農業産業園,助力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宏福農業産業園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項目總體規劃佔地面積4000余畝,計劃建成現代智慧溫室 100萬平米,預計産業園計劃投資約30億元,分三期完成。一期已經投産,二期、三期共計70萬平米預計2024年底前建成投産,年可産生鮮果蔬近3萬噸,新增就業崗位1000多個,年産值約7億元,著力打造服務首都的“中央廚房”及安全果蔬食品供應基地,保障首都“菜籃子”産品供給。
在烏蘭察布市的蘭格格乳業,自動化流水線設備忙碌工作著,靛藍色的瓶身,獨具特色的花紋……打包完畢,這些酸奶將踏上從烏蘭察布市運往全國各地的“旅程”。
烏蘭察布市依託地處“黃金奶源帶”的自然優勢和毗鄰京津冀市場的區位優勢,加快推動奶業振興。如何讓“內蒙古味道”香飄萬家?建設博士後工作站,釋放人才創新活力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金鑰匙”。
2023年8月2日,在第五屆中國草原酸奶大會暨草原酸奶菌種資源庫成立大會上,內蒙古蘭格格乳業有限公司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揭牌。該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中國草原酸奶品類的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與中國農業大學對接博士人才,專注于草原酸奶和草原菌的科研工作。
菌種是酸奶的“晶片”。該公司行銷總監王維告訴記者,借助北京的智力支援,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開展産學研合作,深化菌種研究。“我們研發菌種的初衷就是要打破進口壟斷,擁有自己獨立智慧財産權的菌種。” 王維説,得益於與北京的密切合作,截至目前,公司已擁有26株符合草原酸奶特點的自有智慧財産權的草原菌株,使用自有草原菌株的蘭格格酸奶銷售量已超過了2000萬瓶。
2016年,北京凱達恒業為發揮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優勢成立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將代表中國乃至世界最先進水準的休閒馬鈴薯加工技術引入烏蘭察布,與當地馬鈴薯、冷涼蔬菜種植優勢相結合,在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投資32億元,建設了中國薯都烏蘭察布馬鈴薯現代産業園,並逐步推動成為國家級現代産業園和自治區京蒙合作農業科技園,開創了自治區馬鈴薯産業發展的新局面。
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石藹童介紹説,公司通過“3+2”模式、精準施策、建立長效造血機制、持續脫貧奔小康的發展模式。“3+2”模式中的“3”是訂單扶貧、就業扶貧、愛心扶貧的三個措施,“2”是兩種方式,即參與“萬企幫萬村”,實現一村一品,以及參與京蒙協作項目,以委託經營方式進行産業扶貧。
石藹童表示,企業的快速發展,既離不開北京的資金、技術支援,也得益於烏蘭察布優越的生産條件,區域協作實現了“企業獲益、農民增收、地方發展”的三方共贏。企業與當地37個村集體建立持續幫扶機制,使農戶每畝地增收1500元。
依託京蒙協作的政策幫扶,烏蘭察布針對性引進首都地區雄厚的資金、技術、平台資源,激發農副産業巨大潛力。來自北京的“金種子”,在草原上孕育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自《京蒙統一戰線協作框架協議》簽訂以來,兩地統一戰線協作不斷深化,機制不斷完善,兩地統戰系統也是越走越近、越走越親。2023年兩地統戰部門緊密配合、共同努力,22個協作項目取得積極成效,今年22項重點任務紮實推進,京蒙統一戰線協作往深裏走、往實裏走。
未來,雙方不斷探索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準的京蒙統戰協作新模式,共同推動京蒙統一戰線實現高品質發展,共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京蒙協作新篇章。
綜合新華社、內蒙古日報、內蒙古新聞網、烏蘭察布市農牧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