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兩山”理念爭當助企先鋒 探索創新水土保持“硬核”舉措
今年來,泉州市水利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開展“爭當機關強企先鋒”活動,引導水利系統幹部職工深化運用“四走訪基層”制度,爭優爭先爭效,努力在助推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中當先鋒、作表率,走好第一方陣。重點立足部門職能,積極探索水土保持承諾制管理、區域評估以及統一水土保持監測等管理制度,促進優服務與強監管並行,實現審批環節、申報材料、費用成本“三節省”,高效推進建設用地新批項目“拿地即開工”,助力産業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産,為泉州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精簡項目審批“流程圖”
放寬審批條件,將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編制條件由徵佔地面積3公頃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總量3萬立方米以上建設項目均要編制,放寬至徵佔地面積5公頃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總量5萬立方米以上的項目。簡化審批手續,徵佔地面積不足0.5公頃且挖填土石方總量不足1千立方米的項目,豁免辦理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手續;徵佔地面積0.5公頃以上5公頃以下或者挖填土石方總量1千立方米以上5萬立方米以下的項目簡化為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優化審批方式,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和城區房地産項目實行表格化管理承諾制審批,由企業出具承諾書,以“一張表格+一份承諾”取代“一摞審查材料”,只進行形式審查即予審批,做到即來即辦、現場辦結。
推行區域評估“新模式”
延伸評估範圍,按照能評盡評的原則,自2021年起,泉州市將水土保持評估範圍延伸至縣級園區,率先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園區水土保持區域評估全覆蓋。實行“區域整體評估+單體登記表備案制管理”,園區管理機構負責完成區域評估的,園內單體項目只需填報登記表備案,促使原先需1個月的方案審批時間成本壓縮為當場備案、即刻辦結。全省率先推行統一水土保持監測模式,由屬地政府統一組織,委託監測單位對園區項目統一布點監測,監測服務無需逐一招標採購,有效節省了項目招標耗時和監測費用,也保障了監測工作的品質,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
打好服務監管“組合拳”
提前預警告知,強化生産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全流程預警制,在政府供地、項目立項及施工許可等環節提前介入,建立水土保持監管臺賬,主動一次性告知,並指導建設單位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變“企業問需”為“主動找企”,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加強服務指導,做到關口前移,針對企業反映的“土石余方綜合利用如何管理、水土保持監測如何統一推動、防治責任如何有效落實”等疑難雜症,組織專家研究探討,群策群力查缺補漏,為政策實施保駕護航。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通過遙感監管全區域查、資訊監管全流程查、監測季報定期查、施工現場隨機查、信用監管重點查,多措並舉對園區企業履行水土保持工作情況實行監管全覆蓋,有效促進我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同時,聯合市河長辦,全面加強晉江洛陽江重點流域內的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將年度建設項目現場檢查的比例由不低於在建項目總數的20%提高至不低於40%。
隨著“爭當機關強企先鋒”主題實踐活動的開展,泉州市水保區域評估等改革舉措深化落實。今年以來,全市已批復鯉城、德化各1個園區水土保持區域評估項目,審批365個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其中288個享受告知承諾制和登記表備案制的簡化審批政策,審批用時累計壓減4320天。全年已徵收水土保持補償費1529萬元,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備案224個,檢查生産建設項目320個,立案查處水土保持違法案件2起,督促生産建設單位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責任範圍2048公頃。(蘇詩穎、陳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