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非遺築夢——中農學子在北京市門頭溝區洪水峪村的實踐之旅
為充分展現農科學子“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責任擔當,爭做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洪水峪村作為鄉村振興的縮影,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非遺資源。7月5日至7月11日,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一行7人在研究生鄉村振興、1+3專項黨支部的引領下走進北京市門頭溝區清水鎮洪水峪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活力。
體悟農業-實地調研
7月6日,同學們在洪水峪村駐村第一村書記張建平的帶領下實地考察了該村甜糯玉米和藜麥的種植情況。鋻於洪水峪村高海拔、土地多石塊、土壤貧瘠等特殊的環境因素,加之這是首次嘗試種植甜糯玉米和藜麥,種植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挑戰和問題。針對紅藜麥存在的問題,小隊成員進一步分析並探討解決方案。將當地種植的紅藜麥2號和3號種子在相同的處理條件下進行發芽試驗,以便於比較不同品種對發芽率的影響。在調研過程中,同學們深刻體悟到了當地農業發展的困境,同時黨支部也切實發揮了引領作用,指導同學們要深入田間地頭,親身感受農村農民的現狀。
圖1 小隊成員在田間進行調研
體驗非遺-木版浮水印
在政府的大力支援下,以及結合西城和門頭溝兩區資源優勢,張建平書記決定帶領團隊和洪水峪村民走一條“文化(非遺)+民宿”的創新發展之路,定期舉辦“非遺進鄉村”活動。7月7日, 小隊成員有幸親身體驗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木版浮水印。在榮寶齋木版浮水印中心的高級技師和傳承人的指導下,小隊成員學習了木版浮水印的起源、發展和技藝流程,親手實踐了這一藝術的製作過程,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小隊成員將繼續保持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自覺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弘揚者。
圖2 小隊成員與榮寶齋木版浮水印中心的師傅們合照
力行群眾-科普講座
面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同學們在支部黨員的帶領下迅速行動,決定聯合洪水峪村黨支部舉辦一場以“洪水峪村規範化種植和適宜種植作物推薦”為主題的科普講座,旨在將所學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産力,助力當地農業發展。經過緊鑼密鼓的準備,7月8日上午,小隊成員在洪水峪村開展了此次科普活動。
圖3 在洪水峪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建平的幫助下開展講座
祝永俊同學結合自身學習經驗,在科普講座中提到目前該村的甜糯玉米種植存在間距過大,雜草過多等問題,並系統闡述了未來甜糯玉米規範化種植的詳盡方案和生長後期的關鍵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了多項科學、實用的技術指導。屈馨月同學則根據洪水峪村獨特的地理環境條件,介紹了燕麥、穀子、紅蕓豆等多種適應性強的作物,並詳細闡述了上述作物在該村種植的優勢與潛力和輪作方案。
在活動過程中,洪水峪村兩委幹部、村民均參與了此次活動,並與同學們積極互動,討論熱烈,表示從中收穫頗多,起到了良好的科普效果。小隊成員們也在活動準備和講課過程中體會到了如何利用所學助力鄉村發展,黨員同志們也發揮帶頭作用指導大家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圖4 小隊成員屈馨月為村民們進行農業科普
在“強國先強農,農大作先鋒”的指引下,小隊成員將理論學習與鄉村實踐有機結合,深入田間走進鄉村,不僅增長了見識,更練就了興農本領,在洪水峪村的鄉村振興新篇章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未來中國農業大學將繼續秉承“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的辦學理念,引導更多學子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而洪水峪村,也將在中國農業大學等社會各界的共同助力下,綻放出更加絢爛的鄉村振興之花。
圖5 小隊成員與村民們的合照
(文字:郝紫沂 趙慧玲 李響圖片:小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