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滾動新聞>

健全水網體系 保障用水安全

2024-08-07 09:42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今年以來,我國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國家水網建設全面提速,但仍存在體系不完善、系統性不強、標準較低等問題,迫切需要構建國家水網體系,著力補齊水資源配置、城鄉供水、防洪排澇、水生態保護、水網智慧化等短板和薄弱環節。實施國家水網建設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的重要任務。當前,我國應以國家水網建設為抓手,以南水北調工程為主骨架,建設網路聯通、調度自如的全國水網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通過構建各層級水網,滿足區域生産、生活和生態對水量和水質的需要,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水準。

當前國家水網建設的重點任務

國家水網是以自然河湖水系為基礎、引調排水工程為通道、調蓄工程為節點、智慧化調控為手段,集水資源調配、流域防洪減災、水生態保護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體系。作為國家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水網是系統解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的基礎,對推動構建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我國水網建設包含如下幾方面的重點任務。

——國家水網體系以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骨幹輸配水通道為“綱”,以國家與區域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和引調排水工程為“目”,以控制性調蓄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為“結”。通過“綱、目、結”的科學佈局,立足流域整體和區域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結合江河湖泊水系特點和水利基礎設施佈局,加強國家骨幹網與省市縣水網之間的銜接,增強城市和農村水資源調控能力和供給能力,充分發揮國家水網的功能作用。

——優化全國及重點區域水網建設佈局。加快實施國家重大引調水工程,深化南水北調東線後續工程論證,推進西線工程規劃;推進東北松遼區域網、西北內陸河區域網、西南區域網、東南珠三角及北部灣區域網等重點區域水網建設。

——依託國家骨幹網及上一級區域水網的調控作用,形成互聯互通的省市縣各級水網體系。

——構建蓄引提調協同的供水網路,充分挖掘現有蓄引提調工程的供水潛力,推進重點水庫工程建設,加強流域水系水庫群聯合調度。

——結合國家骨幹網和省市縣級水網,構建多源互補、集約高效的城市供水水源格局。

——優化農村供水工程佈局,強化農村供水規模化,加強現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改造,改善灌區水源互聯互通互濟條件,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準。

國家水網建設存在的主要短板

然而,我國在實施水網建設重點任務過程中,仍存在水網總體規模、區域供水保障、水利工程監測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

一是國家水網總體規模不足,國家與流域水網體系架構尚未構建完成,水網與其他基礎設施尚待形成統一規劃,水網覆蓋面不廣,空間連通性不強。水網設施的區域佈局和城鄉佈局不均衡,區域和城鄉水利公共服務水準存在差距,水網格局尚不滿足空間均衡要求,水網設施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和城鎮地區,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和邊遠地區水網配置體系不完善。

二是區域供水保障程度有待提高,供水工程體系還存在薄弱環節,部分地區存在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問題,這些地區大多水源不足且徑流豐枯變化較大,難以滿足城鎮化進程中用水增長的需求。此外,農村地區規模化供水管網覆蓋程度低,水資源調配能力不足。

三是水利工程監測網路覆蓋率較低,一些江河堤防、中型水庫和大多數小型水庫缺乏安全監測設施。水利工程調度管理資訊化水準較低,智慧化水利基礎設施匱乏,調度調配與精準控制能力不足,影響水利工程整體效益發揮。

統籌推進國家水網建設的路徑

為紓解國家水網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需要統籌推進國家水網建設,完善水網結構和功能,構建用水和治水制度體系,提升水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有序發揮水資源的經濟社會服務和生態服務功能。

第一,全面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優化水利基礎設施結構和系統整合,推動重點水源、灌區、蓄滯洪區建設,增強水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加強控制性樞紐和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實行多元化水資源供給,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完善水資源配置體系,合理規劃産業佈局和用水規模,推動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強重點水源和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提升水資源供給的保障標準。健全防洪措施體系,提升洪水災害防禦和風險防控水準。加強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修復,加大重點河湖保護和綜合治理力度,提升水生態系統品質。

第二,推動國家水網綠色工程建設,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國家水網工程建設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建設和綠色運作,以最小的生態影響實現最大的工程效益。科學規劃國家水網工程規模和佈局,實行節水優先,挖掘缺水地區的節水潛力,合理確定需調水量,避免過度調水。充分考慮水源區綠色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加強跨流域調水工程輸水沿線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有效保障生態用水。以水源區生態安全為前提,打造生態水利工程樣板,降低調水工程生態風險。

第三,完善國家水網工程管理制度,統籌水源區和受水區,兼顧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上地下之間的關係。完善水網工程管理制度,實行國家—流域—地區的各級用水精準化管理,推動各層級用水管理改革,有效提升用水效率。實施涉水工程聯合統一調度,提高調度運作水準,保障工程品質和安全。對於公益性、普惠性較強但産出較低的水利工程,需通過水價改革和精準補貼等方式維護工程運作。

第四,健全國家水網建設的體制機制,深化水利投融資機制改革,充分運用財政、金融支援政策,拓寬多元資金籌措渠道,增加水利工程建設投入。加強企業與地區聯合,發揮經營主體作用。創新水網建設投融資機制,使其既能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加大公益性水利基礎設施投入,又可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第五,構建水利基礎設施智慧化體系,加強傳統水利設施智慧化升級改造,建設傳統水利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相融合的智慧水利設施。完善國家水網智慧化水利基礎設施網路,提升水利工程全生命週期的多維監測、協同聯網和預測預警能力。充分運用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實行水網全過程、立體化監管,開展水網各類風險的智慧感知和動態分析,實施水資源調度、防洪調度和水生態調度智慧化,實現多目標智慧化聯合調度。

包曉斌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鄭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