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政務資訊>

江蘇常州打造非公企業團建“四驅”模式

2024-07-15 09: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江蘇常州市西太湖科技産業園,“車間團課”成為團員青年朋友圈裏的“熱詞”。利用生産間隙,該産業園團工委書記張玨走進生産車間,以舞臺劇的形式面向企業青年進行理論學習宣講。

主動將理論學習送到府,是團常州市委統籌推進非公企業團建的縮影。近年來,團常州市委打造組織驅動、機制驅動、服務驅動、項目驅動的“四驅”團建工作模式,持續推動非公企業團組織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強起來,有效實現團組織建設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團組織為青年交流搭平臺

“我們希望業餘時間可以參加更豐富的文化、交友活動。”對園區內非公企業進行摸底調研時,不少青年向張玨吐露心聲。張玨發現,這些企業大多從事新能源、健康醫療等特色産業,青年人才集聚。

“園區內有10余家美術館,文藝氣息濃厚。”張玨也是90後,她將團課“搬進”美術館、電影院等場所,讓團建“破圈”。

蘇文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沈欽通過參加團組織活動,結識了許多非公企業青年。相互增進了解的同時,沈欽為創業青年辦公地點的電力管理出謀劃策,還收穫了一大批客戶,實現了“雙贏”。

目前,常州西太湖科技産業園團工委建立“政府、高校、企業”青年交流機制,覆蓋團組織超過800個、共青團員超兩萬名。

在常州市武進區,工研薈科技産業園團支部書記金澤豪在加強團建的同時,積極服務相關科創企業,為園區青年對接資源,舉辦多場“科小高企”申報指導、政策解讀等活動。

團常州市委專門出臺常州市非公企業團建實施方案,推動非公企業團建提速提質提效,聯合相關部門成立數字經濟、先進碳材料、新能源、衛生、律師等行業團委、團工委。其中,數字經濟綜合團委、先進碳材料産業鏈團委、新能源行業團工委覆蓋企業近300家、青年近10萬名。

讓青年需求與企業資源充分連接

24歲的南通小夥兒王建是中科摩通(常州)智慧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員工,去年從江蘇理工學院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畢業。

臨近畢業時,原本為王建提供工作機會的企業“臨時毀約”,讓還在忙畢業設計的他措手不及。

在學校團委的建議下,王建參加常州團組織舉辦的相關活動。經過團鐘樓區委的推薦,他進入中科摩通參觀、學習,並與該公司成功簽約。“團組織的幫助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王建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説。

成立於2019年的中科摩通目前有員工602名。其中,團員50名,35周歲以下的青年員工387人。進入公司後,王建積極參加企業團建活動,實現與團組織的“雙向奔赴”。

34歲的甘肅天水小夥兒葉浩浩是常州星宇車燈股份有限公司團委書記。如何提升團組織的影響力?在他看來,非公企業團組織的取勝之鑰是將青年需求與企業資源充分連接起來。“我們的客戶一部分在國外。因此,許多同事都希望有一定的英語、日語等外語基礎。”葉浩浩開辦青年夜校,邀請企業內雅思成績優秀的青年員工在夜校開班授課。沒過多久,就有480名企業青年報名。

團常州市委也積極為青年就業對接企業資源。13所在常高校的125名二級學院團委負責人與160家企業、179名青年HR面對面交流,為學生提供新能源、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領域的2000多個就業、實習崗位。

團常州市委健全組織架構,以縣域共青團改革為契機,研究制定《轄市區(園區)非公企業團建工作指引》,形成非公企業團建工作規範化清單。

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園區團建專項調研,團常州市委建立實行團幹部“四聯”工作制度,形成“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3張服務清單,精準匹配青年需求。加強非公企業團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團常州市委注重從青年崗位能手、青年創業人才等優秀青年黨員、團員中選拔非公企業團組織書記,定期舉辦全市非公企業團幹部培訓班,不斷推進非公企業團組織規範化建設。

使園區特色與團建工作緊密聯繫

在常州市經開區主播聯盟紅創中心,經開區團委副書記朱銘銘向記者介紹起如何在網路主播等新興青年群體中開展團建工作。在經開區橫林鎮,小家居企業集聚,不少企業選擇在網上直播賣貨。

由於不少年輕主播是“初次上播”,有些業務尚不熟練。針對該情況,朱銘銘為有相關需求的青年開設提升直播技能的課程。緊接著,他考慮到該行業團員青年工作時間彈性大的特點,又依託視頻號開設理論團課,立足“常州三傑”等本地紅色人物、故事,讓他們在工作之餘學習理論知識。

另一方面,朱銘銘也發掘了一批向團組織積極靠攏的優秀人才。1988年出生的秦雲風是醫療衛生從業者,在經開區團委的鼓勵下,他第一次走進直播間,對話相關企業,為廣大青年提供招聘、就業的一手資訊。目前,團常州市委已開展“送崗直通車”“小開帶你找工作”系列直播薦崗9場,觀看人次超6萬,累計幫助超300名低收入家庭大學生、離校未就業大學生順利就業。

團常州市委發揮團員青年青春動能,指導園區團組織深入開展創新創效、技術比武等活動,推動團員青年帶頭履職盡責、創優創效,助力非公企業發展。此外,團常州市委遵循“提升提優”原則,在園區推行項目化建設,鼓勵和支援園區團組織結合實際,制定“一園一特色”的園區團建目標。

通過園區團工委書記領題、團組織集體破題,推進園區團建各項任務落實落地。深化區域團組織結對共建機制,團常州市委探索建立區域內園區、高校、社區團建聯席會議制度,增強各區域團組織間常態化聯繫,使團建工作實現區域“共贏”。

團常州市委書記陳海元表示,以團建服務非公企業發展為切入口,團常州市委通過組織驅動推動園區團組織強化功能,通過機制驅動充實團建工作力量,通過服務驅動聚焦非公企業發展效益,通過項目驅動推動園區團建總體推進落細落實,切實發揮園區非公企業團組織作用,實現團組織建設與非公企業發展同頻共振、互促共進。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