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政務要聞>

面對市場熱點,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這樣回應

2024-06-20 08:40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的貨幣政策立場如何?怎樣看待金融總量數據下行?把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意味著什麼……在6月19日舉行的2024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詳解貨幣政策走勢,並對諸多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這是6月19日拍攝的2024陸家嘴論壇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繼續堅持支援性的貨幣政策立場

今年以來,全球通脹高位降溫,但仍有較強的粘性,不少央行保持著高利率、限制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中國的貨幣政策立場如何?

潘功勝表示,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貨幣政策的立場是支援性的,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援。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通過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低政策利率等操作,保持了金融總量平穩增長;新創設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有針對性地支援挖掘國內需求與動能增長。

潘功勝説,中國將繼續堅持支援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加強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支援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擠水分”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立場發生變化

近期,有市場人士關注到,金融總量數據受“擠水分”、理財分流等多重因素影響階段性下行。

潘功勝認為,一些金融機構有著很強的“規模情結”,以非理性競爭的方式實現規模的快速擴張。對於不合理的、容易消減貨幣政策傳導的市場行為,金融管理部門持續加強規範,防範資金空轉,整頓手工補息等。

“短期內,這些規範市場行為的措施會對金融總量數據産生‘擠水分’效應,但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立場發生變化,而是更加有利於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潘功勝説。

逐步淡化對數量目標的關注

目前,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超過390萬億元,M2餘額超過300萬億元。“宏觀金融總量規模已經很大,金融總量增速有所下降也是自然的,這與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是一致的。”潘功勝説。

“全部信貸增速要像過去一樣保持在10%以上是很難的。”潘功勝表示,當貨幣信貸增長已由供給約束轉為需求約束時,如果把關注的重點仍放在數量的增長上,顯然有悖經濟運作規律。

在潘功勝看來,貨幣政策需要關注和調控一些中間變數,逐步淡化對數量目標的關注,把金融總量更多作為觀測性、參考性、預期性的指標,更加注重發揮利率調控的作用。

把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寬鬆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逐步將二級市場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引起市場普遍關注。

潘功勝介紹,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快速發展,債券市場的規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過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投放基礎貨幣的條件逐漸成熟。中國人民銀行正與財政部加強溝通,共同研究推動落實。這個過程整體是漸進式的,國債發行節奏、期限結構、託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優化。

“應當看到,把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寬鬆,而是將其定位於基礎貨幣投放渠道和流動性管理工具,既有買也有賣,與其他工具綜合搭配,共同營造適宜的流動性環境。”潘功勝説。

提升貨幣政策透明度

潘功勝在論壇上詳解貨幣政策考量和未來展望,並表示要提升貨幣政策透明度,健全常態化、制度化的政策溝通機制,做好政策溝通和預期引導。

“透明度提高後,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權威性都會增強,市場對未來貨幣政策動向,會自發形成穩定預期,合理優化自身決策,貨幣政策調控就會事半功倍。”潘功勝説。(記者吳雨、桑彤)


【責任編輯:尤自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