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煤城”新春燃起“文化風”
捏面人,剪窗花,逛花燈,吃著八大碗,唱著漫瀚調……近些年,文化過大年成為“煤城”準格爾旗當地百姓的新風尚、新追求。近日,"新春走基層”記者走進內蒙古準格爾旗,體驗當地百姓準備的“文化年貨”。
在準格爾旗薛家灣鎮,臨近年關,民間手藝人葉愛連開始忙活起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準格爾傳統面塑”代表性傳承人,葉愛連的面塑手藝遠近聞名。
在葉愛連的手下,麵糰經過掐、揉、壓、捏幾道工序下來,一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就做好了,上鍋一蒸,熱氣騰騰,神形俱備,既美觀又誘人。
葉愛連表示,面塑充滿童真和樂趣,這源於老一輩人的文化傳承。“每逢過年,或結婚、生日等喜慶節日,就會做一些面塑贈送親朋好友,增添過節的氛圍。”葉愛連説,今年創作了“金龍迎春”“瓜果蔬菜”等面塑作品,寓意2024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記者看到,葉愛連的面塑作品包括面娃娃、中國結、八大碗、金龍、金魚多種形象,還有展現鄉村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的系列面塑作品,題材十分豐富。
如今,葉愛連的女兒和外孫女也繼承了面塑技藝,加入蒙漢民族元素,融合當地文化,創作出更具時代性、文化性的作品,贏得年輕人的喜愛。葉愛連也把面塑技藝帶進了學校、社區,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並喜歡上這項傳統技藝。
春節期間,準格爾旗還舉辦了“龍年趕大集尋味準格爾”2024年貨節。除了豐富的年貨,現場還設置賞花燈、送春聯、剪窗花、非遺展演、民俗展演等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當地群眾的文化體驗,近距離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準格爾旗文聯主席劉雅娜介紹,此次旗文聯積極組織非遺傳承人、書法藝術家參與2024年貨節,為當地百姓送上“文化大餐”,旨在讓準旗百姓更好認識和感受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增添過年的喜慶氛圍。
受邀參加的民間剪紙藝術家李補葉表示:“剪紙是我們的國家級非遺,準旗有很多剪紙愛好者,大家喜歡剪紙,熱愛這項技藝。2024是龍年,我剪了《龍年有餘》《祥龍獻瑞》《龍鳳呈祥》等作品,借此祝福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李補葉的孫女從小開始學習剪紙,這次也一起參加了年貨節,她帶來了自己的作品“石榴圖”。“石榴象徵著民族團結、多子多福,在準格爾旗祝願全國的小朋友們節日快樂,茁壯成長,歡迎大家到準格爾旗來玩。”李補葉孫女開心地説。
準格爾旗民族中學教師丁娟也是一名剪紙愛好者,作為學校剪紙“第二課堂”的輔導老師,在她看來,近幾年在當地政府的有力引導和支援下,剪紙等傳統藝術進校園、進社區、走訪基層,傳統文化在準旗得到有力傳承,文化氛圍越來越好。
“我們的剪紙有著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準旗地處三省交界,包含蒙族、漢族等民族特色,同時也是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結合體。”丁娟認為,準旗的剪紙技藝需要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如今,這一現狀正在變好。
除了剪紙,準旗的其他非遺技藝也得到了保護和發展。現年71歲的藍天街道居民劉玉芝是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準格爾民間雕塑”代表性傳承人,她退休之後,跟隨當地民間藝術家王月英老師學習蛋雕技藝十餘年,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現可以在任何空蛋殼上創作。
劉玉芝的蛋雕作品包括《民族團結一家親》《十二生肖》《昭君出塞》《馬頭神韻》《黃河幾字灣》等結合傳統文化的作品。劉玉芝表示,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對我們的傳統文化認識不足或沒有機會了解,她希望用蛋雕的藝術形式把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好、發展好、傳播好。
據悉,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需求,春節期間,準旗還精心組織了烏蘭牧騎專場文藝演出,新春花燈節,“情動母親河”2024新春演唱會,元宵節文藝晚會,轉“燈遊會”活動,群眾社火巡遊表演,“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準格爾旗特展等豐富多彩、別開生面的文化活動,在這個春節為“煤城”百姓送上豐厚的文化大餐。(中國網記者胡俊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