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政務> 頭條區>

55個中華老字號被“摘牌” “有進有出”倒逼老字號守正創新

2023-11-16 10:1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商務部網站發佈《商務部等5部門關於公佈中華老字號復核結果的通知》,在繼續保留1000個經營規範、發展良好的品牌同時,將長期經營不善的55個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動態評價機制將促使老字號更好傳承發展,加速創新轉型,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北京5個品牌在移出之列

根據此次復核結果,55個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的品牌中,北京有5個,分別是北京華女內衣有限責任公司的“華女”、北京東華服裝有限責任公司建華皮貨服裝分公司的“雪花”、北京華鵬食品有限公司的“通三益”、北京二商京華茶業有限公司的“TP”和聚德華天控股有限公司的“新路春”。

公開資料顯示,華女內衣創立於上世紀30年代,曾是北京惟一生産傳統純棉布文胸及度身訂制內衣的老字號,以舒適、款式多樣、號型齊全而備受消費者喜愛。

服裝領域的另一家老字號企業建華皮貨始建於1927年,主要經營裘皮、革皮等皮貨以及地毯、絲綢、顧繡等商品,曾服務不少外賓和來自海外的遊客。

最為北京市民熟知的當屬聚德華天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新路春”,它最早是天津狗不理包子在北京的第一家分店,開業于1980年,後更名為新路春飯莊,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頗負盛名。不過,隨著狗不理回收在京加盟店,新路春就轉型經營魯菜等菜係,但由於經營不善,聚德華天公司將新路春的原址改為峨嵋酒家,新路春品牌逐漸淡出人們視野。

另一食品類品牌“通三益”,一直以生産能止咳潤肺的“秋梨膏”聞名,為老北京人所喜愛。1993年,當時的國內貿易部授予該品牌“中華老字號”稱號,隨後另一家同名食品廠的出現,使“通三益”一度陷入商標糾紛。時過境遷,通三益沒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當下的許多年輕人甚至沒聽説過這個老字號。

記者搜索發現,目前除了前門有家“通三益雪梨湯”外,其餘4個品牌已無相關門店。

“有進有出”推動健康發展

為何要清退一批中華老字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解讀此次復核結果時介紹,商務部于2006年、2011年先後認定兩批共1128個中華老字號品牌,為推動中華老字號順應市場機制、持續健康發展,今年4月,商務部聯合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國家文物局部署開展中華老字號示範創建,建立實施“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對已有中華老字號進行全面復核,將長期經營不善,甚至已經破産、登出、倒閉,或者喪失老字號註冊商標所有權、使用權的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

儘管55個品牌退出了,但整體看,中華老字號依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2022年,中華老字號企業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實現營業收入超1.2萬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更是已超過2022年全年水準。“老字號是我國工商業發展歷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既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也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已成為老百姓生活‘日用而不覺’的重要組成。”何亞東説。

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此前北京市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有117個,除去本次被摘牌的5個,在京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共有112個,居全國第二。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品牌為鶴年堂,已擁有618年曆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鶴年堂中醫藥養生文化”。

守正創新讓老字號歷久彌新

從漫長歲月中走來的老字號,該如何傳承發展?近年來,一批北京老字號品牌展開了大膽創新。

走進位於東四北大街的稻香村“零號店”,顏值頗高的各類點心吸引眾多年輕人排隊購買,而這裡正是開業于1984年的北京稻香村南味食品店第一營業部原址。“朋友來玩,我特意給買了伴手禮,既時髦又帶有北京韻味。”“95後”姑娘王悅説。

有350年曆史的同仁堂也在加速轉型,推出新潮的養生咖啡館“知嘛健康”。有著200多年中醫藥文化積澱的長春堂,在去年開設了一家新中式茶樓“順時而飲”。另一家老字號白塔寺藥店將一層部分區域改為了咖啡廳,提供獨家配方的養生特飲。

為支援北京老字號創新發展,更多的支援舉措也在路上。今年9月,市商務局等9部門發佈《進一步促進北京老字號創新發展的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其中明確,到2025年,北京的中華老字號將達到130家左右,北京老字號達到300家左右,同時培育10個左右北京老字號集聚區。(記者 馬婧 楊天悅)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