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趙建國:從小學徒到大國工匠
趙建國,男,漢族,石家莊市正定縣人,1979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1998年12月入伍,2006年12月退役。服役期間,曾4次榮獲“優秀士兵”稱號。現為河北小蜜蜂工具集團有限公司開刃工,曾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河北省勞動模範”“河北省最美農民工”“河北省千名優秀退役軍人”“石家莊市勞動模範”等榮譽。
2006年底,趙建國從部隊退役回到老家正定縣吳興村,加入河北小蜜蜂工具集團,成為一名開刃工序學徒。入職第一天,趙建國站在飛轉的車床前,暗下決心:要麼不幹,要幹就幹好。然而,當真正開始操作時,看似簡單的工作,卻令趙建國不知所措。當師傅講解了開刃的知識後,他才知道操作方法對鋸片的切割精度有多麼重要,想要在這個崗位上做出成績真不容易。憑著“不服輸”的精神,趙建國起早貪黑,磨破的手套自己都數不清了。41天后,趙建國順利出徒,打破了公司3個月才能出徒的慣例。
鋸片有對角偏差,誤差要在0.35毫米以下才能達標。趙建國自備了一個工具箱,其中,一副卡尺被趙建國視為法寶。一摞90張鋸片,裝在車床主軸上打磨。每加工好這樣一摞鋸片,趙建國都要仔細測量,根據一個個精確的數據,反覆調整雙手力度。就這樣,一副卡尺跟了趙建國整整3年,在這個“老朋友”的幫助下,只需用肉眼目測一下鋸片,趙建國就知道砂輪轉了幾道。由於加工鋸片品質過硬,加入到公司的第3年,趙建國就擔起加工外銷産品的重任,他加工的産品銷往歐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
趙建國發現,頂刃機開刃時,最外邊的幾張鋸片總是不達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趙建國把目光投向了機器。維修師傅和工友們都認為趙建國是“走火入魔”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人質疑過機器。然而趙建國沒有停止探索,經過反覆觀察,終於發現滑道長期磨損導致操作平臺不穩,才是問題出現的原因所在。原來,開刃過程中飛出的砂輪粉末會落到工作臺上,取放産品時,最下面的鋸片總會被粉塵劃傷。劃傷後的産品就必須重新加工,如此一來,增加了生産成本,重新加工出來的産品品質也很難把控。“鋸片不接觸工作臺,是否就可以解決?”喜歡琢磨的趙建國在每垛鋸片下面放了一個石墨墊,避免鋸片直接觸碰工作臺,鋸片被粉塵劃傷的問題自然不復存在。公司為此算了一筆賬,每天8萬片的産量,一年按照300個工作日計算,一個被廢棄的石墨墊,一年就能為公司節約63840元!小改善換來大節約,趙建國激動不已。從2009年開始,趙建國在生産效率和生産總量上明顯領先車間其他工人。月生産第一、年生産冠軍、品質標兵、百分百合格率等一系列榮譽,見證了趙建國從一個學徒成長為金牌工人。
“狙擊手是用子彈喂出來的,而我,是用鋸片喂出來的。一年平均為400萬張鋸片開刃,熟能生巧。”如今,趙建國已經在開刃崗位工作了16年。作為一名開刃工,他堅守平凡崗位,憑著對工作的執著追求和敬業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從昔日的小學徒成長為一名大國工匠。(河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