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退役軍人許小敏:五旬老兵將“小盆景”做成鄉村網紅打卡點

2023-08-25 15:2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龍仙鎮聯群村石子下(老屋村)有一座木石園,擺滿了大大小小、造型各異的樹樁盆景。這裡有惟妙惟肖的根雕,巧奪天工的奇石,已然成為當下翁源鄉村旅遊一大“網紅”打卡點。

image.png

木石園的主人叫許小敏,不僅是一名退役老兵,也是一位能把不起眼的樹根、枝木變成珍寶的匠人。

沒有什麼是一帆風順的

1992年,許小敏走向軍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子弟兵。軍營裏的摸爬滾打,錘鍊出他吃苦耐勞、勇敢拼搏的作風。1995年退役後,許小敏當過勤勞的“打工人”,也曾“下海”經商。一路走來,許小敏感觸最深的是,無論什麼行業,走什麼路,都沒有一帆風順的。

許小敏在外拼搏期間,機緣巧合下與盆景奇石結緣。“打工時每當路過大型花草街市,我總會停下觀賞,漸漸就愛上了這些花草,尤愛盆景奇石。我就自己摸索鑽研,從最基本的審美、構圖到技法,除了自行學習沉澱之外,還特地向當地老師傅請教。”許小敏説。

2004年,許小敏以盆景愛好者的身份加入翁源縣賞石盆景根藝協會。2016年,許小敏決定將自己的興趣喜好發展為事業。他本著從部隊裏磨練出來的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開始自主創業,逐漸打造出如今的翁源縣木石園藝術基地。

從退役軍人到藝術創作者

“半路出家”的許小敏把愛好做成了專業,把專業做成了精品。2021年廣東園林學會、廣東省花卉協會第二屆廣東省農業經理人師生盆景作品展,許小敏的作品《傲骨迎冬》榮獲金獎、《崢嶸歲月》榮獲銅獎、《迎春》榮獲銅獎。

許小敏的盆景藝術屬於五大派之一的嶺南派。嶺南盆景創作手法獨特,突出枝幹技巧,樹形構圖佈局來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根據“技無寸直”的原理,以剪為主,以扎為輔,善用修剪又不露刀剪痕跡,力求自然美與人工美的有機結合。每一盆成熟的盆景,往往需要數年乃至數十年連續不斷的加工,再加上平日細心的養護,才造就了這些藝術結晶。

“廢舊變花園” 盤活“沉睡”資源

老屋村有一座兩百多年曆史的客家圍樓居仁樓,這裡整體格局基本完好,但大部分的屋頂已經殘缺不齊、周邊雜草叢生。為響應政府號召,2016年,許小敏與當地相關負責人一起開展“拯救老屋行動”,在保持老屋原有環境的基礎上,修舊還舊,探索老屋與文化融合之路,打造了觀賞石、盆景、雕刻三位一體的木石園藝術基地。

如今,走進木石園藝術基地大門,沿著幾道曲曲折折的小徑,便能看到圍樓中各個房間裏擺滿了造型各異的盆景共約一千多盆,周圍還點綴著嫩綠的草皮和鮮艷的花朵,在厚重的殘墻邊自由地綻放著藝術之美。

許小敏精心照顧著這裡的每一盆植物和每一顆奇石,他説:“我的夢想是打造一個獨具特色的盆景奇石園,擦亮‘翁源標誌’品牌,現在鄉村旅遊蓬勃發展,我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

“專業變品牌” 基地辦起了學堂

在政府相關部門、翁源縣賞石盆景根藝協會和當地鄉賢的支援下,木石園藝術基地不斷成長,被廣東園林學會盆景賞石專業委員會授牌第七屆(2019-2024)委員單位等稱號。

與此同時,木石園藝術基地辦起了鄉村學堂,不少外地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學習修剪、種植、養護盆景,接受藝術熏陶,增進彼此之間的親子關係。

“愛好變專業” 承擔起社會責任

“愛好變成專業,就意味著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許小敏經常受邀前往翁源縣職業中學,向學生們傳播美學文化,弘揚工匠精神,提升傳統文化藝術的影響力,獲得了師生一致好評。

2016年,借助“拯救老屋行動”,許小敏和當地相關負責人組織策劃將每年的10月5日定為太然公文化節,弘揚老屋村太然公的優秀品德(厚道誠實、孝善知禮、樂於助人、 勤儉持家、尊老愛幼、 團結和睦、勵志勤學、公道正派),鼓勵村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為奮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立根鑄魂、凝心聚力。(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