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鄉村"土特産"文章 激發鄉村特色産業新動能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做好“土特産”文章?
記者採訪發現,各地依託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建成産業、形成集群,“菜籃子”更充盈,“果盤子”更豐富,一個個“鄉字號”“土字號”創響,産業發展向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轉變,政府服務由注重支援生産向支援産業後端延伸,利益聯結向全産業鏈利益合理分享轉變……鄉村産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
打出“綠色牌”,延長産業鏈,特色農産品亮品牌、漲身價
黑龍江省湯原縣的稻田裏,機聲轟鳴,幾臺無人插秧機正在作業。“寒地、黑土、山泉,湯原大米是合作社發展的底氣。”靠著國家地理標誌産品的好招牌,香蘭鎮慶豐村黨支部書記初志國發起成立水稻種植合作社,入社村民186戶。
為保證大米品質,初志國邀請黑龍江省農科院專家現場指導,傳授綠色種植新技術,農藥減量控害、化肥減量增效,施用生物有機肥,採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式來防控水稻病蟲害。“綠色稻米成了新招牌,帶動鄉親們鼓腰包,去年全村每人平均收入增加到1.5萬元。”初志國説,目前合作社共有綠色水稻示範田555畝,有機水稻示範田105畝。
“種有機稻已經第五年了,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豐慶然大米,來自全國各地的水稻訂單多了不少。”初志國説,按照産業發展規劃,預計2025年,慶豐村將發展有機水稻2525畝,平均每畝增加效益466元,每人平均增收2566元,輻射全村水田面積98%以上。
走進離合作社不遠的大米生産工廠,記者看到稻穀先進入機器清理,灰塵、雜質很快被自動分離,隨後進入烘乾機烘乾,經過碾米、拋光後,晶瑩剔透的大米裝袋封口後整裝待發。
“湯原大米”是湯原縣的特産,當地積極發展農産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全縣水稻種植面積105萬畝,大米加工企業38家,12家企業獲批使用‘湯原大米’地理標誌專用標識,水稻種植面積達到了89.7萬畝,水稻總産量45.4萬噸,産值10.9億元。”湯原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明坤介紹。
延長農業産業鏈,農産品加工是關鍵。田間連車間,更多“原字號”變成“深字號”。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9.14萬億元、增長3.6%左右,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72%,到2025年農産品加工轉化率有望達到80%。
“辣椒之鄉”山東省武城縣,在中椒英潮、馨賽德等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下,打造現代農業産業園,辣椒年加工能力在20萬噸以上,加工轉化率達到85%。鮮椒醬、辣椒食品、辣椒預製菜等産品深受市場歡迎,直接帶動2萬餘人就業。
鮮椒醬生産車間裏,工人正操作機器對辣椒進行清洗、粉碎、熬製、灌裝。“鮮辣椒每公斤10塊錢左右,做成鮮椒醬後,一罐50克裝的辣椒醬可以賣到5塊錢,價值大幅提升。”中椒英潮辣業發展有限公司總裁趙剛説,目前辣椒深加工産品暢銷35個國家和地區。
讓更多原汁原味的“土特産”變身形態各異的商品。農業農村部提出,今年要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流通業。實施農産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發展農産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大力發展中央廚房、直供直銷等業態。支援龍頭企業在縣域佈局原料基地和加工産能,發展一批農業産業化聯合體。
利益聯結緊,産銷對接暢,讓更多特色産業長成富民産業
四川省青神縣冷鏈物流産業園裏,一筐筐柑橘通過輸送機進入洗果、風乾、分選自動化生産環節。近年來,青神縣完善冷鏈物流服務,柑橘綜合産出效益提高10%以上,保障果農穩定增收。
高臺鎮百家池村村民徐桂枝把自家果園託管給百家椪柑專業合作社。從種植到施肥用藥、修枝除草,再到水果銷售,一條龍全部由合作社包了。徐桂枝説:“以前每畝果園能賺5000元,交給合作社託管後,每畝果園能賺7000多元,省時省力,效益高了。”
記者採訪了解到,如今像百家椪柑專業合作社這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當地柑橘産業發展主力軍,柑橘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社會化服務已實現全覆蓋。“以前銷售柑橘是單打獨鬥,市場資訊不靈,種了好果卻賣低價。現在政府搭臺幫我們與市場對接,銷售渠道打開了,果子價格上去了。”果農李安國説。
産銷對接順暢,“才下枝頭,就上餐桌”。青神縣通過持續舉辦椪柑節、農民豐收節等活動,組織新型經營主體參加農博會、果蔬産業博覽會等,與江南菜蔬批發市場、百果園等30余家大型商超、渠道商開展産銷對接,建立穩定供應關係,讓枝頭鮮果連接大市場。
前不久,河南省夏邑縣在北嶺鎮西瓜種植基地舉辦西瓜文化節,拉開了20萬畝西瓜的銷售序幕。“夏邑西瓜”是地理標誌農産品,當地為做好西瓜“土特産”大文章,培育西瓜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312家,設置128個“夏邑西瓜”直銷點,從業人員12萬人。
一大早,夏邑縣北嶺鎮西瓜種植基地裏,種瓜能手張興抗和妻子忙了起來,看著一車車又大又圓的西瓜裝車,夫妻倆臉上露出笑容,“今年行情穩定,上車價格每斤2元左右,俺這20畝西瓜預計純收入20多萬元。”張興抗説。
在西瓜代辦點,滿載西瓜的車隊伍整齊有序。過秤、驗瓜、包裝、上車,“夏邑西瓜”被發往全國各地。“目前,一天能收購10萬斤左右,主要發往上海、福建、湖南。”西瓜經紀人武統樂説。
一根西瓜藤,結出鄉村振興纍纍碩果:“夏邑西瓜”品牌價值達25.53億元,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産業振興要在聯農帶農上下功夫。山西的小黃花、陜西的蘋果、廣東的荔枝……各地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産業體系,搭建産銷對接平臺、做優物流銷售服務,創新聯農帶農機制,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家庭農場”模式,帶領鄉親們闖市場,讓特色産業長成富民産業。目前全國每個脫貧縣都培育了2至3個特色主導産業,近3/4的脫貧人口與新型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利益聯結關係。
向産業融合要效益,打造全産業鏈條,帶動鄉村産業提質增效
“這是咱們寧陵金頂謝花酥梨,酥脆多汁,喜歡的抓緊下單啦”……河南省寧陵縣電商産業園直播基地裏,30多名直播員向網友推薦酥梨等農産品。附近的農産品雲倉和物流分揀中心裏,工人也忙著打包、裝車,將各類農産品運往各地。
借助國家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寧陵酥梨搭上網際網路快車。目前,寧陵縣電商産業園已開設網店1000多家,通過園區電商平臺,銷售高峰期僅酥梨産品一天銷量就可達到10余萬單。寧陵縣每年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酥梨達1.2億斤。
小小的梨子長成大産業。“寧陵縣酥梨種植面積穩定在22萬畝,總産值15億元;酥梨畝産超萬斤、梨農每人平均收入2.6萬元。”寧陵縣鄉村振興局局長趙亞説,酥梨是全縣脫貧主導産業,直接帶動6萬多群眾增收,是當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保障。
在寧陵,梨不光能吃,還能看。每年梨花開時,22萬畝梨園競展美景,人在園中走,如在畫中游;每到秋季,碩果滿枝,遊客紛至遝來。石橋鎮黨委書記呂海濤説:“舉辦梨花節、採摘節,發展鄉村休閒生態遊,萬畝梨園讓鄉親們鼓起腰包。”
以梨為媒,寧陵每年吸引80余萬遊客前來觀光,帶動旅遊、餐飲、民宿等發展,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寧陵縣順勢出臺政策,鼓勵農戶開辦農家樂、小吃店、採摘園,拓寬就業增收渠道。劉花橋村村民魏道禮在路邊開設採摘園,賣特色小吃,年增收兩萬多元。
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産業園,引導資金、人才、科技等要素配置,進一步夯實鄉村産業基礎,激活發展新動能。今年一季度,全國新批准創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40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200個農業産業強鎮,農業園區建設提檔升級。
在黑龍江省方正縣,總投資5000萬元的方正銀鯽現代漁業園區正在加快建設。該項目集科研、生産、加工、銷售為一體,建成後,可年産方正銀鯽“夏花”5億尾。
方正縣漁業資源豐富,方正銀鯽出肉率高、抗病力強、生長快、個體大,是農業農村部門連續多年推介的優質農産品。站在方正銀鯽原種場魚塘邊,負責人李廣春雙手捧著色如銀錠的鯽魚,臉上綻開笑容:“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一定抓住時機好好幹。”
為了讓方正銀鯽更快走向市場,李廣春在縣裏扶持下,積極與大專院校、企業等合作,從提高科技含量、擴大品牌知名度入手,增強原種場的生産和推廣能力。目前原種場養殖面積285畝,年産方正銀鯽“水花”1億尾,原種“夏花”5000萬尾,輻射帶動養殖戶500多戶,發展養殖面積4萬多畝,産值2000萬元以上。
農業農村部提出,今年將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産業。突出“土特産”要求,實施全國鄉村重點産業提升行動,建立完善工作推進體系,加快農業全鏈條升級。支援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産業強鎮,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推介一批農業全産業鏈重點鏈和典型縣。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6日 18 版)